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速递 | 张凯:《“义与…
2025年“两浙名贤——浙江…
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42周年…
讲座招募|揭秘南宋:历史真实…
 
特别关注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
茶,就是我的乡愁
补柳在西湖——林纾与西湖的一…
禹杭履迹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设北新钞关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4-08

微信图片_20250408104944.jpg

北新钞关俗称北新关,为明清时赋税机构所在地。明宣德四年(1429),朝廷在北新桥(今杭州市拱墅区大关桥北面,今不复存)设关,上为桥,收陆路商贾之税,下设水门,收水运商船之税。关以桥名,隶属户部,又称户关、户部分司,为“运河七关”之一。

钞关,是明代榷关中最主要的一种(“榷”原意是拦在河水中的横木,后来引申为税费的征收)。中国古代的榷关在明代演变成钞关,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成熟的一种体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明代全国有八大钞关,七个设在京杭大运河沿线。至清朝,北新钞关商贾云集,下设分址多处,又设稽查口20余处,征税量居全国25个收税关口第五位,故俗称大关。京杭大运河商运之繁荣,北新钞关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微信图片_20250408104946.jpg

钞关

清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奏请“将北新关暂缓开设,按月由厘捐酌拨,以抵关税一折”。此后,清廷户部曾多次欲恢复此关征税,但终未成,加之漕运衰退,北新关遂退出中国税史的舞台。

2011年10月,拱墅区在北新关河埠广场上立起了北新关遗址碑,碑上详尽地介绍了北新关的由来,以保护文化遗存。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教学(下) 2025-04-15
档案寻香丨西湖龙井:一片树叶的千年风雅 2025-04-15
访杭州西湖乾隆“秘密花园” 小有天园 摩崖题刻待保护 2025-04-15
古今西湖名人缘|望湖楼上两文豪 2025-04-09
禅叶千年——从佛门山茶到国礼龙井的千年之路 2025-04-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