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保办”对我提供的苏小小墓楹联很重视。8月10日,他们专门邀请省楹联学会王翼奇会长和吴亚卿副会长、原市政协副主席张学理等专家学者进行校核审查。事后,王翼奇先生在电话中对我说,“你为苏小小墓收齐楹联立了一大功”。他还告诉我,十二副楹联全部 刻 上去是园文局张建庭局长决定的,说是慕才亭上的楹联一定要按原貌恢复。 9月初,我接“北保办”江志清电话,约我与市园文局的沈立新、 许建明同志一起为苏小小墓楹联排列位置,由于没有直观的视觉,第一次未能排好。9月13日,天下着霏霏细雨,市园文局张建庭局长和文物处卓军处长及“北保办”的同志,特邀我参加了苏小小墓及武松墓封顶仪式,按照杭州的民俗惯例,在苏小小墓里埋放了一些“压胜物”: 一枚记录重修历史的印记;一张光盘,里面用文字、图片画面资料记录苏小小墓的历史、文献、重修过程;一卷书法作品;还有一卷《普庵咒经》经卷;埋入墓中的还有“苏小小印”等物品,一并装在贴有“2004 年9月13日”封条的、饰以红漆的铁盒内。铁函密封后又放入青石石函内。在苏小小墓的封顶仪式上我还铲了土。参加“两墓”封顶仪式后, 江志清告诉我,参加封顶仪式的除园文局、“北保办”和新闻界人士外, 只邀请了我一个人参加,听后我深感幸运。 9月14日下午,我在吴山收藏品市场偶尔觅得一张从东北角拍摄的苏小小墓的照片,我如获至宝,不惜重价将它买下。其中“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和“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杯土垄中”两副楹联的字体非常清晰。几位专家曾为这两副楹联的位置和上下排列有所争论,凭记忆难以确定原来的位置,有了这照片后,这两副楹联的位置和排列,很快得以解决。为此,《钱江晚报》 和《每日商报》专门作了报道,王国平书记看到后,还在报上专门作了批示,向我表示感谢。 9月23日,“北保办”约请王翼奇、吴亚卿和我与沈立新及文物处的许建明等再次来到苏小小墓的慕才亭,对十二幅楹联的位置作了排列,园文局刘颖副局长和卓军处长也到现场指导。我事先又做了个模型,王翼奇和吴亚卿看了模型上的楹联排列,认为基本上是可以的, 但为了让游人便于欣赏,对“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的 向背排法,改为面对面排列;并对十二幅楹联的文字进行了认真的校正。 作者校对楹联文字
我手拿着楹联模型,在慕才亭柱上的楹联一副一副地对照时,正巧被《联谊报》的吴海森记者看到,他眼明手快按下快门拍了一幅照片, 成了我实地的留影。 9月25日下午,“北保办”来电,希望我能立即到苏小小墓现场,确定一下墓顶封土的颜色。我从四块模块中,选定淡奶黄色的模块颜色。六时左右, 又接到“北保办”电 话,希望能提供一幅苏小小墓墓碑朝东的照片,我从旧照中找出了一幅,粗看似碑朝东,后经辨认,碑还是立在南面的。为尊重历史原貌。这次重建墓碑依然朝南而立。关于慕才亭匾额,旧时的“慕才亭”三字是刻在亭北面内侧石梁上的,因姜东舒先生题的慕才亭匾额,已有20多年历史, 这次重建后,仍袭用姜先生的题匾,按照原样刻在北面内侧石梁上, 并在“湖山此地曾理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楹联上方立“慕才亭”匾额, 以方便游人拍照。 苏小小墓碑
苏小小墓重建后,我已多次前往,有位70多岁的老人见了苏小小墓和慕才亭后,感慨地说:“苏小小墓四十年前毁于斯,四十年后复于斯。”他认为这次重建后的苏小小墓基本上是保持了原貌。 我特意问他:“墓顶封土的颜色怎样?” 他深沉地回忆后说: “基本上是相符的。” 我听后心里一阵激 动,毕竟得到了杭州老市民的认可。 重建后的苏小小墓
2004年10月苏小小墓作为西湖上的十五个新景点之一,正式对外开放。据媒体报道, 在国庆黄金周的七天里,苏小小墓是新景点中游人最多的一个。由此看来,苏小小墓和慕才亭按历史原貌重建后,不但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国内的游人也是能接受的。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