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讲座招募|揭秘南宋:历史真实…
如何用DeepSeek打开杭…
「读懂湘湖」义桥韩氏代代相传…
【讲座】李华瑞:退无可退:南…
 
特别关注
 
如何用DeepSeek打开杭…
建德撤县设市的有关回忆
刘松年笔下的南宋风情
岳飞:没有位置的局外人
武林旧事
 
陳訓慈 | 浙江文獻展覽會特刊弁言:浙江文獻展覽會之旨趣
来源:汲古求新微信公众号  作者:陳訓慈  日期:2025-03-26

來源:《大公報》1936年11月3日第12版

弁言:浙江文獻展覽會之旨趣

陳訓慈

比歲浙江,以省境公路建設之成效,與浙贛鐵路之興築,引起海內外論者之推頌。顧浙江在學術文化上之地位,反爲國人所不甚重視。實則今日中國學術上旣多浙人之貢獻,浙省教育亦差未後人;而回溯往史,兩浙人文在中國文化史上尤有無限之光榮。宋明兩代,尤稱蔚盛,在清代亦與江蘇媲美。至若吾浙文化歷代之承沿勿絕,多方之並進共展,向外之傳布流播,以及其爲時代之先驅,導率,尤有種種獨特精神之可言。若夫歷代浙人士之維繫吾民族安危存亡之故,史實復斑斑可考;朱國祚所謂兩浙名賢「無媿千古,每用一人綱維一世」者,固信而有徵也。

海通以還,風會漸移。吾浙人士,一方雖隨時勢而爲多方面之靖獻,而於先代人物表揚考訂之業,則浸以荒墜。故典舊章,研治漸稀,徵文考獻,識者興嘆。浙江省立圖書館承文瀾之舊緒,萃新故之典籍,自以職責所在,比年來旣盡力于蒐集本省方志,郡賢著作,舊刻書版及其他文獻資料,今歲又値省教育廳因表揚先代人文激發後人觀感,屬本館以主辦浙江文獻展覽會之責。籌備數月,賴省內外人士之熱忱贊助,踴躍應徵,幸得於今公諸衆覽。展覽之始,願就管見所及,揭述大凡,以明本會之旨趣與其所期望者,與省內外賢達共商榷焉。

一曰徵存鄉賢之著作

兩浙學者,著述如林,四庫著錄,達一千三百九十家,爲書達七百四十三種,合存目計之則達二二六八種。其爲四庫所失收與不及收者,何可勝計。其間成稿未刊,或已印而罕傳者,尤無量數。方今私家藏書式微,圖書館又欲蒐訪而絀于資力。今茲展覽,彙浙省七十餘縣屬及省內外藏家之所徵集,不惟名家原稿精校,足資比勘,而岩棲韋布之士,尤將就此徵闡幽表微之效。會後物歸原主,浙館縱無力遍鈔孤本;而留目公世,要亦學者之徵訪,傳先哲之精英。

二曰發揚浙江之學風

吾浙文化之開發,旣得力于晋宋二次之民族南遷,故學術亦自南宋以後爲盛。此後宗風相傳,鄉習濡染,卓然漸樹其特殊之學風。如博大而能守約,寬容而不立門戶,篤學而不忽踐履,經世而趨重實用,在近數百年吾浙學者中,往往有其共通精神之可尋。而經學理學文學以逮象數之學,吾浙皆代有魁碩,成分途並進之盛。如今次展覽之所彰示,尤可見兩浙歷代學風之美焉。惜自世變益亟,士趨近功,潛修之風尚漸替,浙學之中衰可懼。將何以闡發吾歷代鄉賢之優美學風,繼承而光大之,固吾浙上下所當共淬勵以赴。抑浙人素無封域之見,大師名儒之教澤,常遠被夫他省。審夫自淑淑人之道,浙人將何以重振其學風,以轉移全國之趨向,而吾邦人更將何以捨短取長,醇化之以增成健全之國風,應尤爲此會之重大使命也。

三曰整理地方之文献 

本敬恭桑梓之念,以從事于鄉邦文献之蒐輯與表揚者,在吾浙爲夙著。宋儒王深寧之四明文献集,可爲顯例。清中葉以後,輯刊鄉先賢著作以爲叢書之風,亦以浙省爲獨盛。後先相繼,至今不絕。(台州叢書最先,近年則有仙居叢書,處州叢書;四明叢書規模尤閎,在續梓中 )顧風會遷轉,在上者旣不如昔賢之勤于倡率,私人之物力又遜于前古;于是名賢著作寖就湮淪,古蹟名勝亦乏整理,即如一省通志,失修且二百年;金石志之輯,亦未聞有續阮文達之緒者。吾人就今次展覽以察文物之或存或亡,即可懷一地文献散佚之易;則凡文献整理之業,如祠墓之修葺,金石之保存,以至邑乘省志之重修,與夫平日志料之保存,皆省縣當局與地方有心之士所應量力以赴者。省會首善之區,縱在明恥修武爲尚之今日,竊謂如興修孔廟,剏建碑林,籌修通志,固並有繫于政教之重,正應早圖而未可或緩也。

四曰推進愛鄉衛國之精神

愛鄉愛國,其源一揆,表裏相維,誼無偏廢。浙人士素篤梓桑,亦惟吾浙人文爲最有繫于民族之安危存亡。溯之上古,勾踐之發憤興國,實先樹之典型。厥後東晋偏安,二謝以一戰保大局;臨安定都,宗忠簡(澤 )以留守阻敵氛。在明則有宋(濂 )劉(基 )之佐成帝業,于忠肅之安奠社稷。入明季兩浙忠烈蔚起,錢忠介(肅樂 )二張(煌言國維 )其尤著者。即清季革命之役,克奏膚功,亦多兩浙英隽預其事焉。此次展覽,周爰咨諏,間關徵訪,于此類有關表章往哲,導揚民氣之文獻,尤三致意,舉凡革命先烈與民族安危所繫之名賢,其遺像,遺書,遺物,罔不竭力以求,區區微尚,豈第在表揚一省之人物,要期張此偉大磅礴之氣,使浙人以至舉國志士咸聞風而興起耳。蓋値茲國運方艱,外侮孔棘之際,此愛鄉衛國之精神,固應爲今日所致意;願覽者細察深省,毋徒以硃墨紛披,存迷戀往古之感,蹈玩物喪志之譏也。

大抵輓近吾國展覽之舉,不外三型:或則羅列文物,考鏡學術;或則蒐求物產,獎進實業;或惟敷陳書畫,供人鑒賞。南方名都大邑,以時會之需求,頗重其次,而杭垣靡麗尚文,書畫展覽亦較多,至若學術意味之文物展覽,則素推舊京爲特盛。浙館此次展覽,秉承廳命,舉茲盛會,意欲於闡揚浙省文獻之外,收推進學風之助。縱未必有轉移風氣之效,竊願爲廣義之文物展覽試其初桄。徵訪之際,旣在本省九專員區及南京北平上海分設徵品分會,更有其他各地賢達惠而好我,自投多珍者,其大要以浙人士製作或與浙有關者爲歸。本省各區專員縣長,地方父老,以逮省外之耆碩學者,多方贊助,深用銘感。本會果能粗有可觀,畧著成效,要皆諸公匡護之賜;至若陳列未當,考撰疏舛,則浙館同人所應向蒞覽者告罪而求其指正者也。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寫于浙江圖書館。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浙江档案 馆藏珍品|《杭县志稿》 2025-03-26
「读懂湘湖」刘澡校长的湘师情 2025-03-25
抱经堂与朱遂翔其人 2025-03-25
1916年孙中山的杭州之行 2025-03-12
临浦米市——钱塘江民俗的一朵奇葩 2025-03-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