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速递 | 张凯:《“义与…
2025年“两浙名贤——浙江…
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42周年…
讲座招募|揭秘南宋:历史真实…
 
特别关注
 
蚕花趣谈——运河蚕桑文化
杭州城市燃气发展史话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
禹杭履迹
 
档案寻香丨西湖龙井:一片树叶的千年风雅
来源:杭州档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4-15

从古至今,国人素爱饮茶,西湖龙井以其独特的茶香,更是备受品茗者的青睐。今天,让我们以档案为引,循着一幅幅古画、一页页文献,品味这片绿叶承载的千年风雅。

唐风宋韵

陆羽与西湖茶事的开端

西湖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时,“茶圣”陆羽便在《茶经》中留下了 “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 的记载 。这是杭州出产茶叶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08.jpg

《茶经·八之出》影印。

杭州市档案馆中也藏有关于陆羽寻茶、煮茶、论茶的画作。这些画作,似是时光的信使,以无声之态,诉说着陆羽与杭州茶叶的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11.jpg

“茶圣”陆羽。

唐宋时西湖龙井茶之名尚未出现,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岁贡,见旧志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16.jpg

宋版《咸淳临安志》

元明启承

龙井之名诞生记

元代杭州茶业随南北文化交流逐渐兴盛,龙井一带所产的茶开始出名。“元四大家”之一的虞集在《次邓文原游龙井》诗中描述龙井品茶道:“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明《西湖游览志》亦记载:“老龙井有水一泓,寒碧异常,泠泠丛薄间,幽僻清奥,杳出尘寰……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22.png

《西湖游览志》

清宫高光

龙井之名扬天下

清代是西湖龙井的黄金时代。乾隆六下江南,四访龙井村,御笔题诗《观采茶作歌》,更将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28.png

龙井村十八棵御茶。

随着国内外茶叶贸易的发展,清代出现了大量买卖茶叶的茶庄、茶号、茶行、茶栈。杭州翁隆盛茶号以出售春前、明前、雨前的西湖龙井而极负盛名。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30.jpg

茶号。

清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茶馆行业的鼎盛时期,各类茶馆遍布城乡,数不胜数,在没有报纸、电视、广播的时代,茶馆成为民众交流、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33.jpg

茶馆。

民国新篇

茶香里的市井烟火

清末民初,以西湖周边不同产区形成了“狮、龙、云、虎”四个品质特色的西湖龙井茶,成为西湖龙井茶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37.png

民国“狮”字西湖龙井茶标签。

同时,龙井茶叶的采摘也愈发受到重视。明前、雨前等上等龙井茶,采摘期很短,每当采茶的季节到来时,采茶女便背着竹篓,在狮峰山的晨雾中采摘明前嫩芽。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40.jpg

采茶。

不仅如此,西湖本地的茶商茶农还很早就具有商标保护意识,民国十年(1921),杨梅岭村人应可林等与相关茶户商议后,提出了商标注册的申请,这些都为龙井茶在杭州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415105542.png

1921年民国农商部关于应可林等“狮龙云虎”商标注册咨文。

从陆羽煮茶的唐时月色,到元代文人的品咏;从乾隆御笔的十八棵御树,到民国茶铺的市井烟火。当我们翻阅这些档案时,仿佛能听见千年以来,茶叶在砂壶中舒展的轻响。西湖龙井与杭州城,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里相知相惜,结下了绵延千载的深情厚谊。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风俗|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2025-04-16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教学(下) 2025-04-15
访杭州西湖乾隆“秘密花园” 小有天园 摩崖题刻待保护 2025-04-15
古今西湖名人缘|望湖楼上两文豪 2025-04-09
禅叶千年——从佛门山茶到国礼龙井的千年之路 2025-04-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