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中华民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杭州工业如同破茧而出的幼蝶,承载着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迸发出无限的希望与活力。在党的领导下,杭州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始了工业化探索,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市民的生活幸福感节节攀升。 这个五一劳动节,让我们通过一些老照片来感受这座城市工业印记,致敬那个时代的劳动者。 杭州工业的发展,最是体现在那衣食住行中。在“衣”的方面,纺织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在衣着上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杭一棉、浙麻、杭丝联……这些耳熟能详的纺织企业为我们织就了半个世纪的锦绣华章。 
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的女工 
浙麻厂的女工 
两位正在交流经验的杭丝联女工(1974年) 在“食”的篇章里,杭州工业同样书写着舌尖上的变革。食品的工业化保障了食物的充足供应,丰富了杭州人民的餐桌,也推动了饮食风尚的流变。 
庆春路柏枝巷口的肉店(1986年) 

杭州牛奶公司牛饲养场 说到“住”,除了居住环境的变化外,住房里的日用家电也经历着大变革。随着工业的发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不断更迭,杭城人民的生活居住品质不断提升。 
杭州电视机厂(1975年) 
冰箱生产线(80年代) 
家庭常用的西泠牌冰箱生产车间(1986年) 
杭州洗衣机厂的生产检验车间(80年代) 而在“行”的领域,人力三轮车曾是杭城街头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随着杭州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公路线网的持续完善以及轨道交通路线的不断延伸,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愈发便捷、舒适。 
人力三轮车(80、90年代) 
杭州西湖牌轿车试驾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的工人 这些斑驳的老照片,不仅定格了往昔岁月,更彰显了杭州工业劳动者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敬意,向这些伟大的劳动者致以最高的礼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