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膏兰室札记》,是一本什么样的开山之作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9-25

有学问的革命家

——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5周年展

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月,一个年方23岁的青年,在杭州孤山的诂经精舍的学生书房里,翻开了一摞典籍,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时不时用笔在厚厚的笔记上书写着读书心得。多年以后,这位青年成为知名的国学大师,著作等身,但是他一直珍藏着自己青年时期的这几本读书札记,从未有过将之刊印出版的打算。直到他去世后,后人依据他家人精心保存的稿本,由他的弟子沈延国先生校点整理,出版发行,世人才得以见到这份珍贵的读书札记,这份读书札记的原稿,也被捐赠给博物馆,成为一件珍贵文物,这就是《膏兰室札记》。

微信图片_20240925151258.png

在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中,《膏兰室札记》被评选为杭州市级的“镇馆之宝”。这两册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册子,正在《有学问的革命家——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5周年展》中展出。

《膏兰室札记》是目前所知的章太炎最早的学术著作。《膏兰室札记》一共四册,传世的《章太炎全集》中收录了其中三册的内容。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馆藏的两册《膏兰室札记》,其中一册的封面上题有“札记”两个字,并题有“时壬辰夏至梅(枚)叔署于膏兰室”一行字,钤有“静涵书屋”字样的长方朱印。枚叔是章太炎的字,是为了为纪念汉代的辞赋大家枚乘。从这个题记可知,这一册开始写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书中还有一句“以下癸巳十月下旬记”的自注,也就是说在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后章太炎仍有续记。所以,这一册札记是章太炎在1892至1893年之间的读书札记。

另一册封面也题有“札记”两个字,钤有“刘子骏私淑弟子”的朱印。根据章太炎的自订年谱,光绪二十二年(1896),康有为出版新作《新学伪经考》,指斥当时的儒家经典都是汉代的刘歆所伪造,章太炎并不能同意这个观点,他的老师俞樾开玩笑说他是刘歆的“私淑弟子”,所以,他刻了这一枚印章。也就是说,这一册读书札记也是在1896年左右。

章太炎先生从1890年开始,进入杭州孤山的诂经精舍学习,师从俞樾等知名学者。这本《膏兰室札记》就是他学习过程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在《膏兰室札记》中,章太炎阅读并考释的典籍,既包括《易》《论语》等儒家典籍,也包括《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文字音韵学著作,还旁及《墨子》《荀子》《庄子》《晏子春秋》等诸子学著作,甚至书中还引证了李提摩太、韦廉臣的《格物探源》、雷侠儿的《地学浅释》、赫士译《天文摘要》等西方学者的书籍著作。治学的范围十分广博,同时治学的态度极其严谨,标点札记的沈延国先生评价说:“《札记》力持求实,……是则是,非则非,治学严谨,与兹可见。”

微信图片_20240925151301.png

孤山诂经精舍旧址

通过这两本札记,人们一直认为膏兰室是章太炎先生给自己在诂经精舍求学时居住的书斋所起的名字。2020年,杭州章太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了一封章太炎弟子潘景郑写的书信,信中附有一张《膏兰室札记》佚失卷封面的复印件,上面书写着“时矛子仲夏梅叔署于膏兰室”,“矛子”就是“戊子”,也就是1888年,此时,章太炎还在余杭的故居中学习。也就是说,之前许多学者认为《膏兰室札记》写于诂经精舍的结论并不正确,章太炎在余杭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撰述。

章太炎故居书房(复原陈列)

因此,我们推断:章太炎很可能在老宅读书的时候,就把他在余杭老宅的书房命名为膏兰室,在求学孤山的时候,他依然将他心目中的书房继续命名为“膏兰室”,取“膏兰”消损自身而造福他人的意思,章太炎的一生学术从此起步,他从这几册书开始,走上了探索救国复兴的道路。

本次展览即将结束,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01 展览信息

有学问的革命家——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5周年展

A Learned Revolutionary:

Commemorating the 155th Anniversary of Zhang Taiyan's Birth

微信图片_20240925151305.png

展览地点: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地上一层临展厅(南山路89号)

指导单位:

浙江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承办单位: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支持单位:

浙江大学图书馆

温州博物馆

杭州市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