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禹杭履迹
 
西湖别墅系列|虎跑禅房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9-1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以一曲哀婉的《送别》而广为人知的李叔同,其杭州虎跑故居湮没于荒草丛中久矣。李叔同年轻时最为辉煌的一段时间,就是在杭州度过的;他又是在西湖出家归隐的,虎跑有他的纪念馆和墓塔。鉴于此,近年杭州市文物部门认定李叔同旧居在今虎跑李叔同纪念馆的左侧,并据此恢复构筑了李叔同旧居。

微信图片_20240911102458.jpg

李叔同旧居

李叔同旧居为一坐北朝南长方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白墙黑瓦,绿树环抱,红柱青地,溪水鸣琴。楼下三间分别为大师卧室、书房及诵经室,楼上作为李叔同研究会办公室之用。大师旧居与大师纪念馆联成一体,互为辉映。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传奇人物,后人对李叔同有“三一”之称,即第一个介绍西洋戏剧至中国,第一个介绍西洋油画至中国,第一个介绍西洋钢琴音乐至中国。在他那多姿多彩的一生中,跟杭州紧密相关的大事有两件:一是他在1912年应著名教育家经亨颐之聘执教于当时的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二是他不顾众人的反对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慨然出家。

微信图片_20240911102500.jpg

微信图片_20240911102502.jpg

杭州李叔同纪念馆

李叔同应聘担任图画、音乐教员的浙江两级师范(1913年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民国初年江浙一带的新文化中心,先后在此执鞭的有鲁迅、沈钧儒、朱自清、夏丏尊、陈望道、李次九、刘大白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当时,由于受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学校一般较倚重国文、 英文、算术三课,对于美术、音乐则视若游戏。而“一师”的情形几乎全然相反,此两课是最被看重的科目,“光景宛如一座艺术学校”。在“一师”的六个年头里,李叔同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接连开创了好几项中国艺术史的第一:通过发行《白阳》杂志首先向国内广泛介绍西洋艺术;率先创作并倡导现代木刻,并自画自刻自印出版《木相画集》;第一次在课堂上采用人体写生,为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40911102503.jpg

李叔同在杭州任教

相对于大师先前的艺术生涯而言,后来出家的日子无疑要显得黯淡一些。1916年,李叔同在夏丏尊介绍的《断食的修养方法》一文的影响下,入杭州南郊的虎跑寺试验断食,前后20天,并作有《断食日志》。这是他的佛缘初起。1918年春节,他在虎跑定慧寺习静听法,适逢国学大师马一浮友人彭逊之在寺出家,李深受感动,随即拜了悟上人为师, 正式缔结佛缘。

返“一师”后,李叔同在居室内供香,晨昏念佛,逐渐结束校中事务,并将书籍、字画等分送友人学生。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出家后,他经历了由世俗向宗教的转化,又凭借自己的古文功底和一腔真诚,精研南山律宗,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宗师。

微信图片_20240911102505.jpg

李叔同出家后

李叔同出家后

此后,弘一法师就较少驻足杭州了。他携一瓣馨香,常年云游四方,弘扬律法,当年的风流俊逸,竟不复寻得。1942年,大师圆寂于泉州,其灵骸仙骨之一部移葬于他最初出家的虎跑,并建塔以为纪念。

李叔同在西湖一住10年。他对西湖的深情浓缩于他的那首《西湖》歌中,歌云:“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看青山四周,高峰南北齐。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霅暮雨,又钟声林外起。大好湖山如此,独擅天然美,明湖碧无际,又青山绿作堆。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微信图片_20240911102507.jpg

虎跑公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音汇|杨时开筑湘湖,北宋水利工程的丰碑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年味好浓!杭州最有烟火味的弄堂,这几天车水马龙!它还是个历史满满的地方… 2025-01-20
西湖之谜系列|“三潭”如何印月? 2025-01-16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名门进士 科学巨擎 2025-01-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