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弘一大师与杭城之殊胜因缘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
武林旧事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来源: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11-13

  在杭州市萧山区档案馆一层展厅,为国庆而打造的“踏浪奋进创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萧山发展足迹展”正在展出中。在几大展览板块内,有一个特殊的展区——萧山围垦。
  杭州萧山北部沿江地区,曾深受潮灾之苦,自1966年开展大规模围垦以来,萧山共围滩涂50多万亩,有效缓解了萧山建设用地的矛盾,拓展了萧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滩涂化良田的壮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档案,是一份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留存好萧山围垦记忆,成为了萧山区档案馆历年来的中心工作。

微信图片_20241113155516.jpg

 向潮水夺地  向海涂要粮。董光中 摄

数难忘的岁月,一辈人独家记忆
  在萧山区档案馆围垦展区内有一本征集到的特殊笔记本,那是陈光裕老人的“围垦笔记”,里面记录着许多珍贵的围垦资料,比如萧山历次围垦的时间、面积、劳力、财力、险情等情况。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萧山围垦。翻开着这本笔记,曾经的岁月历历在目。

微信图片_20241113155523.jpg

 陈光裕捐赠的围垦笔记。萧山区档案馆供图

  早期围垦没有机械设备,完全依靠人海战役。萧山人民冒严寒、战酷暑,靠着手挑肩扛,齐心协力完成了围垦这一壮举。陈光裕还记得当时的一句顺口溜:“吃的石米饭,睡的白沙滩,夏天大蚊虫,冬天西北风,披星又戴月,满身是泥沙”。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陈光裕从1965年开始直到2004年退休,都一直在与围垦这件事打交道。当年,因为工作需要,他不仅需要跟同事们设计、改善水利设施,每次出现险情,也都要去现场查看,提出抢险建议。围垦中的很多抢险闸都是陈光裕经手过的,他设计的一些抢险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围垦的事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对于陈光裕来说,围垦是生命里最重要的记忆。他表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围垦精神是萧山精神的一部分,应该世世代代铭记,世世代代传承。

微信图片_20241113155525.jpg

  1986年11月5.2万亩围涂期间,围垦大军在江边驻地的工棚。吕耀明 摄

  除了陈光裕,曾担任《萧山报》记者的董光中老人也是萧山围垦的见证者。

  大围涂、挑泥会战、抛石护堤、供销社送货到围涂工地……董光中用相机捕捉下了众多的围垦的珍贵画面,里面有开山采石的艰险,有垦区采桑、喜迎西瓜丰收的喜悦,还有滩涂上民工们挑着扁担前行的众志成城。

  在向汪洋要空间的过程中,萧山人民不仅变沧海为桑田,也铸就了不朽的“围垦精神”。“因为不简单、不容易,所以不能忘。”正如陈光裕老人所言,围垦精神是萧山当代文化的精髓,也是萧山最大的精神财富。

  1986年11月5.2万亩围涂期间,围垦大军在江边驻地的工棚。吕耀明 摄

  除了陈光裕,曾担任《萧山报》记者的董光中老人也是萧山围垦的见证者。

  大围涂、挑泥会战、抛石护堤、供销社送货到围涂工地……董光中用相机捕捉下了众多的围垦的珍贵画面,里面有开山采石的艰险,有垦区采桑、喜迎西瓜丰收的喜悦,还有滩涂上民工们挑着扁担前行的众志成城。

  在向汪洋要空间的过程中,萧山人民不仅变沧海为桑田,也铸就了不朽的“围垦精神”。“因为不简单、不容易,所以不能忘。”正如陈光裕老人所言,围垦精神是萧山当代文化的精髓,也是萧山最大的精神财富。

征集+保护,留下宝贵的财富

  “在我退休前能征集到这些照片,也可以说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萧山区档案馆陈新是征集编研科的原科长,今年退居二线。他口中说的照片,正是由董光中老先生所拍摄的2万多张萧山历史发展图片,其中有几百张与围垦相关。

  “如果想要更加直观和真实地留下那段岁月,必须找到当时的影像。”2014年接任萧山区档案馆征集编研科科长时,陈新就从上一任科长那里接过了一个任务——征集围垦时的图片和视频。

微信图片_20241113155528.jpg

开山采石。董光中 摄

  2014年,董光中因病逝世。他去世后,家里人按照其遗愿,开始着手整理其生前拍摄的所有照片,而陈新也开始接过上一任科长的任务,持续跟进这批照片的征集工作。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终于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董光中的儿子董江心来到了萧山区档案馆,将数千张由董光中拍摄的珍贵城市照片(包括底片)赠予区档案馆。
  “围垦可以说是萧山人共同的记忆,征集工作要做的就是把散落的点滴汇聚起来。”陈新说。据了解,截至目前,萧山区档案馆已经征集围垦视频档案50件,照片832张,底片1399张,文书档案333件。

微信图片_20241113155530.jpg

 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关于下达当年围垦地区机电排灌设备的文件。萧山区档案馆供图

  而陈光裕老人的“围垦笔记”,既是他围垦生涯的见证,也是萧山围垦光辉岁月的见证,对于完善萧山的围垦记忆更是有非凡的意义。

  如此珍贵的围垦第一手资料,一开始以代保管的方式保存在萧山区档案馆的。“我们这里保管环境比较好,陈老也相信我们的保管技术,最终决定把这份资料捐献出来。”陈新说。

  在档案保护方面,萧山区档案馆起步较早。萧山区档案馆保管利用科科长吕亚芳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档案馆就针对保存的各类档案文件逐步开展了数字化工作。其中就包括692卷,共11700页涉及围垦的档案,比如《关于萧山赭山湾海涂围垦利用问题的批复》《关于围垦移户问题的通知》《围垦五万亩初步设计书》等等,这类档案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958年至1978年。

  “虽然这些相关档案年代比较久远,但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这些传统档案已经转化为了数字信息,有效地延长了档案寿命。”吕亚芳表示,除此之外,档案馆通过定期检查、防霉消毒和专项修复等方式,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

多元化呈现,让精神可知可感
  在萧山区档案馆一楼展厅,还有一个固定陈列展—“奔竞不息八千年——萧山历史文化档案展”,其中也同样有关于围垦历史的呈现。
  “现在这段记忆距离中小学生远了,但是我们希望通过照片、文件、地图册等史料,如今的孩子也可以了解这段属于萧山的独特历史。”档案馆展厅讲解员说,该展览在周末和节假日十分受欢迎,仅这个暑假,已经接待了几千名中小学上前来研学。

微信图片_20241113155532.jpg

“踏浪奋进创辉煌——档案史料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萧山发展足迹展”。萧山区档案馆供图

  除了类似的展览外,萧山区档案馆还尝试探索更多丰富的传播形式。“2023年6月,我们与浙江广播电台合作,推出了《传承·萧山围垦记忆》专题采访,邀请萧山围垦的亲历者、见证者录制音视频。”萧山区档案馆馆长金飞表示,通过口述回忆,结合档案实物,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鲜活地向人们展示了发生在钱塘江畔的这场改革实践。
  而为了进一步梳理整合好围垦相关档案资源,萧山区档案馆在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数据化,打造了围垦专题数据库。
  “首先通过人工智能提取档案中的关键字进行抓取,然后进行人工核验和查漏补缺。”萧山区档案馆信息技术科科长邱丽霞介绍了数据库的搭建过程,她表示,围垦专题数据库建成后,不仅有利于档案馆继续编研相关书籍、策划打造更多展览,也可以服务于其他部门,方便他们查阅、了解相关信息。
  “当然我们的设想不止于此。比如,以围垦图册为基础打造一个交互屏幕,参观者点击地块就可以了解这里的前世今生。”邱丽霞说,下一步将继续对围垦档案数据做梳理和清洗,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将庞大的专题数据库转化为普通群众可知可感的形态呈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走近西湖》论文集|仲向平、顾国泰:百年名店的书香风雅 2024-11-05
一周一档丨浙江省立战时大学的发展始末 2024-11-04
致敬求是“大先生”|束星北先生的学术思想 2024-10-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