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走近西湖》论文集|仲向平、顾国泰:百年名店的书香风雅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11-05

《走近西湖》

2024年9月23日,由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走近西湖》论文集发布会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西博馆区成功举行,论文集精彩亮相!

论文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湖学研究会对杭州西湖的解读,使西湖的学术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张建庭会长主编,潘云鹤院士题字,杭州市原市长仇保兴题序,书中收录了86篇与西湖文化相关的文章,涉及西湖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如西湖美学、美食文化、西湖综保工程等。

为了让更多热爱西湖的读者能赏读到《走近西湖》论文集,我们将陆续选择论文集中的优秀文章经过提炼后分期与大家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105100836.jpg

如风/摄

百年名店的书香风雅

文字 | 仲向平、顾国泰

西湖北山的长街短巷,诗情画意,书香满溢,风雅之致。尤其是位于北山街56号的新新饭店,远远望去闳敞轩昂,夺人眼目。这家百年老号在民国时称新新旅馆,每天出入的人非富即贵,老板因此日进斗金。或以为商人就认钱,其实不尽然,新新旅馆有其“超凡脱俗”的一面,馆内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满溢书香气息。民国时期,新新旅馆俨然成为一个官方的“议事厅”,不少关系到本地以及国家命运的会议、活动等在此展开……杭州正是赖有众多像新新饭店那样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人间始觉重西湖”。

微信图片_20241105100840.png

西湖旧影

何庄:新新饭店的前身

大约在1896年,里西湖畔有一个叫何庄的所在,庄主何葆龄上海经营洋货庄发迹后,萌生了在杭州享清福的念头。1906年,他和儿子何积藩扩建何庄,庄子占地约3333平方米,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洋房”三幢,主楼为假三层三开间的西式坡顶红砖楼屋,上下十余个房间,庄前设临湖码头。

微信图片_20241105100842.png

1923年的新新饭店主楼

那时的里西湖北岸,还是一条仅能骑马或过轿的窄道,湖边没有一家旅馆,往往暮云初起,游人早散,回城进屋。1913年,西风东渐,对商机嗅觉灵敏的上海商人董锡赓在游赏西湖之际,与何积藩商量,欲借何庄开设旅馆,结果一拍即合。是年6月18日《民立报》上出现一则广告:“杭州里西湖新新旅馆开办。”店名取《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董锡赓这位儒商视野开阔,精通旅业,由他来做“职业经理人”当然最好。由于立意佳,起点高,软硬件到位,加上注重文化,旅馆生意日渐兴隆。尝到甜头后的董锡赓和何积藩这两个浙江人,不甘小打小闹,开始把重点放在招徕国内和海外高档次游客之上。1922年,房子不敷使用,便在何庄西侧新建连地下室共六层的高大洋楼(中楼)。几年后,环湖一周马路拓宽,水陆畅通,各地社会名流、政界要员以及碧眼黄发的老外,纷纷慕名前来。1933版的《西湖名胜快览》记载:西湖旅馆收费标准为“四角至一元”,新新旅馆定价“八角至五元”,两年后又抬升至“九元至十元”。有位美国著名作家直言:“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杭州只有一家旅馆适合西方游客住宿,即里西湖的新新饭店。”1929版《小说的杭州西湖指南》:“向来的里西湖的新新,是杭州的最上等旅馆。”新新旅馆当时成了杭州乃至全国一流的“涉外宾馆”。也正因国外文化人的青睐和旅居,西湖美名越传越远……新中国成立后,新新旅馆改称新新招待所、新新饭店,店西侧原有的孤云草舍、秋水山庄、招贤寺等建筑先后被饭店“吃进”,新新饭店成了一组文化地标性的建筑群。

主楼三层那些带别称的客房

从望湖楼过断桥,沿北山,三五百米即见新新饭店(以下简称新新),主楼高七层,又称东楼,其大门矗立着端庄的古罗马式立柱;西侧中楼的楼顶,有两个造型华美的红色球形圆塔,远远望去一派巴洛克风格,这是当年艾青画笔下的“模特”。步入大堂,右侧正前方的门楣上题有“书楼间”三字,系李叔同孙女所书,这是百年前供住店客人读书写字的专用书房。书屋左右各有一个不小的开间,称为“1913客厅”,里外上下摆满各种书籍图册,书香浓郁。2014年,杭州著名的民营书店“晓风书屋”在此合营,迄今为杭州旅业独此一家。书屋内有条“新新饭店历史文化长廊”,两侧展陈着图片、文字与实物,向客人解说新新的前世今生。

微信图片_20241105100845.jpg

电梯升至三楼,301室牌匾书“风华绝”三字,与之相对应的代表人物,是风华绝代的陈寅恪。陈寅恪曾多次入住新新。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晚年在失明的情况下,耗时十年,通过口述,给后人留下一部奇特的传记——《柳如是别传》,书内有不少杭州元素,明末的一桩轶闻就发生在葛岭脚下。书中的主人翁柳如是为一代歌妓才女,人称“女中状元”。她于明崇祯年间寄迹杭州,与美貌女史杨云友结识,这一杨一柳,在西湖边轻盈袅娜,演绎出一段千古传奇。杨云友逝后“葬于葛岭下智果寺之旁,覆亭其上,榜曰‘云龛’”,柳如是亲作悼文。陈寅恪很早就对才女(“颂红妆”)进行研究,他写《柳如是别传》之前,为搜集资料耗去不少时间与精力。有意思的是,葛岭智果寺、杨云友碑刻、云龛亭等古迹,恰巧都在新新的隔壁,这位以考证历史著称的学者,不说是为写《柳如是别传》而寻找柳氏在杭的生活轨迹,即便是凭兴趣,相信也会前去凭吊一番的。

302室别称“边城月”。沈从文应朋友之邀,赴杭州游览净慈寺、烟霞洞、虎跑……因为杭州好玩,他竟然“赖”在新新,真是到了迷不知返的地步。

303室别称“苍石斋”。苍石斋为吴昌硕(字苍石)书房名,其《苍石斋篆印》曰:“自结社起,印社同仁常在新新旅馆聚会。”窗含西泠,门对孤山,岂不快哉!

微信图片_20241105100848.png

1919年的新新饭店

新新不设304室,高档旅馆都一样,没带“4”字头的客房。305室别称“四月天”。1924年的“人间四月天”,徐志摩陪同印度诗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游览西湖,生于杭州的林徽因担任英语翻译与泰戈尔结下“忘年交”,三人在西子湖畔的合影与互动,真是替杭州人长了脸!十年后的十月份,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修缮六和塔等事宜入住新新,共待了十天。梁思成对六和塔的原状作合理推测,绘制出《六和塔原装图》,后又写《杭州六和塔复原计划》,两夫妇在杭州古建筑修复一事上功不可没。

307室别称“家春秋”。1981年4月1日,著名作家巴金来杭州,下榻杭州新新饭店,写下了《随想录》之《现代文学资料馆》。此次来杭,春雨霏霏,巴金很少外出,长时间坐在饭店的房间里和阳台上,凭栏眺望烟雨迷蒙的西湖,在沉思和默想,在回忆和怀念。《随想录》是一部反思文革的巨著,没想到不少章节包括篇名,竟是在新新饭店构思写就的。巴金曾写过《又见西湖》《再见西湖》,他特别喜欢杭州,从1930年起到去世,每年的清明节前,都要想方设法到杭州住上几天,为的是祭扫葬于西子湖边畔的岳飞墓、于谦墓、张苍水墓等古墓,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影响了他的一生。

308室别号“倾城恋”。1946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在温州决裂,“返沪途经杭州时,入住新新旅馆”。在张爱玲眼里,“冬天的西湖十景,每样都在那里,就是不好”——其口气明显“恨屋及乌”,带有情绪,这多半与“决裂”给她带来的痛苦有关,所以会瞧什么都不顺眼,说平湖秋月或是三潭印月“看上去仿佛是新铲出来的一个土坡子”;河岸“一排排生着的树,一律都向水边歪”;湖边亭子也不过是“正中一座似庙非庙的房屋”。包括后来写的《雷峰塔》,里面再次提及西湖时,仍在宣泄“负能量”——张爱玲无疑是个性情中人。不过换个角度去理解,这也许正是她的可爱之处。

主楼四层群星璀璨

更上一层楼,401室别称“大学者”。《蔡元培年谱长编》载:“1923年6月13日,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由绍兴来到杭州,下榻新新旅馆,住42号房间,每日五元五角,共六天。他在新新旅馆会晤了胡适、高梦旦。”

402室别称“藏晖室”。说的是1923年4月29日,胡适下榻新新。6月8日,他又入住新新,达半月之久。后移居至烟霞洞,他和曹诚英在那里共同生活了三个多月,演绎了一段隐秘而浪漫的恋情,胡适将其称之为“神仙生活”。同年10月19日,胡适和徐志摩又入住新新十余天。

403室别称“翡园翠”,出自徐志摩著《翡冷翠的一夜》。据史料记载,“1923年4月底,徐志摩接连几天到新新旅馆胡适住处谈心、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情、谈人生,常常一谈就是五六个小时,不觉夜短”。

405室别称“往如烟”,相对应的是宋美龄、蒋介石等人。想当年,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氏养病于新新,宋美龄随侍左右,蒋介石也专程赶赴新新,探视丈母娘。

407室别称“长亭外”,系纪念李叔同、丰子恺等常在新新会见同好,讨论问题,并在新新周边从事创作。

408室号称“春风醉”,1933年4月,郁达夫与号称“荸荠白”的杭州美女王映霞下榻新新。郁达夫在临湖的客舍里写了不少与杭州有关的散文、诗词和游记。

民国提倡“新生活”,导致文人的风流韵事特别多,新新就有胡适与曹诚英、史量才与沈秋水、徐志摩与陆小曼等住过的逸闻旧事,新新见证了那段历史,因他们而流传下来的诗文、墨宝、旧照,不仅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同时也是他们留给新新和西湖的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41105100851.jpg

处处有文化,步步是历史,北山能漫步,新新可阅读。新新饭店是一出西湖风情记,一幅民国人文画,一本始终日日新的史书,期待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前来新新“书楼间”细细品阅,赓续文脉!

作者简介:

仲向平,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

顾国泰,杭州历史学会理事

文章节选自《走近西湖》论文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