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我所知道的杭州针织厂(二)
来源:《新中国杭州工业发展记忆》  作者:李之章  日期:2018-07-13

八年离乱  道路坎坷 

1937年秋,日军在金山卫登陆,震动杭州市,社会秩序混乱。六一厂在仓促中关停机器,遣散工人。把原材料运到在上海法租界 的六一厂营业所(即办事处);把所有可以拆卸的机器设备,统统搬到绍兴下方桥掩藏起来 ;公推陈海珊留守,见机行事。杭州沦陷后,六一厂在上海法租界营业所的物资,竟被国民党留沪的特务搜刮去了一大部分。后来,汪伪又用储备券,统购去一部分,所剩无 几。掩藏在绍兴的物资,1942年,被日寇在一次扫荡中抢走了一部分,其余的都被查封。经过交涉,日寇同意发还查封物资,条件是 工厂必须马上开工。那时燃料紧张,电力不足,勉强开工一个多月。 

1943年底,陈浩去世,厂里借口负责人已死,资金、原料短缺,又停了下来。1944年初,六一厂无人主持工作,再次由徐宝琳等推荐,由陈海珊担任经理,聘用沈开连为协理,沈实夫为襄理。工厂时开时停,主要是用脚踏木机为日本海军加工毛巾。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才加工完毕,工厂又再次关闭。这时六一厂房屋残破,设备残缺, 人事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抗战胜利  老厂新开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此时陈浩、陈海珊继杨雨田、金赤文之后相继去世;秦炳珠曾一度主持复厂筹备工作,后因肺疾,回沪休养;徐宝琳也已年老体弱。职工、工人,特别是技术员星散。 

1946年底,经徐宝琳、胡海秋、秦炳珠商量,推胡海秋负责筹备复工。当时徐宝琳之子徐寿松、金赤文之子金绛年,分别从高等学校毕业。还有陈浩之侄陈宗光等3人,愿承父志,全力支持。胡海秋也不忍心把千辛万苦挣下的工厂就此了结,于是辞去教职,致全力于工厂。 

1947年初,筹备复工事项开始,商定了几点筹备措施,探索进行 : 

(1)由各股东量力拿出私人储款,暂充流动资金;充分运用社会关系,争取信用贷款。 

(2)组织生产班子,函邀抗战时遣散的工人返厂。

(3)吸收一批青年学生为学徒工,授以生产技术、文化知识。这些青年,在40多年后,其中若干人仍是杭州针织厂、纺织行业中的生产骨干力量。 

同年8月,规模略小于战前的六一厂又重新开机复工。由胡海秋任总经理,徐寿松为经理,金绛年为副经理,陈宗光任厂长。这时应邀回厂的老职工,虽然在生产、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但都想方设法克服。工人们忘我的爱厂、护厂精神,消除了胡海秋曾一度有过的畏难情绪,奋力工作。为了取得工人们对工厂更大的信任和支持,六一厂采取了几项措施 : 

(1)公开账目,把全部账册交给职工记载和管理。

(2)创建职工俱乐部。

(3)成立医务室、理发室、洗衣组。

(4)组织学徒工余学习(学习英语、数学、应用文)并发给各 人棉大衣一件。

(5)举行周末座谈会,向工人们报告厂方在外面的活动,听取 工人们对生产和业务的意见。

(6)提高工人工资,女工年底也享受年终奖。另外,工厂生产畅销产品,加速资金周转,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措施,使劳资双方消除隔阂,同心搞生产,工厂稳步发展起来。时值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货币贬值,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之风大盛,民族工业受到极大的打击。 工厂不得不采取以货易货的办法,仅以少数资金用于生产周转,这样,工厂在停工、半停工中苟延残喘,生产萎缩,部分工人失业。有识 人士均盼望早日解放。 

枯木逢春  喜庆新生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六一厂敞开大门,全厂职工涌向街头, 列队欢迎人民解放军。在旧中国 25 年的漫长岁月里,几经兴衰、历尽动荡的六一厂,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解放之初,六一厂的全部财产,仅有几十间旧厂房和一些简陋竹棚、二十多台车,开机不到半数,一年的生产不满 8 个月。总经 理胡海秋、经理徐寿松、副经理金绛年,面对企业资金短缺、生产濒临绝境的局面,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正在这个时候,省军管会主任谭震林同志接见了胡海秋。胡如实反映了厂里的困难。谭说 :“请放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人民政府一定大力支持。”并讲解党和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三大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设想,全厂职工大受鼓舞。不久军管会就决定用加工订货、定期贷款的方式,扶植六一厂,从此六一厂的生产才有了一个牢固的基础。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加工的数量也一次比一次大,业务不断增长,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设有自销营业机构。 在那里,六一厂的“双鱼”牌绒衣风靡市场,供不应求。 

根据党对私营工业的改造政策,政府对六一厂的产品,全面实行加工订货。而资本家在交货时,却厚私薄公,几次延误了交货期限, 思想上还片面强调“新民主主义时期允许私营企业存在”的合法性。 经人民政府多次教育,厂工会发动广大职工对资本家展开斗争,资本家的思想才有所转变。 

在1952年的“五反”运动中,厂方在职工群众的监督下,表现较好,被市人民政府批为“完全守法户”。同年下半年,六一厂已改造成为全部接受国营经济加工的企业了。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吸收上海鼎丰茶行的转业资金12.5万元。从1953年开始,六一厂的生 产已完全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但是由于企业性质仍为私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沿用旧的方式。因此,六一厂管理落后,公私矛盾、劳资矛盾以及许多问题 都未能很好解决。为了进一步处理好各种关系,使企业生产跟上全国形势的发展,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职工群众的督促下,六一厂 的资本家率先于1953年11月提出申请,要求公私合营。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