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第三届…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武林旧事
 
诂经精舍与俞楼
来源:《杭垣旧事》  作者:俞泽明  日期:2018-07-04


清嘉庆六年(1801),当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在今断江博物馆陶瓷馆与工艺品馆之间(即原浙江美院大礼堂处),创办了当时全省的最高学府诂经精舍,为浙江及杭城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在96年以后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任不到两年的杭州知府林启,通过巡抚廖寿丰奏请清廷批准,将诂经精舍连同敷文、崇文、紫阳学海及城东等书院,合并于蒲场巷普慈寺(遗址仍存今大学路)成立了求是中西书院"(后改求是书院,即今浙江大学前身)。如果说,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浙江大学,是继承和发扬了求是学风的话,那末,首先是求是书院承袭和光大了杭城各大书院,特别是诂经精舍焚膏继晷、锲而不舍的勤奋治学传统。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别号公达,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浙、鲁学政,兵、礼、户、工部侍郎,浙、闽、赣巡抚与两广、云贵总督直至体仁阁大学士。他善书诗、精金石,对朴学造诣尤深。在任地方官时,政绩显著,特别重视教育,一生中创办了好几所学校,其中以杭州的诂经精舍与广州学海堂最为有名。

阮元曾两次来浙江任地方官。先是在嘉庆二年(1797)来杭州出任浙江学政时,就选择孤山东麓照胆台构筑了50间房舍,聘请有真见灼识的学者,在那里编辑了一部规模宏大的训诂资料汇编《经籍纂诂》,被当时尊为朴学泰斗的大学问家王引之(即高邮琀孙的儿子)所推崇,称这部著作是展一韵而象字俱备,检一字而诸训皆有,寻一训而原书可识。当他第二次来杭出任浙江巡抚时,就在原先编撰《经籍纂诂》的地方,创办了专门培养朴学研究人才的诂经精舍。

朴学又称汉学,是继承汉代学者在研究经学时器重名物、训诂和考据学风的学术体系。宋朝以后,汉学的研究出现了以“理学为尊”的偏向,用现代汉语来说,认为“理”是永恒的,即精神先于世界存在,主观意识是派生宇宙万物本源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朴学与理学的根本分歧,是在于重视理论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客观唯物过程。所以,朴学亦可说是一种“正本清源,返朴归真”的学术思想体系。

关于阮元创办诂经精舍的宗旨,除了在《西湖诂经精舍记》中说:“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知且勖新知也”之外,他又撰写“公羊传经,司马著史;白虎通论,雕龙文心”对联悬于堂上,公开标榜继承汉代学者许慎、郑玄的治学方法,表示与理学相区别。从阮元开始直至尔后执政浙江的地方官,都重视诂经精舍并聘请如王昶、孙星衍、李锐、钱大昕直到曲园先生等当时全国第一流的名士来精舍授课。

精舍的教学思想与课程设置,不能不说是“划时代”的。用阮元的话来说:“儒者之于今,但求其是而可矣。是之所在,从注可,违注亦可,不必定如孔贾义疏之例也”。所以他一改千百年来的单一课程为“专勉经古实学,兼及西学”,即教学内容中除了经、史、子、小学之外,还讲授天文、地理、算法等现代科学,与世界潮流接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自由探讨和因材施教,仿同现代的在导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思想,在200年前的杭州就已经存在实属难得。所以,阮元的办学精神,立即影响了四川、湖北、广东、江苏、安徽、上海等几及大半个中国的书院,使他们都群起而仿效之。

诂经精舍在阮元的教学思想创导下,教学成绩十分显著,“不十年间,上舍之士致位显通,入玉堂,进枢密,出则建节。而试士其余登甲科,举成钩,牧民有善政,乃至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殚数…东南人材之盛,莫与为比……”(孙星衍《诂经精舍题名碑记》)

清同治六年(1867)冬,时任苏州紫阳书院山长的曲园先生,应浙江巡抚马新贻的聘邀,出任杭州诂经精舍“山长兼绾浙江书局”即校长(主讲)兼浙江书局总编纂。此时的诂经精舍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沿袭阮元时旧规,但在重视朴学教学方面比原先更为提高,图书资料的添置特别是国外新刊物的引进,已非以往同日而语。章太炎先生就是在精舍阅读了大量西方书籍,从心仪从而形成革命思想的。

次年(1868)二月十二日,曲园来杭州正式主持精舍教学。原先,先生主讲苏州书院时,陆润庠、吴大激、张佩纶、潘和甫等诸名士已仪列门下,再加上他的著作勤奋,两部《平议》(即《诸子平议》、《群经平议》)已被中外学人视为经典。所以,当曲园来杭州就教的消息一经传开,精舍诸生莫不雀跃鼓舞。同治九年(1870)秋闱,即曲园来杭州就教的第三年,精舍肄业生员参加乡试者,共中举19人,优贡5人,业绩之优为江南学坛罕见,于是,曲园先生声名大振,诂经精舍更由此名闻全国。

曲园先生在杭州讲学时,家眷仍留居苏州,只春秋两季单身来杭州授课,住精舍第一楼内,以致精舍门下群呼第一楼为“俞楼”。这样,一连几年,直到光绪四年发起建造真俞楼为止。所以,在西湖历史上先后一真一假两个俞楼,尽管精舍内的“俞楼”只是“叫叫”的,如果没有这个“叫叫”的假俞楼,也就没有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真俞楼的。

曲园先生八十六岁时,已自感老迈病将不起,但神志清明,撰写了《别家人》、《别诸亲友》、《别门下诸君子》《别曲园》、《别俞楼》《别所读书》、《别所著书》、《別文房四友》、《别此世》《别俞樾》等共十首临终告别诗,其中《别俞楼》全文为:

占得孤山一角宽,

年年于此凭栏杆;

楼中人去楼仍在

任作张王李赵看。

现在,市园文部门已将俞楼改建成俞曲园先生纪念馆,这座在西桥南堍与青山绿水配套的新建筑,好像应了曲园先生的预言成为西湖边上“任作张王李赵看”的人文景观,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具有特色的景观。

 


相关内容
大学入学试题解答中夹着一张节目单,什么来头? 2024-05-20
白沙桥建设纪事 2024-05-16
你可能真不知道,杭州这条网红马路里,还藏着一座宰相府 2024-05-14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