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杭州西湖独特的一道风景。当年的“茶博筹”则是一些杭州人难以磨灭的记忆。他们的聚拢,与金钱名利无关,茶博馆筹建处是他们的“梦幻岛”。 1984年1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在安排一年工作计划时提出,将发专题博物馆,以反映杭州特色。具体设想是将在杭州辟建丝绸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店、良诸文化博物馆,以及茶叶博物馆。1986年3月23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旅游协调小组组长谷牧在杭州视察时,对杭州市准备筹办茶叶博物馆的设想很感兴趣,并对具体博物馆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不少建议。同年9月18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消息称:经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有关部门批准,“一七五”期间,杭州市拟建设“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苑”、“杭州胡庆余堂中药保健旅游中心”等四个特种旅游项目。茶博馆的建设至此算是正式立项了。 茶博馆馆址设在当时的西湖乡双峰村的缓坡茶地上,背靠吉庆山,规划占地1.67公顷,是一个开放型半露天式的专业博物馆,馆区叠石引水,栽花种木,组成典雅秀丽的园林庭园。杭州要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得到了全国茶叶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中国商业部茶畜局两次发文请各产茶省的茶叶经营单位为茶博馆提供展品,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则向它所属的驻日、美、英、法、加拿大、利比亚和巴基斯坦等国的机构发文,为茶博馆征集国外茶叶展品。于是,大量珍贵展品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 1987年12月24日,茶博馆动工兴建。到1989年秋天,我以筹建处副主任的名头来到了茶博馆。 上任之后看到两份不同的陈列方案,一份基本属于茶学教材,另一份方案则思路不清。可当时谁能搞这个方案?我吗?或者登广告征集?现在想想大概可以,那时想都不会想。 筹建处有个吴远明是位文化的爱好者,喜收藏且有不少文友。看我生性率直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就引荐了他原先在杭钢的“十二路诗社”的诗友陆钧、何鑫业等人,以及原先熟悉的曹工化,常来筹建处与我小聚。还有后来撰写《茶人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王旭烽也加人了茶博馆的筹建工作。朋友里,吴远明极推崇陆钧,说他学识如何了得,人品如何正直。相见之后,陆钧果然眉清目秀,其时还在杭钢做工,但对历史和文学造诣颇深,且言必信、行必果,譬如他不会骑车,有时约他早晨8点在筹建处见面,他在杭钢(厂址在城北半山)上夜班结束后,就直接往西湖区走,因为半夜里没公交车,他要走到天亮,才刚刚走到筹建处,绝不迟到。 他们一到双峰茶博馆的筹建处,我就让人烧野味,买酒,然后海阔天空。有一天酒过五六巡,工化已经手舞足蹈,陆钧嗓音宏亮地指着我说:“茶文化,说到底是亚文化体系……”我眼睛一亮,因为不会喝酒,心里还是比较明白的,当即接过话头:“对!对!我看陆钧你这句话是抓住了要害。”大概就在第二天,我决定请陆钧撰写整个茶博馆的陈列方案,陆钧也未推辞就接受了下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陆钧就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清河坊的家里埋头搞方案。偶尔我在晚间去看看他,关心一下进度,商议一些方案内容。陆钧最后将分类内容定为茶史、茶俗、茶萃、茶具、茶事五个大项。 内容文字落实后,就开始落实陈列布展方案了。天助我也,恰在此时,我通过苏东坡纪念馆而认识了该馆陈列设计人徐征野。我感到徐征野的设计很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语言,很朴实。见了徐征野,果然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年轻人,一谈就很投缘。问他,做设计,时间很少,经费不多,你做不做?徐征野说做,他正有一肚子的理念没处安放。 1991年初,离陈列完成对外开放的日子渐渐近了,当时我向园文局局长们立了军令状的,到时一定开放。但到开放前十天左右,陈文锦副局长来馆里,看到展馆场地一片狼藉,丝毫没有完工的迹象,不由得为我捏一把汗,说:“到底开不开得出啊?”我告诉他没问题。 离茶博馆正式开放只有一周的时候,我通知办公室,将所有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请柬统统寄出去,使大家没有退路。那个时候也不晓得哪来的胆子。大约离开放还有三天,我患感冒了,而施工队伍已连续四五个通宵未睡,施工员孙汉昌跟我说:“噢!我肉痛哉!我肉痛煞!”我说:“不要说!死也要死在开放以后。”说完,我让办公室同志去买洋参丸给那些工人吃。刚刚打发走汉昌,传来话说徐征野的助手小蒋熬夜太久,呕吐不止。这弄得我头发都竖起来。后来又传来消息,说玻璃上丝网印展览说明印不上去,赶到展馆里看,几个师傅一脸愁容。最后那天弄到半夜三更,我一咳嗽,吐了一水池的血。什么叫“背水一战”,那时才有了切身体会。 布展一直进行到开放前两小时,凌晨5点开始铺地毯。有两位省领导8点钟就踏着晨曦早早地来到了博物馆,他们大概对茶博馆蛮有兴趣。 我记得是4月24日,中国茶叶博物馆正式开放。与此同时,首届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也在此隆重开幕。 葛洪升省长、国家旅游局何若泉副局长、卢文舸市长剪彩后,来自亚、欧、美洲的数百名嘉宾,便急切地涌人这座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殿堂。凝神细思的茶圣陆羽铜像、高耸入云的茶树王巨幅彩照、吴山旧式茶馆1.5米直径的铜茶壶,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走进风俗茶苑,外宾特别开心,这几个踏进傣族人家的竹楼,考究云南烤茶,那几位按筒捉棒打制起西藏的酥油茶,有的拉开太师竹椅,煞有介事地端碗揭盖,将空空如也的四川盖碗茶一饮而尽,直引得旁人抚掌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