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巷的小确幸 在杭州,如果想访古,首先看地名。
如果地名带个“巷”,那就一定有点儿年头,如果名字里还有个“井”,那就带“包浆”了。 若从某个字出现的频率看,带“井”字的坊巷有点儿多。 因为离海太近,在漫长的岁月里,杭州这座城市的饮用之水都带着海潮的咸苦。为此,每户人家都会凿井取水,所以有很多因水井而得名的巷子。大井巷、百井坊巷、柳翠井巷、饮马井巷等,不胜枚举。 大井巷就是如此,但如今,如果你没去过大井巷,就算落伍了。有人评价,这里历史感与时尚感兼具。 它不足300米长,一头在中山路御街,一头在河坊街,都是杭州最有历史感的街区,但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嘈杂声,多的是静谧。街道两旁的粉墙黛瓦、历史古建让人不自觉地涌上一份谈古怀旧之情。 一 大井巷有钱塘第一井,又名大井,旧名寒泉、吴山井,为五代吴越国国师德韶所凿。 初凿时,井周长四丈(约13米),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它是吴越国水利建设重要的实物见证,也是杭州现存最早的古井之一。 因为大井紧靠城隍山脚,所以泉水清澈,源源不断,况且井口大得可以让人绕着它跑步,当时人们左思右想,想不出一个符合它身份的名字。后来不知道是谁,灵机一动,嘿,就叫它大井,大佬级的井,巷子就叫大井巷。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众人都感到神奇。之后临安知府赵与筹就在井旁立祠保护。 明洪武七年(1374年),参政徐本在井边立石,刻“吴山第一泉”五字,背面记述了该井在南宋淳祐年间大旱时利民之事,不过现在石碑已经废弃了,五眼井还留存着,泽被民生,惠及百姓。 钱塘第一井(王跃光摄) 以前大井巷的老杭州们一直用井水过日子,用井水冲凉、洗衣,夏天在此纳凉、聊天。现在的五眼井已经成为一个景点,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寻来,感受老巷一去不复返的市井味道,再去寻觅胡庆余堂、孔凤春、朱养心膏药店、保大参号等老字号的踪迹。
但遗憾的是,目前巷子内仅存胡庆余堂和孔凤春,其余都为旧址。 胡庆余堂就在大井巷和河坊街路口,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现古建筑保存完整,高墙大门,气象凝重;设计别具匠心,通体宛如鹤形,门楼像鹤首,长廊似鹤颈,大厅若鹤身,用材讲究,雕绘精巧,典型古朴,保留了“江南药府”之风貌。 相传,有一次胡雪岩的小妾生病,胡雪岩派用人去叶种德堂抓药,取回后发现有几味药已发霉变质,胡雪岩又派人前去调换,谁知药没换到,反被仗着财大气粗的叶种德堂伙计嘲讽:“本店只有这种药,要好药,请你们胡先生自己去开一家药号。”胡雪岩听后大怒:“怎能拿人命当儿戏,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岩开不起药店?”这一怒,使胡雪岩立志开一家比叶种德堂更大的药店。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开始筹建庆余堂药号,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井巷店屋落成并正式营业,但胡雪岩并没有忘了受欺之恨,亲自撰写了“戒欺”,并制成匾额挂在内部,时刻提醒店内伙计。当时药号广请浙江名医,选用历代验方加以研究,采办道地药材精心配制成药,使之在大江南北声名鹊起,于是就有了“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说法。而胡雪岩本人也被誉为“江南药王”,后来又搭上了左宗棠,成了清末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家在望江桥旁中河边,大井巷是他上下班的必经之地,这一条古巷,也见证了“江南药王”“红顶商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孔凤春在胡庆余堂的东面,这几年因为国潮兴起,又火了起来。 孔凤春创建于1862年。160多年前的清同治元年(1862年),萧山人孔传鸿三兄弟来到杭州,在清河坊四拐角的西北角开了家孔记香粉号。至于为何更名为孔凤春,有些传奇色彩。 据传,有一天午睡,孔老板梦见一对孔雀和凤凰翩翩起舞,飞来祝贺开张,于是灵光一闪,把店名改成了“孔凤春”。 孔凤春有一种鹅蛋粉最出名,一共要经过15道工序方可制成:用太湖边的吴兴石捣碎磨细,加珍珠粉漂洗提纯,最后加入蛋清和花露拌匀,用木模拓成鹅蛋形状,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装盒。粉质细腻爽滑,香气久留不散。 《武林市肆吟》记载:“胭脂彩夺孙源茂,宫粉首推孔凤春。”当年孔凤春鹅蛋粉还是贡品,独得清朝西太后慈禧青睐。传说有一回,慈禧太后因为梳妆时鹅蛋粉用完了,在储秀宫大发脾气,急得李莲英连夜电谕杭州制造局,火速将鹅蛋粉送进京,这才平息了老佛爷的怒火。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慈禧同款”。在淘宝上就能搜到孔凤春店铺售卖的鹅蛋粉干粉饼,或许工序与以往有所不同,但仍动摇不了它的“江湖地位”——店铺里粉饼收藏数第一名。它的粉饼盒为原木制作,既环保,又古色古香。网友评价,“粉质细腻”“一整天都不脱妆”。 另一家在大井巷还能找到旧址的,也是老字号——保大参号,老板姓孙。民国时保大参号是杭州城里经营人参的著名商行,专门卖参燕银耳,抗战后关门歇业,参号成了孙姓家族的住宅。 保大参号是一幢典型的徽派商业建筑,但如今已物是人非,只留下青砖的墙体、石板的门洞。墙门上方的门额镂刻得十分精细,依稀可见当年的兴盛。 另一边四合院式的走马转角楼,曾是以绿膏药名震江南的朱养心膏药店。 乾隆年间的《杭州府志·方技》记载:“明朝朱养心,余姚人,徒于杭,幼入山,得方书,专门外科,手到疾愈,迄今子孙皆世其业。”朱养心绿膏药专治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疗效之神奇有口皆碑。 神奇的秘方必有神奇的来历,笃信之下众说纷纭。有说是朱老板好心收留了装扮成贫穷烂脚老人的铁拐李,得铁拐李点化;有说是他在深山采药,大雪纷飞中遇见用翠绿荷叶包烧鸡吃的八个乞丐,给他留下了荷叶诗:“铜绿铜绿,治疮拔毒;荷叶井水,按方制作。”清朝的《杭俗遗风》中说,天上的和合二仙求朱养心收留过,临走给他留了荷叶,得以配置成独一无二的绿膏药。 这些传说惟妙惟肖,都是朱养心医者仁心、行善得好报、得到神仙相助的故事,再加上朱养心一贯信奉“良药良医世沾幸福,利人利己天赐吉祥”理念,对子孙后代的医德有了规范,他的医术一直传承了13代,延续了400多年,还有技术秘方的手抄本保存至今。 在大井巷另一边,可以看到王星记、天堂伞、张小泉三家并立的门店。 据相关资料,明朝崇祯年间,大井对门就是张小泉剪刀店。都说张小泉剪刀锋利无比、胜人一筹,就是用大井的水磨出来的。 《武林市肆吟·大井对门张小泉剪刀店第一》就记载:“利似春风二月天,掠波燕子尾涎涎。并家新样张家好,紧对吴山第一泉。”清同治年间,范祖述在撰写《杭俗遗风》一书时,讲到了杭州独特的手工业产品“五杭”,书中记载:“五杭者,杭扇、杭线、杭粉、杭烟、杭剪也……杭剪唯张小泉。”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张小泉剪刀店里买剪刀。因此,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入朝廷贡品,乾隆皇帝还御笔亲题“张小泉”赐为字号。
二 大井巷不仅仅有历史。 从河坊街与大井巷的交叉口进来,有咖啡馆、茶空间等休闲空间,还有青年旅舍、原创服装店等。单单咖啡馆就有4家。 对于铁手咖啡制造局(MetalHands)来说,是大井巷的历史吸引了店家。 铁手咖啡制造局曾入选旅游网站Big7Travel“全球50佳咖啡馆”“亚洲50佳咖啡馆”榜单,自2021年落户以来,“承包”了大井巷近一半的游客,有的是老客,有的是跟着小红书来打卡的潮人。 铁手咖啡制造局灰色的墙瓦辨识度极高,只要靠近巷子就能看见。它成为网红,一方面源于其独特的装修,另一方面在于咖啡口味。 相比大部分咖啡馆装修都偏向现代都市风格,铁手咖啡制造局的装修风格更偏向传统中式风。这是一座老式的两层小楼。咖啡馆沿街那一面挂着招牌。透过透明的玻璃,能看到店内悠闲喝着咖啡的顾客。但咖啡馆的大门并不沿街,需要从旁边那条并不起眼的小弄堂进入。 穿过小弄堂,是一个小庭院,一切豁然开朗。沙燕风筝、灯笼鱼、一丛丛的芦苇、竹椅、连廊……颇有室内山水园林的韵味,反而不像咖啡馆,更像茶馆。 店铺的装修没有大拆大建,老房子什么样,咖啡馆就是什么样。 确实,有庭院的咖啡馆不多,装修成铁手咖啡制造局这样的更少了。装修之初,老板就定下了杭州这家店的风格:禅意、慢节奏。顾客可以选择坐在庭院里看云,也能坐在竹椅上,踩着小小的白色石子儿侃天侃地,甚至能坐在日式榻榻米上,盘起腿,像喝茶一样喝一杯咖啡,看一看窗外从北方移栽过来的白桦树。这片白桦树林,也是铁手咖啡制造局的热门景点。 铁手咖啡制造局大井巷店(铁手咖啡制造局提供) 一楼买咖啡,二楼品茶,这是杭州店与北京店、上海店不同的地方。 在整体布置上,这里还有很多巧思。如庭院里摆的竹桌和竹椅,是专门从杭州鼓楼一位老手艺人那里买的;“飞”在半空的风筝和灯笼,是找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定制的;院子里原主人留下的大水缸被当成了桌子。 咖啡馆里的景致,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更换。秋天能看到芦苇、粉黛乱子草,夏天室内的桌子上会被摆放上莲蓬和莲子。 四季轮换之时,店里的咖啡也会有季节限定。如秋冬季有金雀花燕麦奶,夏季,顾客可以喝上冰摇青橄榄咖啡,还有网红产品“菠萝菠萝蜜”。这是一种特调咖啡,菠萝汁里有茉莉花,还有发酵的柠檬叶提味。 但无论哪个季节,都能喝到铁手咖啡制造局从埃塞俄比亚淘回来的咖啡豆做成的单品咖啡。单品咖啡因为是单一产地,所以具有明显的产地的地域性味道。 铁手咖啡制造局的咖啡是啥味儿?我没喝过,但据说有种花香味。作为一名“咖啡人”,店长张家旭比较喜欢黑咖和奶咖,说是和这股花香更配。如果专门到杭州店,他推荐杭州店独有且每日限量的“双喜Dirty(脏咖)”。 简单来说,这是一款用冰牛奶调制的咖啡,有抹茶和玉兰花两种口味,被装在印着“喜”字、有年代感的大红印花玻璃杯里。玻璃杯是小小的两个。杯托不是普通的小盘子,而是从杭州木器店里买的糕点模具。 卖咖啡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弯弯绕绕”?是为了腔调。来到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小巷子,点上一杯咖啡,看云卷云舒,听听音乐,喝的就是仪式感和氛围。 确实,即便是在铁手咖啡制造局这样热门的网红店,坐在店中央,也听不到喧哗。只有靠近山墙一侧,竹子随夏风轻拂的沙沙声。 无玄茶屋(无玄茶屋提供) 三 这种静谧和安心,在大井巷的很多店铺都能找到。 巷子另一头的无玄茶屋,也是一个冥想的好去处。这也是一栋两层小楼,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建筑原来的风貌,但二楼开放式阳台以及独特设计的屋檐,让它从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吸引关注。 走进无玄茶屋,可以清晰地感知其功能的划分:一楼手工皮具体验和售卖占据了两部分,剩余的一部分留给了茶屋的吧台和甜品房。 这是由无玄茶屋和成田手作结合的一家店铺,所以在最初设计时考虑更多的是两种业态的融合,最终形成了如今集皮具手作工作室与茶饮于一体的无玄茶屋。 为什么会选择在大井巷里开店?老板刘青说就是比较喜欢这种老宅子。他妻子是做手工皮具的,之前已经在杭州运河边的小河直街开了一家皮具店,那里也都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 为了选店址,他在杭州找了很多地方。经过对比筛选,他发现大井巷是一条闹中取静的小巷子。在发现大井巷的这一特质后,他果断地租下了这栋房子,并做起了新中式茶饮。 中国文化在崛起,国潮的东西越来越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相比于传统茶饮,新中式茶饮才刚刚起步,更有前景。比如深圳很有名的新中式茶饮品牌tea’stone,就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新中式茶饮为何受年轻人欢迎?大概在于传统茶饮会给人留下一种刻板印象,有点儿像中年大叔,适合商务人士坐下来谈生意的时候喝,而新中式茶饮就像咖啡那样,似乎给人一种更加年轻的感觉。 无玄茶屋二楼的整个空间和阳台都属于茶屋的客座区域。走进客座区域,不难发现,这里每一个散座的座位都刻意在设计时缩小了。 这里的客座方式更趋向于咖啡店,不像传统茶室那样提供舒适的座椅,一坐可以一下午。缩小的客座给人一种轻松和快节奏之感。 同时,二楼的阳台也作了年轻化的设计。除沿用室内散座的客座方式外,店家还对阳台屋檐做了上下交错排列的设计,更显层次感。二楼也保留了两个包间的区域,用于满足需要传统茶饮的客人。 作为无玄茶屋的主角,店家在茶饮品的开发上也下足功夫。无玄茶屋的特调茶饮是根据季节进行开发的,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会开发出一到两款不同的特调茶饮。 特调茶饮受欢迎的秘诀,可能得益于口味、颜值以及类似咖啡、奶茶那样的手冲制作呈现方式。 四 在大井巷,有个性的老板不止一个。你也许不会想到,能在同一条巷子里开青年旅舍、咖啡馆、酒吧、餐厅,像这样需要三头六臂才能做成的事情,老宋做到了。 他是最早在杭州开青年旅舍的人之一。因为从小就在中山中路附近长大,对那一片有深厚的感情,他就一口气在大井巷开了大井咖啡店、荷方国际青年旅舍、承宅民宿、隐石餐厅,大井咖啡还为住店客人提供早餐。 隐石餐厅(毛瑜摄) 荷方国际青年旅舍位于大井巷中段,开了十余年。老宋是杭州人,微信名带了杭州市树——香樟老宋,荷方,荷方,寓意路在何方,他这样介绍店名。 走进店里,最吸引人的还是大厅。相对于窄小的床,青年旅舍最宽敞的地方是进门大厅。厅里布局特异,收藏了来自全世界旅客的纪念品,比如一张邮票,一本当地语言的书籍。留言册泛黄的页面上,用不同的文字记录了访客们的心情。 荷方国际青年旅舍的入住者多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多见。 青年旅舍1909年起源于德国,1932年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总部设于英国,并注册为一家非营利性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为两年一届的国际大会。 荷方国际青年旅舍奉行的理念是:“通过旅舍服务,鼓励世界各国青少年,尤其是那些条件有限的青年人,认识及关心大自然,发掘和欣赏世界各地城市及乡村的文化价值,并提倡在不分种族、国籍、肤色、宗教、性别、阶级和政见的旅舍活动中促进世界青年间的相互了解,进而促进世界和平。” 因此,荷方国际青年旅舍带给人的氛围感是分享和交流。入住者大多健谈,游玩回来会分享景点信息,会相约骑行,还有众筹晚餐、搭伙吃饭等。 在疫情前,荷方国际青年旅舍一半客人来自欧美国家。老宋发现,他们的价值观跟中国人不太一样,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而非拥有多少钱来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 有一个美国客人叫John,每年都会用半年时间在美国赚钱,然后半年时间住在青年旅舍,这样的方式持续了三年。 还有一位80多岁的英国老人,一进门就给老宋递了张名片,上面写着“茶博士”等介绍,原来这位老人酷爱中国茶文化,走访中国多个茶叶产地,算是中国通了! 在荷方国际青年旅舍的大厅里,还举办过旅客的个人音乐分享会、游玩攻略分享会、生日派对……有时候,客人随手拿起尤克里里弹唱,旁边的客人挥手、鼓掌……这里恐怕是在杭州能最快交到朋友的地方! 荷方国际青年旅舍(荷方国际青年旅舍提供) 经营青年旅舍十余年里,老宋见识了各式各样的游客,还有不少人从陌路变成情侣、爱人、知心朋友,诸如此类的美好故事每年都在上演。 开旅舍是为了结交朋友,作为一个咖啡迷,他开大井咖啡店,算得上是“投己所好”了。为什么叫大井咖啡?老宋的心思还是很简单,大井巷大井巷嘛,那就叫大井咖啡咯。 不卖拼配豆咖啡,就卖单一品种的咖啡豆磨出的咖啡。白天是咖啡馆,晚上是酒吧,大井咖啡的营业时间很长,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可喜欢它的人还是嫌太短了。 讲究人老宋的咖啡,成本高,毕竟要在风味上达到他的要求,进货成本就比一般咖啡店的咖啡豆贵好几倍。 跟他的荷方国际青年旅舍一样,大井咖啡店也是交流的平台,徕卡分享会、黑胶唱片分享会、非遗展、跨年演唱会,常常举办。很多朋友会在中午就到大井巷,在对面民宿的餐厅吃个饭,再来喝咖啡,发呆,聊天,交朋友。 用网友的话说,大井咖啡的出片率并不比铁手咖啡制造局少。它的好拍不仅在于周围的老城区氛围,也在于店里的细节。比如墙上的镜子,可以拍出镜中人的影像,尤其是黄昏时分,极具岁月感,待到夜晚,坐在沿街的窗口抬头看月亮,沧桑而美好。 这时候才能理解,在“被安静封印”的大井巷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当然,大井巷的惊喜并不只在于这些店铺,还有很多容易被人错过的小确幸。第二次来大井巷时,我发现铁手咖啡制造局旁边的一条小路。一开始,很多人会被它斑驳的墙面和道路尽头封闭的大门给劝退,但若再往里走10米,拐个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能看到一段望不到头的台阶蜿蜒而上,它通往吴山,开启另一段杭州探秘之旅。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