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马卫光一行走访杭州文史研究中…
杭州文史研究馆新春活动集锦
 
特别关注
 
高宗退位之后玺印为什么没有被…
张宗祥的家国情怀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汪华与忠天庙
禹杭履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来源:湘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11-20

家在湘湖附近的清代人王龄,多喜竹子,便在房屋周围种植一圈密竹。他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号叫“啸篁”,字面意思是发出声响的一大片竹林。不仅如此,他还在湘湖边建造了一座雅院叫“小竹里馆”,专门和友人在这里唱和诗歌、绘画刻竹。

赞叹湘湖山水之美

一次,王龄在小竹里馆里为任熊的《於越先贤像传赞》作序,其中说:“我的家靠近湘湖,夏天多在湖边读书,因为湘湖四周都是山,在这里读书特别有感觉。从小竹里馆看出去,湘湖的山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在湖中都有倒影,分外迷人。如果把湘湖画到纸上,那么诸山的奇丽秀伟,与湖水的明润萧屑都能够互相响应、相悦相亲呢。我曾经请我的好朋友任熊帮我画出我所描述的湘湖美景,他画完没多久,我就出门远游了,现在回想起来,外面的山川都不如故乡之一丘一壑亲切。后来,我在这片山水间读古书,每天都与古人共赏湘湖的美丽,遂感快乐。这片山水自古就有,浏览而登涉者不乏其人。不过,来过这里的人,有的人留下了足迹,有的人则湮没不可问。那些留下足迹的人,如果留下了一些彪炳史册的文字或事迹,那就不光是湘湖的荣幸,更是我们后人的荣幸了。”

微信图片_20241120105412.png

《於越先贤传图像》书影  图片来源《清代湘湖轶事》

任熊针对这个话题对王龄说:“与其画湘湖的山水,不如画一些这里的古代人物。古代人物所经历的,不正是这山水之间吗!山水不能言说,但人可以啊,您也可以!”无论是画山水还是画人物,可以看出王龄和任熊都是很热爱家乡的。

“二熊”绘制《小竹里馆图》

现在见到最早的一幅是汤贻汾《小竹里馆图卷》,纸本墨色,上署“辛亥(咸丰元年,1851)初春为啸篁二兄”。不过好像专家对这幅画的真伪有不同意见。第二幅 《小竹里馆图》 是任熊所绘。咸丰五年(1855)四月六日,任熊完成这幅画之后,在画上题写了“啸篁仁兄小竹里馆第二图”这十一个字。很明显,任熊绘《小竹里馆图》是第二幅。

微信图片_20241120105416.png

任熊《小竹里馆图》  图片来源《清代湘湖轶事》

任熊的这幅山水画显得工丽精致。画中,并没有画高山岩泉的壮阔,而是着力描绘湘湖边竹林幽居的惬意,可以说将王龄所居住的现实世界与王龄心中的理想世界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典型的中国文人画的格局。画面上在坡石和竹林重重环绕中,坐落着一组茅屋,一位书生(原型可能是王龄)和抱着一架古琴的书童在竹林中穿梭。不论是以青绿彩当墨、皴擦形成的岩石质感,还是屋前屋后竹林的深邃,还是画面中人物一丝不苟的勾勒,都显示出用笔的秀雅脱俗,设色清淡圆润,突显了任熊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反映了王龄的意趣,可谓浑然天成。这幅图在2013年北京保利拍出了22 万元的高价,足见其价值不菲。

咸丰六年(1856)冬十一月,王龄的亲家、祥符人周灏孙路过湘湖,特意与兄长周沐润和李试瓯等人一起到小竹里馆与王龄会面。兄弟戚友,把酒言欢,好不痛快。王龄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特意拿出《小竹里馆图》请大家题字留诗。因为周灏孙第二天要离开萧山,于是倚装匆匆,不计工拙,在画上题了一篇《小竹里馆记》。文章中,他点明了为何王龄要取个号叫“啸篁”。《小竹里馆图》所绘“竹隙小屋两三间”也是一样,带有深深的禅味,且屋子中好像还放了一些经书。王龄在席间曾对周灏孙说:“没错,屋子里放的是道书。壮时为天下济人事,我老来将居此读是书啊。”灏孙说:“您所托的物件虽小,但志向却非常大呢!我还以为您像别人一样,附庸风雅装装样子,原来是我浅薄了,是我浅薄了!”众人相视大笑,聚会的氛围达到最高潮。

微信图片_20241120105418.png

张熊《小竹里馆图》  图片来源《清代湘湖轶事》

咸丰七年(1857),王龄还请到号称“沪上三熊”(即任熊、张熊和朱熊) 的张熊来绘制 《小竹里馆图》,这在当时也引起了文人们的重视。张熊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字说:“此图为余二十年前所作,光绪三年,鸳湖七十五老人子祥。”还题了一诗:“占得江干地一弓,四围种竹居当中。窗摇绿影堆千个,楼对青山叠成垂。入座无就诗酒侣,集贤不让晋唐风。披阅我为留烟墨,展卷何须问主翁。”由此,“二熊”为王龄作画被传为美谈。

《小竹里馆图》与朋友们唱和

王龄以《小竹里馆图》为题来请文人朋友赋诗作词。例如,和周灏孙一起参加聚会的周沐润,祖籍山阴,与王龄有许多共同语言。他在《养生四印斋诗五集》卷二十二中有一首诗叫《小竹里馆图歌》,附注为“为王啸篁亲家作”。诗中说:“王郎家在越山陲,二分烟水一分屋。年年岁岁永和春,庭下潇湘展仙族。”对湘湖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羡慕不已。他还说:“芳草巷口王谢旧,杏花村里朱陈熟。草堂数椽压吴越,笋根脱帽把书读。”又说:“他年莫作张廌避,竹所敲门定不速。”大概是说,他今后还要再来拜访王龄的小竹里馆,让王龄随时给他开门。

王龄的好朋友、山阴人陈锦也留下了诗句——《题王九亭〈小竹里馆图〉》(见《补勤诗存》卷六),诗中说:“摩诘后身还姓王,三生石上寻幽篁。弹琴长啸见明月,满床书卷排筼筜。“主人对此方藏书,捧檄情殷难久居。付与儿曹勤灌溉,辋川缩本临湘湖。”王龄不仅告诉大家自己幽居的志向,而且还向朋友们介绍了湘湖的美景,可谓一举两得。陈锦还说:“冲天烽火西泠急,左右森森留劲节。画图一卷宝家传,破屋三间逃浩劫。明年两浙罢干戈,比户升平征咏歌。留客要人重扫径,克家有子看登科。”陈锦创作此诗的时间可能是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因为他对战争的恐惧还在,但明显看到了“两浙罢干戈”的可能性,希望战争停止后恢复科举考试,更重要的是恢复社会秩序,因此他又发出“老干何盘盘沧桑,无改长平安坐看”的感慨来。

另外,江苏常州人秦云有词作《齐天乐·题王啸篁明府〈小竹里馆图〉》,宁波人姚燮也创作了《月华清·〈小竹里馆图〉》,都让《小竹里馆图》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可见王龄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呢。

注:本文选自《清代湘湖轶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懂湘湖」文峰拱秀的埭上黄氏家族 2025-02-21
高宗退位之后玺印为什么没有被封存销毁 2025-02-21
汪华与忠天庙 2025-02-18
浙江文史记忆丨杭州:依水而兴的千年灵秀之城 2025-02-18
【城纪精选】鹫岭望海潮 2025-0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