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特别关注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禹杭履迹
 
湘湖望族|朱家坛朱氏家族:“萧山相国”朱凤标从这里走来
来源:湘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12-12

旧时,坐船从萧山县城出发,沿萧绍运河往东,出转坝,过姑娘桥。但见运河之水悠悠,河中舟楫往来,两岸村舍毗连,房屋临河而筑,阡陌纵横,稻麦成片,菜花飘香,隐隐传来琅琅读书之声。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乘船经过,兴奋写下“溪窄绿塍阔,水肥乌榜轻”“南国春方丽,越天云复晴”句。沿运河在莫家港小河折南,继续船行2里许,便来到朱家坛村村口,就是“萧山相国”朱凤标的故乡。

穿过雄鸡庵桥,河边有座四合院式古朴建筑,叫作万寿庵,后门临水,有石砌河沿和踏步。朱凤标青少年时候,曾寓寄万寿庵苦读经史。清晨村里的雄鸡啼了,朱凤标便展卷读书,天天如此。后来,他中了殿试第二名榜眼。乡人为纪念他,将万寿庵又称为雄鸡庵。旧时水乡村中河道纵横,犹如当今村里柏油路。船在村中小河七拐八弯,穿过石拱桥万寿桥,再往南,为断头河浜。河磡用绍兴东湖双连石砌筑,十分考究,小船缆绳系在河磡猫耳朵般的石洞上,便可踏埠上岸了。跨过玲珑的迷你石拱小桥,那一片青瓦粉墙、马头墙高耸的深宅大院,就是朱凤标故居。1999年8月,朱凤标故居被列为萧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朱家大院再现当年的恢宏气派和建筑风采。

朱凤标是朱熹第二十一世孙

微信图片_20241212110209.jpg

朱凤标故居图  

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八月二十二日巳时,一个男孩在朱氏老宅呱呱坠地,他就是朱凤标。朱凤标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的后裔。朱熹生三子,朱塾、朱埜、朱在。朱塾之后迁福建,朱埜居徽州,朱在爵至建阳开国侯,住福建建阳。朱在的孙子朱澋从建阳迁回婺源,朱澋的曾孙就是朱寿。所以,朱寿是朱熹的第七世孙。

元末,朱寿为避战乱从婺源迁至萧山,人赘萧山二十二都四图坛里金村的金氏。朱氏子孙人丁兴旺,后改坛里金村为朱家坛村,朱寿被尊为朱家坛朱氏始迁祖。朱凤标是朱家坛始迁祖朱寿第十五世孙;若从朱熹排起,朱凤标是朱熹第二十一世孙。

故乡的秀水佳山和文化沃土,培育了朱凤标。朱凤标家族,让朱家坛村乃至萧山的人文底蕴更显深厚。2015年,朱家坛朱氏重修宗谱时已传至第二十四世;若从朱熹算起,则该村朱氏已传第三十世了。

五部尚书萧山相国

朱凤标通过科举入仕,先后在清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为官,历经升迁,当过五个部的尚书。清代朝廷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从一品。在六部中当过五个部的尚书,这在封建官场是很少的。同治七年(1868)正月,朱凤标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拜体仁阁大学士,充文渊阁领阁事,是为入阁拜相,因朱凤标是萧山人,时称“萧山相国”。朱家坛村便有了“萧山相国,凤标故里”的名号。

朱凤标父亲叫朱治(1773—1822),秀才,敕赠文林郎,晋诰赠资政大夫。母亲是县城国学生丁震声公的三女儿,继配县城国学生蔡临南公的长女。朱凤标兄弟3人,兄朱凤楼,弟朱凤梧,朱凤标是老二,《萧山朱氏宗谱》行传卷七有载。

朱凤标在鸦片战争期间不仅力主抗英,抵制鸦片流入,还为维护国家利益做了许多益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朱凤标核查天津海运漕粮,查办山东盐务,保障朝廷财政命脉,也保护了人民的利益。朱凤标担任过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提督湖北学政等职,为清朝选拔和培养人才。

厚德载物人才辈出

朱凤标族弟朱凤梯(1823—1880),同治戊辰(1868)任上海县令,不久升任知府。民国《萧山县志稿》特为他立传“此为华洋命案交涉以来,未曾有之事”。朱凤标子朱其煌,咸丰七年(1857)以二品荫生应试,取一等二名,官至山东布政使,授中宪大夫。泰山刻石“绝顶云峰”四字出自其子朱其煊手笔。朱凤标之孙朱有基,曾任九江知府,川东道台。朱凤标曾孙朱文均(1882—1937),英国牛津大学毕业,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长等。朱凤标玄孙朱家济、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兄弟4人,都是著名学者专家。

从朱凤标到朱家溍,一门五代,传承家学,人物风流,勤勉为国。厚德载物,显示萧山人杰地灵。

微信图片_20241212110211.jpg

朱家坛《萧山朱氏宗谱》载“朱氏系图”  

朱家坛《萧山朱氏宗谱》载“朱氏系图”  

图片来源《湘湖望族》

捐赠文物将“家藏”变为“国藏”

朱文钧热爱收藏,目的是等待适当时机捐献国家。他忍痛变卖明文徵明《云山图》等珍贵书画,凑够4000块大洋,将流落在文物市场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宋拓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收藏。家中藏书10万余卷,多为善本、孤本。所藏“旧钞名校”,以宋元人集部为多,尤其碑帖和书画,多为珍秘古拓,积累汉唐碑版700余种。朱家后人遵其遗愿,先后于1953年、1976年、1994年分4次批将家藏的全部珍贵文物无偿捐赠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启功先生称赞:“近代墨之藏,无或逾此完且美也。”

朱凤标有个族裔朱鼎煦(1885—1968),字邯卿,清末副贡。20世纪50年代任过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宁波市政协委员等职。性好古籍文物,在鄞县建“别宥斋”藏书楼。1979年其后裔尊遗嘱,将藏书10万余卷及字画文物1700余件,悉数捐赠天一阁。

朱氏家族无偿捐赠珍贵文物,将“家藏”变为“国藏”,使文物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世人称道。

桑梓情深

朱凤标在京城做高官,不忘养育他的故乡萧山。有一年回乡,他出资将青少年时期寓寄读书过的万寿庵修葺一新,亲书“金绳觉路”4个洒脱俊逸大字额镌在大门口,还撰书《永远碑记》立于大殿侧墙,题额和碑记今都完好。碑记记述万寿庵及当年寓读情况,充满对故乡的感恩之情。落款为“大清道光十六年三月,里人朱凤标撰并书”。“写这块碑时,他已中了榜眼,当了翰林院编修,但他不书功名和官职,于此可见其人品。”(朱森水《朱凤标清规峻望》)朱凤标父母亡故两次回乡守墓尽孝,住了一段时间,并为地方水利建设等公益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他与父老乡亲相处很好,凡能帮助的尽量帮助。粗略统计,他为萧山,尤其湘湖地区的21部宗谱写过文章。

微信图片_20241212110214.jpg


朱家坛《萧山朱氏宗谱》载《朱凤标行传》  

图片来源《湘湖望族》

朱家溍生前十分关心故乡萧山,为萧山博物馆,为萧山的文物考古工作做出很大贡献。1996年朱家溍先生被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后,几乎每年都来萧山,只要是萧山的事情,都是有求必应。为萧山博物馆无偿鉴定文物藏品近2000件。朱先生先后为故乡题写了诸多书名、园名,馆名和贺知章诗的碑文,还为《杭州文物精萃》题字作序。朱家溍对故乡萧山充满桑梓之情,他在《故宫退食录》中有专文记述故乡、家族及朱氏宗谱,无不情真意切。

注:本文节选自《湘湖望族》之《朱家坛朱氏家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游记》 2024-12-30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周贺诗集》 2024-12-30
湘湖轶事|何舜宾与知县邹鲁 2024-12-30
熟悉的陌生人 2024-12-27
湘湖人物|高启畅游萧然地 2024-12-2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