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春,杭州提出“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 是年3月下旬,我与杭州市原副市长华丽珍谈及恢复西湖历史古迹事, 首先便想到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华说,她60年代初在杭州上大学时, 常到苏小小墓亭去游玩,摸摸光滑溜溜的墓顶,至今印象犹深。嗣后, 我又与《杭州日报》编辑姜青青谈苏小小墓一事,想在该报的一角呼吁, 得到他的认同。不久,在《杭州日报》“下午版”的二版上,刊登了黄炎培先生1914年拍摄的苏小小墓照片和我呼吁重建苏小小墓的文章。 时隔四年,2004年3月初,我又与华丽珍谈及能否重建苏小小墓的事。她说,今年北山街正在整治,苏小小墓应该在整治中得到重建, 周总理曾在1956年对苏小小墓的重修有过指示:“苏小小墓是西湖上的一角,有些人对它有一定的感情,不要拆迁掉。”于是,我提笔写了一封重建苏小小墓的信请华丽珍转送给市委王国平书记。 5月28日下午,我接到市政协倪素浓同志电话,告诉我市政协在 6月2日要召开一次关于重建苏小小墓的座谈会,并邀请我参加。因我当天晚间要赴广州,就提交了书面发言。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一, 苏小小墓是六朝时期留存在西湖上的唯一遗迹;第二,苏小小的人品是高洁的;第三,《钱塘苏小小歌》乐府上是有记载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第四,苏小小墓必须在原地按原样重建,否则将会失去重建意义。5月30日,我在广州接到《钱江晚报》记者温浩杰 的电话,他要我在电话中谈及重建苏小小墓的意义和建法,我一一表明自己的态度,后来,《钱江晚报》将我在原地按原样重建的观点刊于报端。 清末民初苏小小墓
回杭州后,我看到了《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报纸上有关重建苏小小墓的消息。6月15日,北山街整治办公室将重建苏小小墓、 武松墓、张宪墓的几种方案进行展示。是日中午,我来到展示大厅, 在征求意见表上,再次提出苏小小墓必须在原地按原样建的意见。杭州明珠电视台记者看到了我所提的意见后,便专门对我作了采访,我也毫无保留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当夜在杭州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 节目中播出。7月,我参加了省作协召开的“关于修复苏小小墓、武松墓” 的座谈会,参加的人员有省、市委宣传部,省、市社科院及省、市作协、省文物局、市园文局等各级领导,以及发起重修“两墓”的赵大川和我等十多位同志。会上对重建“两墓”仍有些不同意见和看法,但省作协副主席王旭烽、市作协名誉主席薛家柱等人和我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坚持在原地重建苏小小墓,特别是省作协主席黄亚洲,他说:“ ‘两墓’是西湖上的‘宝贝疙瘩’,不按原样重建,必将失去重建的意义。” 8月4日,我接到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以下简称“北保办”)江志清先生的电话,希望我在隔天能提供历 史上有关苏小小墓的照片和楹联,他们等着急用。当夜,我就将平时保存的七幅苏小小墓的照片与87岁高龄的老父亲回忆起的十副楹联, 于8月5日早上提供给了“北保办”,“北保办”王恩主任看了这些旧照和楹联与联柱的位置排列,高兴极了。为此,他们还专门发了一 份《简报》。与此同时,“北保办”接到梅苑宾馆包起良先生的电话, 说他在1964年10月20日曾抄录过苏小小墓的樹联。江志清随即赶往, 将他抄录的九副楹联文字带回,还特地传真一份给我。我查核后,其中有两副楹联书上是没有记载,这样,苏小小墓上的十二副楹联得以全部补齐。 为苏小小墓的重建,我又写了一篇“百年苏小墓”的文章,送交《杭州日报》副刊编辑李玲芝先生,她阅后认为此文配以旧照很好,并在 8月6曰的《杭州曰报》西湖副刊上,几乎以半个版面的篇幅发表了。 许多认识我的朋友看了后,都打电话给我,语及他们的关心。
未完待续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