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38辑
《湖山也需红诗映》一书出版发…
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
讲堂实录 | 走过战火纷飞的…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38辑
雷峰塔的前世
把中国画传统传承下去——访谈…
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
学术纵横
 
思想激荡 | 宋代钱塘江流域的农业结构调整
来源:钱塘江文化微信公众号  作者:周膺  日期:2024-09-30

 宋代钱塘江流域的农业结构调整 

 作者:周  膺 

宋代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由于北方居民大量增加,食物需求多元化,东南地区较为单一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麦、粟、黍、豆等旱地作物得到普遍推广,复种有了内在拉力。而此时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政府又推行抚辑流亡、鼓励垦荒政策,设立农师制度,重视劝农督导、治水营田,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微信图片_20240930113028.png

学界对唐代稻麦复种的普及或存在尚有较多争议,因为论据尚不多,但一般认为宋代尤其是南宋有了较大发展,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耕作制度。而钱塘江流域处于领先地位,南宋时稻与麦、豆、油菜两熟及双季稻的栽培等复种都取得划时代进步。南宋农学家陈旉《农书》卷上《六种之宜篇第五》云:“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尚何匮乏之足患、冻绥之足忧哉?”所谓“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说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各种农作物之间的共生互养关系,进行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和多熟种植等农作物复种、连种,以至可以“种无虚日”。复种不仅可以提高总产量,还可以改良土地而提高单季作物产量。如豆科作物根瘤具有肥地作用,种植豆科作物常被广泛用作禾谷类作物的前茬。《农书》卷上《耕耨之宜篇第三》云:“早田刈获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且其收又足以助岁计也。”早熟稻田收割后“种豆、麦、蔬、茹”,既“足以助岁计”,又可“熟土壤而肥沃之”。间作套种是狭乡经常采用的种植方式。《农书》卷下《种桑之法第一》有桑苎套种的记载:“仍更疏植桑,令畦垄差阔,其下遍栽苎。因粪苎即桑亦获肥益矣,是两得之也。桑根植深,苎根植浅,并不相妨而利倍差。”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开畬》云:“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利用两种作物根系深浅不同套种,可综合发挥肥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及种植的经济效益。套种往往作为救荒的一种补救办法而被广泛运用。

学界对唐代稻麦复种的普及或存在尚有较多争议,因为论据尚不多,但一般认为宋代尤其是南宋有了较大发展,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耕作制度。而钱塘江流域处于领先地位,南宋时稻与麦、豆、油菜两熟及双季稻的栽培等复种都取得划时代进步。南宋农学家陈旉《农书》卷上《六种之宜篇第五》云:“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尚何匮乏之足患、冻绥之足忧哉?”所谓“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说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各种农作物之间的共生互养关系,进行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和多熟种植等农作物复种、连种,以至可以“种无虚日”。复种不仅可以提高总产量,还可以改良土地而提高单季作物产量。如豆科作物根瘤具有肥地作用,种植豆科作物常被广泛用作禾谷类作物的前茬。《农书》卷上《耕耨之宜篇第三》云:“早田刈获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且其收又足以助岁计也。”早熟稻田收割后“种豆、麦、蔬、茹”,既“足以助岁计”,又可“熟土壤而肥沃之”。间作套种是狭乡经常采用的种植方式。《农书》卷下《种桑之法第一》有桑苎套种的记载:“仍更疏植桑,令畦垄差阔,其下遍栽苎。因粪苎即桑亦获肥益矣,是两得之也。桑根植深,苎根植浅,并不相妨而利倍差。”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开畬》云:“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利用两种作物根系深浅不同套种,可综合发挥肥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及种植的经济效益。套种往往作为救荒的一种补救办法而被广泛运用。

由于市场刺激不断强化,加上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粮食和各类经济作物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南宋陈傅良《止斋集》卷四四《桂阳军劝农文》载,孝宗时期(1163—1194年)闽浙地区的粮食产量是“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又吴潜《许国公奏议》卷二《论计亩官会一贯有九害》曰:“二浙之田,独湖、苏、秀为最美,而常、杭次之,衢、越为常稔,而严、婺、台则不及。”今人方健《关于宋代江南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推算,南宋环太湖流域京畿地区的平江府、嘉兴府和湖州稻米平均亩产约为2.5石,收获量与种子比率高达20倍。宋亩合今制0.9市亩,宋石合今制0.66市石。按今制1市石稻谷重120市斤、出糙米0.5市石推算,宋亩产稻米1石约合今制亩产稻谷176市斤。按2—3石计,则宋代杭嘉湖地区水稻亩产约合今制稻谷352—528市斤,按2.5石计为440市斤。据《咸淳临安志》卷五八《物产·谷之品》所记,临安有粳籼稻品种占城(早熟)、红莲(中熟)、雷泥乌、雪里盆(晚稻)、赤稻、黄籼等6种,糯稻有金钗、社糯、光头、蛮糯4种。麦有大麦、小麦。占城稻由交趾(今越南)传入。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朝廷将福建种植的占城稻种3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推广。占城稻为双季稻,且有耐旱的优点,可选择地势较高的土地栽种。小麦、大麦随稻麦两熟制的推广而在江南各地相继引进和培育。而因北人南迁,麦在南宋时期得到迅速推广。南宋庄绰《鸡肋编》卷上称:“建炎以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今西湖群山中有大麦岭,乃因南宋时种大麦得名。《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一《八陌·麦》所引6种方志就记载有饶州、太平州、台州、徽州、扬州、无为军等地35个有名的小麦、大麦品种。豆类同样如此,《咸淳临安志》卷五八《物产·谷之品》记临安有大黑、大紫、大白、大黄、大青、大褐、白扁、黑扁、白小、赤豆、绿豆、小红、白江、楼子蒙、青碗、白眼、羊眼、白红、白豌、刀豆等20余个品种。

微信图片_20240930113030.png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刻本《周益文忠公集》

食用油在宋代成为大宗农产品,食用外还用于照明,消耗颇大。食用油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类,植物油主要为麻油、菜油和豆油,钱塘江流域主要生产后两种植物油。油菜从菜、油两用的蔬菜成为以菜籽榨油为主的转型期在南宋时期。作为主要油料作物,油菜已对芝麻取而代之。“油菜”一词始见于南宋佚名《务本新书》。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纂《授时通考》卷六《天时》载:“《务本新书》:十一月种油菜。稻收毕锄田,如麦田法,既下菜种。和水粪之,芟去其草,再粪之。雪压亦易长。明年初夏间收子,取油甚香美。”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下《山家三脆》也提到:“嫩笋、小蕈、枸杞头,菜油炒作羹,加胡椒尤佳。”又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二》载:“油醋库,在建初坊。掌造麻、荏、菜三等油及醋,以供膳局。”菜油取代芝麻油的主要原因:一是油菜种植与芝麻相比更适应南方湿润气候;二是可与水稻、油菜轮作;三是油菜油、蔬两用能更多满足生活需求;四是油菜籽油和芝麻油相比价格较低,与荏油(紫苏油)相比则味道更清香。当时钱塘江流域种植油菜、榨油和贩油者甚众。时人施宿《嘉泰会稽志》卷一七《草部》称:“今浙西种芜菁者浸多,临安亦盛,唯越土不宜。”芜菁是一种油菜。曾在临安为官的黄公绍《在轩集·望江南·雨》云:“油菜花间蝴蝶舞,刺桐树上鹁鸠啼。”豆油也发源宋代。苏轼《物类相感志·饮食》称“豆油煎豆腐,有味”,是有关豆油的最早记载。临安开设了众多油作、烛铺、油醋库、油局等与油有关的作坊或机构。政府仿北宋旧制设立大型油醋库,经理的高档麻油、荏油、菜油等专供宫廷。《乾道临安志》《梦粱录》等方志又载记油车巷、灯芯巷等与油相关的私营榨油油业集聚区。当时的油商十分活跃,他们通过经销油料得以致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铺席》云:“处处各有茶房、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醋等铺。”卷一三《诸色杂卖》又称“巷陌街市常有”“挑担卖油”者出没。观桥下的王良佐“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

宋代钱塘江流域的蔬菜需求也不断增长。城市郊区形成类似于今日蔬菜基地的栽培区,并有规模很大的交易市场。南宋周必大《周益文忠公集》之《二老堂杂志》卷四《临安四门所出》云:“土人谚云:‘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西门则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州、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由南门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云。”临安东门即东青门,因是一望无际的菜田和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之所在,俗称菜市门。蔬菜批发市场在东门外桥下,这座桥因此被称作菜市桥。另外,崇新门外南北土门等地也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临安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本地种植栽培的也有40余种,如苔心菜、矮黄菜、大白头、小白头、黄芽菜、芥菜、生菜、菠薐、莴苣、苦荬、姜、葱、薤、韭、大蒜、小蒜、梢瓜、黄瓜、冬瓜、葫芦、瓠、芋、山药、牛蒡、萝卜、甘露子、茭白、蕨菜、芹菜等。另外还有多种菌类。其中不乏名品,如苔心菜、矮黄菜、黄芽菜、姜、葱、扁蒲、西溪萝卜等。苔心菜、黄芽菜等为南宋新开发的蔬菜。即使淡季临安也有大量蔬菜上市。《西湖老人繁胜录·宁宗圣节》载,金使于八月来临安,所见时鲜蔬菜琳琅满目,十分感慨地说:“江南地暖如此,蔬菜一年不绝。此月有苔心菜、黄芽菜、矮菜、甘露子、菠菜、芋头、芋奶、山药之类,葱韭尤多。”蔬菜种植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特征很强。乃至除菜农外,许多士大夫及寺院也雇园户垦种园地,或承包给园户经营。有的还自己亲自垦种。杨万里、陆游、范成大、朱熹等均有菜圃,他们的诗作反映了对种植蔬菜的兴趣和丰收的喜悦。

宋代钱塘江流域的水果消费市场也较庞大。史籍记载临安府及所属各县产水果23种60余品。《梦粱录》卷一八《物产》载:“橘:富阳王洲者佳。橙:有脆绵木。梅:有消、硬、糖、透、黄。桃:有金根、水蜜、红穰、细叶、红饼子。李:有透红、蜜明、紫色。杏:金麻。柿:方顶、牛心、红柿、椑柿、牛奶、水柿、火珠、步檐、面柿。梨:雪糜、玉消、陈公莲蓬梨、赏花(甘香)、霄、砂烂。枣:盐官者最佳。莲:湖中生者名绣莲尤佳。瓜:青白黄等色,有名金皮、沙皮、蜜瓮、算筒、银瓜。藕:西湖下湖、仁和护安村旧名范堰产扁眼者味佳。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馄饨。湖中有如栗子样古塘大红菱。林檎:邬氏园名花红。郭府园未熟时以纸剪花样贴上,熟如花木瓜。尝进奉,其味蜜甜。枇杷:无核者名椒子。东坡诗云:‘绿暗初迎夏,红残不及春。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木瓜:青色而小,土人剪片爆熟,入香药货之。或糖煎,名熬木瓜。樱桃:有数名称,淡黄者甜。石榴:子颗大而白,名玉榴。红者次之。杨梅:亦有数种,紫者甜而颇佳。葡萄:黄而莹白者名珠子,又名水晶,最甜。紫而玛瑙色者稍晚。鸡头:古名芡,又名鸡壅,钱塘梁渚、泓头,仁和藕湖、临平湖俱产。独西湖生者佳,却产不多,可筛为粉。银杏。栗子。甘蔗:临平小林产,以土窖藏至春夏味犹不变。小如芦者名荻蔗,亦甜。”富阳王洲橘、临平甘蔗、西湖藕、湘湖莼菜、盐官枣等名闻京城。建德的罗浮橘,人称仙人橘。通过嫁接和修剪技术的发展推广,又有富阳石榴、塘栖蜜橘、古荡大红菱等名品。《梦粱录》卷一六《分茶酒店》载,在分茶店等一流餐饮食店常年佐觞的就有圆柑、乳柑、福柑、甘蔗、土瓜、地栗、麝香甘蔗、沉香藕、花红、金银水蜜桃、紫李、水晶李、莲子、桲桃、新胡桃、新银杏、紫杨梅、银瓜、福李、台柑、洞庭橘、蜜橘、扁橘、衢橘、金橘、橄榄、红柿、方顶柿、火珠柿、绿柿、巧柿、樱桃、豆角、青梅、黄梅、枇杷、金杏等37种。时令特色名品水果外,另有干果、蜜饯等数十种。它们大多产自本地。水果销售网络密集,不仅批零机构、店铺分布于城内外,临时设摊也时有所见。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宋韵溯源】吴越国考古│杨曦:洞霄宫建筑遗址考古调查与历史考述 2024-09-30
讲座回顾|“发现杭州”展览系列讲座 郑建华:揭秘南宋官窑的“前生后世” 2024-09-13
马运娟 张凯|“北京古学院”与民国老辈的国学研究 2024-09-12
桑兵||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2024-09-05
邓小南 | 书画材料与宋代政治史研究 2024-09-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