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释读译注》出版前后
来源:仲辉  作者:  日期:2018-05-14

 

 

凤凰寺位于杭州中山中路,是我国沿海地区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寺内所藏的20方元代阿拉伯文古墓碑和1方明代古波斯文寺碑,对研究杭州历史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这些古碑很早就引起回族经师和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然而一直未能被完整地释读。究其原因,释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古碑铭非常困难,不仅要求释读者精通古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还要熟悉变体众多的特殊碑铭体,而且墓碑石花漫漶,辨识音点非常困难,常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郭成美和郭群美在碑铭研究专家陈达生研究员的帮助下,给这批墓碑进行了编号,并对部分碑文进行了释读。

2010年,杭州市政协启动这批古碑碑文的释读工作,经过三年多的组织筹划和研究论证,终于成功破译了这21方古碑铭,其成果《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释读译注》于2015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杭州文史研究会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的第一部成果,此书集聚国际顶尖专家学者通力合作而成,体现了这一领域最高研究水平。它首次整体释读、全面展示了这些碑铭,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2016年6月该书获2015年度

“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由来:机缘巧合

 

杭州在唐宋时期已经十分繁华。到了元代,更呈现出多元文化色彩,具有高度“国际化”特征,被当时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作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境内各民族以及来自中西亚、欧洲、非洲等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员来到杭州,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杭州伊斯兰文化在这一时期极其兴盛。杭州凤凰寺所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古碑正是杭州曾经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见证。通过对杭州凤凰寺所藏阿拉伯文、波斯文古碑碑文的释读,可以进一步研究伊斯兰教对杭州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重绘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的情况,为杭州打造国际大都市提供历史借鉴。

2010年11月,由杭州市政协主办,中国元史研究会与杭州文史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世界的天城——元代杭州研究论坛”在杭州举行。在与会的学者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伊朗学系的讲师亚历山大•莫尔顿(A•H•Morton)和他的学生兰天浪博士(George•Lane)分别提交了《波斯语诗歌中的元代杭州》和《聚景园穆斯林茔地的墓碑》两篇论文,对杭州凤

凰寺所藏阿拉伯和波斯语古碑铭作了概述和研究。这些学术价值极高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杭州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宋史学者包伟民教授的注意,他建议杭州文史研究会组织力量开展这项研究。

2011年初, 时任杭州市政协主席的孙忠焕先生(现为杭州文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在与民族地区政协交流时,认识到这些碑铭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亲自牵头组织开展碑铭释读工作,要求市政协所属杭州文史研究会及有关专委会联系专家共同对凤凰寺所藏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古碑铭进行转译和释读研究。

 

过程:一波三折

 

根据分工,杭州文史研究会负责组织碑铭的释读研究。经过多次接洽,杭州文史研究会与亚历山大•莫尔顿和乔治•兰达成了合作意向,委托他们进行释读。2011年4月,兰天浪博士来杭州,与杭州文史研究会正式签订了合作研究和出版意向书。与此同时,莫尔顿先生加紧工作,基本完成了碑文的释读和注释。不幸的是,此后不久,莫尔顿先生被查出患有皮肤癌,确诊时癌细胞已扩散,研究工作被迫中断。2011年12月,莫尔顿先生病逝。虽然莫尔顿的研究工作已处于扫尾阶段,但还有不少地方,尤其是注释尚未最终完成,需要根据他的线索继续完成,碑文释读也需要进行独立的审核和校对,最终还要将所有英文翻译成中文。这样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并不比重起炉灶来得轻松。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刻,元史研究前辈、中外关系史大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时鉴先生给予了有力指导,他建议杭州文史研究会与北京大学的学者合作。为此,杭州文史研究会联系到老朋友、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帆教授和党宝海副教授,请他们邀请相关学者共同参与这项工作。

对杭州文史研究会来说,这是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首次尝试,在与学者的沟通交流和学术成果的出版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和疑惑。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杭州文史研究会与黄时鉴先生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并请他担任这项研究工作的顾问。从2010年11月到2013年4月黄时鉴先生去世,研究会秘书长王利民和副秘书长楼毅生、倪素浓、吴志坚十多次登门向黄时鉴先生求教,共同商量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每当研究工作遇到困惑时,黄时鉴教授都会不辞辛劳,花很长时间与研究会同志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提出非常专业的思路和建议,使这项研究的组织工作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前行。让人感动的是,黄时鉴先生在罹患肺癌期间,依然非常关心这个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给予研究会最直接的指点。

为借鉴伊斯兰古碑铭研究经验,2012年3月,杭州文史研究会由常务副会长宋传水(宋涛)带队,专程赴福州拜访了泉州阿拉伯文碑铭专家、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陈达生研究员,并实地考察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学习伊斯兰古碑研究释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当年5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党宝海副教授和伊朗德黑兰大学碑铭学专家乌苏吉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波斯语系王一丹教授一行四人,专程来到杭州凤凰寺对古碑进行释读研究。回京后,又邀请中央编译局翻译周思成参加这项工作。根据团队分工,王一丹、乌苏吉负责碑文原文与莫尔顿释读的对校,周思成负责整体翻译和校注,党宝海担任汉译文校,张帆总其成。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2012年8月基本完成这项工作。

为论证这项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杭州文史研究会于8月末在杭州召开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波斯古碑文释读考订评审会,邀请这个领域权威专家对初步成果进行评审。除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外,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得芝、刘迎胜、华涛,副教授特木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晓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沈卫荣,兰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马娟参加了评审会。另外,杭州文史研究会还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时

鉴,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达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荣盛、副教授杨晓春等对该领域有相当研究的学者对书稿作了函审。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这项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评审会也引起了《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知名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对这项研究成果作了专题报道。评审会后,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对碑铭译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校订,使这部书稿尽可能体现完整性和准确性。

 

成果:意义重大

 

2015年7月29日,由杭州文史研究会、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中华书局、人民政协文化艺术与新闻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释读译注》首发式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首发新书进行座谈。市政协主席叶明、九届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出席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杭州文史研究会会长赵光育主持会议,杭州文史研究会部分常务理事、理事,杭州市园文局、民宗局、社科联、伊斯兰教协会和凤凰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教授介绍了该书出版的学术意义。他认为,存于凤凰寺的阿拉伯文、波斯文墓碑,是当时杭州多元文化社会的物证。这些古碑碑铭释读对进一步研究中西交通史、中国伊斯兰史、世界早期全球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书局总编顾青代表出版方发言。他指出,该书的出版依赖于中外合作的多学科、多专业、多个学校的优秀学者共同组建的研究团队,整个研究整理过程体现了紧密的国际合作和非常精深的、高水平的、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专业素养。杭州市政协动员了各种资源,组织了各种力量,联合了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推动该项目的研究,才有了此项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杭州市政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迎胜代表书籍评审专家发言。他提到,此书的出版充分体现了杭州市政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杭州文史研究会和相关学者在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研究出版进程,取得的成果已经具有国际水平。这项成果还有力地见证元代杭州从原来南宋中国半壁江山的首都变成了统一的元帝国的第一大都市,见证了杭州当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在讲话中指出,此书不仅见证了元代杭州的包容开放和中华文化的多元,也见证了杭州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连接点的地位和影响,为杭州参与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历史借鉴,对当前杭州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扩大杭州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城市国际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