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来源:《杭州文史丛编》(文化艺术卷)  作者:刘慕寒  日期:2024-12-06

地处杭州火车站附近的杭州铁路文化宫,其前身是“杭州城站第一舞台”,最早又称“城站模范剧院”,创建于20世纪初。

微信图片_20241206104051.jpg

▲1990年时的铁路工人文化宫

早在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沪杭铁路江墅段(江干至湖墅)建成通车,火车站就设在清泰门附近,称作“城站”。1909年(清宣统元年)铁路沪嘉段(上海至嘉兴)和杭嘉段(杭州至嘉兴)先后建成,杭沪线全线接轨贯通,城站便成为南北商旅的集散地。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枪响,杭城光复,战事稍平,城站一带改建马路,逐渐形成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杭州原有的结构陈旧、设备简陋的“茶园”“戏院”等演艺场所,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采取新颖的构思设计,运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城站这一业已成为新闹市区的繁华地段,建造一座现代化剧场已势在必行。

剧场于1913年(民国2年)竣工,总面积达2917平方米。顶部采用19米大跨度的木架结构支撑。观众大厅呈马蹄形,设三层楼厅共1039个座位。舞台台口宽11米、高7米。该剧场舞台中央设计为转台。转台的结构是:在台板下设有圆轨,上下各与一圆盘相联,下面圆盘装有几只铁轮,由人工推动圆盘,铁轮沿钢轨可作360度滑动,带动舞台台板转动。当前台演出时,后台即可换景,待下一幕开场前,把后台转为前台即可,为此大大减少了观众的等候时间。舞台的台板用洋松木制成,厚度约4公分,富有弹性。后台两侧为副台,可供演员化装候场。后台的二楼为演员宿舍。

剧场的窗子呈“∩”形,饰有浮雕,安装彩色玻璃;大门用拉式铁栅门,上面装饰五线谱造型;剧场的外墙是瓷砖维护墙。剧场整体方向是坐北朝南,东向与城站广场相衔接。当时大面积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还为数不多,设计者采用了大跨度木结构架梁为主体支架,其设计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剧场竣工后,定名为“城站模范剧院”。本拟即举行开幕式,但同年7月,由于江西李烈钧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指令,掀起了反袁“二次革命”,而浙江亲袁督军朱瑞却抗命不从。为镇压讨袁活动,在7月28日,宣布了戒严令,划杭州、嘉禾(嘉兴)、吴兴、宁波、绍兴为戒严区,故剧院只好推迟开幕日期。同年11月1日战事暂平,戒严令方才解除。剧院当即首聘上海群舞台全体艺员来杭,定于12月3日开幕上演。谁知由于剧院尚未呈报申办演出许可证,只好又延期至1914年1月15日。剧院开幕的首演剧团是“绍兴文明剧团”,每天开演的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8点。当时观者甚众。

剧院开幕后,至同年的4月30日,又因“模范剧院”之名欠妥,再次呈请杭县及警察厅、民政厅核准,改名为“杭州城站第一舞台”。“城站模范剧院”先后经营3个月,经理是钱雄波;更名后的“杭州城站第一舞台”,经理是范志瀛。

剧院的观众席分特别正厅、特别包厢及正厅、三等包厢。剧场内设有“案目”、“茶房”(负责招待观众的接待人员),在看戏时可随时给观众递送洗脸毛巾、代买茶食糖果等。剧院还立了“手巾小账分文不取,如有茶房私收,可告账房查实斥退”的规则。

当时在此演出的戏剧大多为京剧,剧目有《困皇城》《群臣宴》《断密涧》《红桃山》《狮子楼》《金钱豹》《花蝴蝶》《拿高登》等,艺员有杨桂芳、邹志红、筱奎宫、筱连生、张月楼、孟月山、诸云仙、邱德山、筱秃扁、小赶三等,其中,《金钱豹》《花蝴蝶》《拿高登》三出武戏,均系当时知名艺员小杨猴扮演。

1915年郴子演员赵桐珊(芙蓉草)也来此演出。他当年仅15岁,从河北保定来南方,第一个演出码头就是“城站第一舞台”。戏班中有著名老生孙菊仙派的时惠宝、且角朱如云及毛韵珂(七盏灯)、张云青(老一盏灯)、小杨月楼、常看恒、郑法祥(小活猴)、陈嘉麟、余杭民等,赵桐珊主演,打炮戏是《牧虎关》。

在清末曾入宫为慈禧太后唱戏的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一生曾六次从北京赴南方演出,在1915年(民国4年)最后一次赴南方演出之际,来杭演出于该剧院,时年68岁,依然演出他的拿手戏《盗魂铃》《五子哭坟》,杭城观众极为轰动,时称他为“谭叫天”。

1917年旧历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时年19岁的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也曾受聘来杭演出于“杭州城站第一舞台”,为期一周。京、昆、文、武,一应俱全,有《穆柯寨》《采楼记》《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奔月》等剧,其中以经过改良的剧目《奔月》《葬花》最受欢迎。随梅兰芳一齐来杭的有:风二爷、姜妙香、姚玉英、茹来卿、许伯明,鼓师何斌奎,笛子徐嘉梁等。

1923年6月2日至6月5日,著名京剧演员尚小云、马连良、朱素云、李寿山、李春利、杨菊笙等,在该院演出全部《梁武帝》《大战陆文龙》、5本《狸猫换太子》、《新玉堂春》《宝莲灯》《贩马计》《打渔杀家》《春香闹学》等。由尚小云、马连良主演的戏票价格提高一倍半。

我国早期著名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员欧阳予倩,此时刚脱离春柳社,搭班改唱京戏,于1923年6月17日至21日也来该院演出过。班内主要演员均系当时知名京剧演员,有景韵琴、张子焕、赵鸿林等,演出的剧目有《宝蟾送酒》《尼姑思凡》《长生殿》及《佛、佛、佛》。在此前后,上海新闻界的潘月樵和杭州早期的越剧编导樊迪民(樊篱),也曾出面邀请欧阳予倩来杭,在该剧院演出过话剧《茶花女》,他反串女主角茶花女。

“城站第一舞台”于1926年春,一度改为“杭州影剧院”,承租人是在清河坊开布店的王梦樵。王梦樵与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有私交,因此,明星电影公司也参加了股份,剧场以演电影为主。

“杭州影剧院”开张第一部电影是由胡蝶主演的《姐妹花》(无声电影),日夜两场,场场满座。而后又演出了《火窑钢刀》《金刚钻》等片。

1925年5月30日,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友联影片公司创办人陈铿然和摄影师刘亮禅等激于义愤,在惨案发生后一小时,冒着生命危险,乘车赶赴现场,用微型摄影机摄下这一幕血淋淋的镜头,片名定为《五卅沪潮》,然而在上海遭到禁映。后来一家上海电影杂志的记者汤笔花,自告奋勇把影片充作行李,带到了杭州,取得杭州影剧院经理徐梦痕的支持,决定在该院上映。不料在开映之日,杭州政府当局派了大批军警进行干涉,勒令停映!汤笔花气愤已极,跑上舞台对满座的观众高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终于迫使当局让步,使《五卅沪潮》一片在杭放映了7天,更加激起杭州人民反帝的怒潮。


1929年4月21日至4月23日,上海著名的学校剧社——“复旦剧社”及著名戏剧家洪深先生等,也来该院演出话剧《同胞姐妹》《女店主》,及洪梁创作的《寄生草》,演出时还加映了明星公司出品的新片《离婚》。


1937年后,杭州沦陷,剧场沦为日本铁路宪兵队的驻地,关押过不少抗日的仁人志士。


1946年,剧院改为“铁路职工子弟第二小学”,直到杭州解放。

1949年杭州解放后,原“铁路二小”搬迁他处,此处更名为“二七电影院”,剧场除放映电影外,铁路职工也常在这里开展文艺活动。

1953年,剧场的后半部被划为俱乐部。1957年4月25日,剧场和俱乐部合并,改称为“铁路文化宫”。

1962年至1964年间,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子女梅葆玖和梅葆玥,也曾来此演出过,其他艺术团体如上海滑稽演员严顺开、越剧演员周宝奎及省、市艺术团体“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团”、“杭州话剧团”等也先后在此演出过。

杭州解放后,剧场先后于1954年、1960年、1965年大修过三次,大修后的剧场依然保持了原“城站第一舞台”的原貌。1972年之际,因剧场年代久远,结构已属陈旧,且白蚁蛀蚀,梁桁下沉,因此拆除新建。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