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的“余杭长途汽车站”建于1922年,位置就是现在的余杭街道禹航路与安乐路交叉处德裕大厦地块。余杭长途汽车站是浙江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浙江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1916年8月中旬,孙中山先生到杭州,浙江省都督吕公望召开欢迎大会。孙中山先生在欢迎仪式上作了题为《道路为建设着手的第一端》的演讲,指出道路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勉励浙江努力修筑道路。1916年11月,浙江省出台四期省道建设计划。其中与余杭相关的是第一期的浙赣线,自省会杭县经余杭、富阳、新登、桐庐、建德、兰溪、龙游、衢县、常山等县至江西玉山县界,共长592里;第四期的浙皖正线,自省会杭县经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县至安徽交界之昱岭关,共长202里。 1921年,中华道路协会成立,宣传国民筑路、商资筑路。1922年7月,“承筑杭余省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杭余公司。杭余公司是浙江省最早创立和通车营业的长途汽车公司,在浙江举足轻重。1922年8月,杭余公司承筑浙江省道第一条商办路线,自松木场经古荡、留下、闲林至余杭山西弄,称杭余公路,长26.12公里,属省道浙皖正线第一段。值得一提的是,余杭长途汽车站就建在余杭山西弄位置,是杭余公路的终点,是当时的大工程。杭余公路的建成,是浙江省商办汽车公司投资筑路的开始。1923年,浙江省道局布《浙江省修筑省道地方团体及商人承筑条例》,商办公司投资筑路由此兴起。 
杭徽公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杭余路建成通车以后,由于沿线集镇较多,商业比较发达,杭县至余杭当天可以往返,反响甚好、行旅称便。同时也体现了商资筑路有利可图,因而余临、余武、杭富、瓶湖双、杭海等路也相继修建。 
石蛤老车站(吴正贵提供) 1923年12月,“承筑余临省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余临公司。1925年5月,余临公司开始修筑余临公路,自余杭山西弄经石蛤、汪家埠、石亭子、临安至化龙止,是浙皖正线的第二段,长45.18公里。1926年6月10日,余杭至汪家埠段首先告竣,先行通车。8月16日,通至石亭子,11月21日通至临安。临安至化龙段亦随即完成通车。余杭汽车站成为余临公路的起点。 1924年8月,“承筑余武省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余武公司。1925年7月,余武公司开始修筑余武公路,自余杭西门经彭公至武康县上柏25.92公里,又潘坂至双溪4.65公里,为浙皖副线的一段。 杭余公路、余临公路、余武公路都是在田野泥泞中修筑出来的石子路,公路两旁都种上水杉树,石子路两边都有排水沟,在当时的情况下,已是非常先进。现在余杭街道西门外至径山镇的老公路就是当年的余武公路,公路两旁的树木林荫让人感怀。 余杭长途汽车站是杭余公路、余临公路、余武公路的连接点、枢纽站,集货运、客运及车辆修理、道路维护于一体,余杭长途汽车站的道班工人的公路维护南至闲林,西至长乐、潘坂。在浙江公路建设、车站建设中,余杭长途汽车站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杭州市6路公交车通至余杭(6路公交车站建在余杭二院西侧),6路公交车通车后,余杭长途汽车业务相对减少。20世纪90年代末,余杭长途汽车站因交通房产住宅建设工程开建迁移至余杭岔路口(现余杭街道禹航路与凤新路交叉处)。21世纪初实施公交一体化后,杭州市公交公司在余杭开通了多条线路。随着道路交通建设和汽车工业及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余杭长途汽车站功能渐渐减少,目前只是余杭至中泰几条线路的一个起始站。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