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苏东坡在杭州的方外茶事
来源:李利忠  作者:  日期:2017-04-13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杭州,吴山有美堂。


朝廷为了遏制西夏人的军事侵扰,打算出台“茶马法”,对天下茶叶实行官方专卖,就是“榷茶制度”,以茶换购战马,增强国家军备。这天,州府的这个高层会议安排在可以一览杭城与西湖的吴山有美堂,州府长官陈襄陈知州希望大家能在此“头脑风暴”一下,为如何落实好朝廷即将出台的此项重大举措集思广益。开会时间到了,但例行“点卯”的结果是,就缺了通判苏轼一人。“这是咋回事?许是昨晚喝酒喝多了?”苏轼就住在吴山附近,于是陈襄叫左右去喊。没一会儿,左右即回报说他没在家。陈襄纳闷了,心里直嘀咕:“无组织无纪律!这家伙既不在家里,也不在来开会的路上,这够得上是旷工啊!”不过陈襄的“修养”还是很不错的,他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说了声“知道了”,然后示意大家稍安勿躁,会议照常举行。

 

苏轼像

 

“一个大活人跟我玩‘失踪’?这是要考验我陈某人的‘智商’?”陈襄一面听着与会官员的发言,一面想着怎么查他个水落石出。渐渐地,陈襄心里有谱了,他悄悄地把本地诗人周邠(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叫来,低声吩咐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周邠点头去了。


原来陈襄与苏轼算是同道中人,陈襄在政治上不满王安石的变法,在文学上钦佩苏轼的才华,加之两人都是诗人,政治立场相近,性情脾气相投,处处有共同语言,因此交情深厚,共事两年以来,时常在公余一起出游吟咏,所以对苏轼在杭州的社会关系可谓了如指掌,所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那些平时与苏轼走得最近的人,然后顺藤摸瓜,一举拿下。哪些人与苏轼走得最近?陈襄脑子里一捋,呵呵,全是一帮寺院大和尚的音容笑貌。果不其然,晌午时候,周邠气喘吁吁回来报告说,找到苏东坡了。在哪儿呢?西湖边的寺院里。哪个寺院里?书童却一气报出了好几个。人呢?周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陈襄很郁闷,也很无奈。周邠汇报的几个寺院反馈的消息都说,苏东坡今天确实来访过,还是一个人独自来的,但来了也就喝了几杯茶、聊了几句天便告辞了,至于后来又去哪里了,就不太清楚了。


就这样,直到这天下午会议结束,陈襄也没看到苏轼的影子。一直到了晚上洗洗要睡了,好家伙,苏东坡自己找上门来了。陈襄一见苏东坡,正想发作,苏东坡却“先发制人”大着嗓门说:“我今天赚大了!先给您念一首我刚吟成的诗,题目是《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当年魏文帝曹丕不是有诗说:“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吗?不过我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呵。”这时陈襄才知道,苏东坡一整天不是在这个寺院,就是在那个寺院,也没有同和尚们参禅论道,好像就是去讨了几碗“免费茶”喝。“敢情今天旷工不上班,就是为了去庙里向和尚喝几碗茶?”


见陈襄将信将疑,苏轼赶紧解释,说自个早上起来时,感到很不爽,貌似有点儿头疼脑热的,精神也有点萎靡不振。想想自己在杭州任通判这两年多来,好像很少患病,给人的印象总是精气神倍儿爽的,今天这么鼻涕眼泪的,实在太有损于自个的光辉形象,便犹豫着不来上班了。待在家里又闷,便索性一个人跑到几个相熟的寺院去了,反正大和尚们是不会计较自己这副“德性”的。于是一整天他都在往寺院里跑,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居然沿西湖走了一大圈。到了晚上,他还去了孤山智果寺一趟,拜谒了惠勤大师。这么一天跑下来,因饮茶多多,他很是出了些汗,颇觉气爽身轻,早晨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于是一高兴,便作了刚才那首诗,还信手挥毫,给题写在了智果寺惠勤法师僧舍的墙壁上。


第二天上班时,有好事的同僚来打听苏轼昨天玩“失踪”之事,见陈襄就当全没发生过这事一样,都忍不住好奇。陈襄烦不过,便与周邠大致说了个眉目,让他写首诗,叫人贴出去。


周邠所写之诗云:“放归驺骑独寻山,直入青萝翠霭间。谢客杖藜方自适,阮公蜡屐许谁攀?何愁白发能添老,须信黄金不买闲。应向林泉真得趣,徜徉终日未经还。”诗前还有一段序言:“窃闻子瞻学士,昨日飘然单乘,独出南屏,旋至北山,穷幽览胜,真得物外自适之趣。邠尝诵欧阳公诗云:‘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然明公今日之乐,正得于此。”众人看了才知道苏东坡昨天游西湖去了,而且明白陈襄对此毫无追究之意,便也无话可说,这事就此“熄火”。


苏轼读了周邠所写之诗,大为高兴,后来约了周邠共游灵隐,并吟一诗相和,中有句云:“我与世疏宜独往,君缘诗好不容攀。自知乐事年年减,难得高人日日闲。”两人这次的灵隐寻踪,得“林泉真趣”是肯定的,而且在灵隐必有酽茶相伴。

 

苏轼书《辩才帖》

 

“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杭州称得上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他一生曾两度赴杭,第一次是在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任通判之职,历时三年,于熙宁七年(1074)九月去任;第二次是在元祐四年(1089)七月,任知州之职,直到元祐六年(1091)六月回京。


苏东坡曾在《答钱塘主簿陈师仲书》中写道:“轼与钱塘人,有何恩意,而其人至今见念,轼亦一岁率常四五梦至西湖上,此殆世俗所谓前缘者。”苏东坡与杭州有缘,还因杭州的茶。作为资深爱茶人士,苏东坡对茶有着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苏轼诗集》收录有他创作的茶诗与吟咏及茶的诗作76首,按时间归类,其中作于杭州的有29首,加上3首虽在离杭后写却是忆及杭州的,占到全部茶事诗的四成还多。由此也可见杭州之宜茶和苏东坡在杭事茶之乐。在他的众多茶诗中,令人印象最深、传唱最广的名句,该是《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全诗如下:“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苏东坡看来,能吃到上好的茶,就如邂逅一位佳人一样赏心悦目。把佳茗比作佳人,文字之美尽在于此了,明末张岱曾点赞称:“但以佳茗比佳人,自古何人见及此!”晚清杭州有一家“藕香居”茶室,曾将这句与苏东坡的另一名句集为一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联令人叹为观止,很有一种天造地设之感。


与别处不同,杭州自东晋咸和初年慧理开山传法以来,天竺、灵隐、龙井、南屏、孤山、吴山一带的秀丽山水间,参天古木下,处处可见古寺名刹。“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苏辙曾写诗这样描述兄长苏轼在杭州探访古寺名刹的情景。因深研佛理,精通茶道,苏东坡与佛寺高僧确实交往频繁,所以才有熙宁六年他因病独游湖上诸寺,却因为饮茶多盏,其病不治而愈的故事。


元祐四年(1089)春茶时节,苏东坡去西湖北山宝严院访诗僧清顺(字怡然)。清顺见知州过访,即以刚从寺院垂云亭旁茶园中采制的形如“雀舌”的新茶相待,苏东坡则以珍贵的“大龙团”回赠,并留下一诗,题作《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诗中说:“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太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当时,杭州乃至两浙,已不再制作团饼茶而盛行草茶了,即一种经蒸而焙干保持芽叶原样的散茶。只是品饮时仍要研磨成粉末,再冲点击拂。西湖北山宝严院所产的常人以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草茶,在苏东坡眼里与皇帝恩赐的龙团茶,是可以等量齐观的,诗中告诫人们勿以世俗的“肉眼”去辨识,该用禅家的“道眼”来照破。


又有一次,苏东坡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东坡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做了首题为《送南屏谦师》的诗,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杭州诗僧参寥(道潜),本姓何,是於潜浮溪村人,与苏东坡同岁。熙宁年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因捕蝗出巡於潜,在於潜县明智院初识参寥。后来苏东坡先后徙官徐州、湖州,参寥都亲往探望,相从甚密。“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谪居黄州,参寥不远数千里,特从吴中往访,陪同苏东坡品茗劳作,度过了一段艰难的贬谪生涯。他俩曾同游武昌西山,苏东坡梦见参寥作了一首好诗,醒来后还记得其中两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后来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参寥也已回到杭州,住在西湖智果寺,寺院内有一泓泉水,异常甘洌,适合烹茶。元祐六年(1091),寒食过后,苏东坡与朋友去见参寥。在智果寺内,大家一起汲泉钻火,烹黄孽茶。苏东坡忽地想起九年前梦见和参寥“相与赋诗”之事,正是眼前场景,连忙将梦中之诗朗诵给大家听,座中之人听了,无不感慨叹息。苏东坡便将此泉命名为参寥泉,并写了一篇《参寥泉铭(并序)》,文中说到:“真即是梦,梦即是真。石泉槐火,九年而信。”


苏东坡生性诙谐,一生说过的段子数不胜数。人们在听过笑过之后,投桃报李,便将他也写进了段子。因苏东坡好与僧人交往,便说他在杭州通判任上,一日微服逛一寺院,方丈不知底细,便简慢地招呼他说:“坐。”叫小和尚:“茶。”小和尚端上一盏很一般的茶。苏东坡坐下后,方丈抬眼略加端详,觉得这位访客看上去好像是位秀才,便改口说:“请坐。”叫小和尚:“上茶。”小和尚连忙重新泡上一盏茶,苏东坡点头称谢。等到稍作寒暄,方丈感到这人谈吐不俗,不像等闲之辈,于是动问:“尊姓大名?”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方丈大惊,赶紧起立恭请道:“请上坐。”转身高叫小和尚:“上好茶。”临别时方丈又小心翼翼捧上文房四宝,请求苏东坡赐一墨宝留念。苏东坡爽快地答应了,挥毫书就对联一副相赠:“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