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城市中报时方法,在白昼使用日晷(规),放在太阳光下,利用日影,测知其为12时辰中的何时,并以每半小时为一刻,如日影停在午字旁一刻,就知是当地时间十一点半。夜间有打更人用小锣及竹筒敲打为号,每晚分为五更。民国后,城隍山靠东一边更设土炮一门,每逢十二点钟,放炮一次,称为午时炮。当时时钟系外国进口,称之为自鸣钟,价格较贵,非达官贵人与大商号,无力购置。民国10年左右,青年会向外国教会募得大钟一只,建造钟楼,成为杭州地方的标准时钟。当时人们听到钟声,即可核对时间,极受社会欢迎。以后钟表盛行,又从挂表改为手表,置备无线电收音机的人亦随之增加,人人都知准确时间,青年会的大钟也就失去作用,但与午时炮成为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品的命运不同,青年会大钟至今还在原处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