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申明亭品茶断案 早年的乡间还没有乡镇这一级政府,正式有了乡公所也是到了民国年间。从前民间发生的纠纷都是由一套约定俗成的调解办法。以前,农村里的祠堂就是家族议事的地方,家族里有族长,长幼有序,都是有辈份的,比如,我们袁家浦村袁氏家族,早在大清朝,邀请了附近省市的各大袁氏家族,共同修家谱,排出了八个字的辈份“学洪祖永,长法其祥”,我爷爷是祖字辈,我父亲是永字辈,我是长字辈的。我们村里谁都知道谁是哪个辈份,好像现在单位里的级别一模一样的,厅级、处级、科级等等。家族里发生的矛盾,都是由族长或族长委托的长辈来协调处理,相当于民间调解员或法官。
解放后,对于封建的家长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家族的议事祠堂也大都被改建成了学校,或者成了大队的办公场所,家族长辈的威信大大下降了,大队干部的威信提高了,村里的纠纷都是通过大队干部来协调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天上雷公大,地上娘舅大”,各家各户自己的家庭矛盾都是请娘舅姑夫来协调解决的,最后决定,像那法官最后的法槌一样,掷地有声。 对于涉及到外乡人,或者村里邻里之间,家族无法解决的事,留下西溪古镇上有个创新,就是在申明亭里喝茶断事,好像绍兴人的“吃讲茶”。 西溪古镇上,明洪武六年,也就是公元1374年,乡里人捐款建造了申明亭,民间争斗,户婚司法,都在此调解。那时,没有国家发工资的镇公所,也没有警察,民间纠纷一般都是由当地的乡绅出面协调解决。相当于现在马背上的巡回法庭,公开审理,双方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都可以旁听,好像是合议庭一样,听到不公之处,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真如亭上对联所写,“亭号申明就此众议公断,邻有争斗借他论是辨非”。
据说留下街上有一张姓人家的女孩与李姓人家的男孩订了娃娃亲,后来李姓人家由于家里遭回禄之灾(火灾),逐渐走向败落。张姓人家想撕毁当年的婚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双方愿意,解除婚约问题也不是太大。关键是张家小姐和李家公子从小在留下西溪河边玩水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当父母要毁婚约时,张家小姐非常不愿意,甚至出现了两个人私奔的想法。李公子与张小姐商量与后,李公子就在申明亭里向镇上乡绅寻求支持,乡绅传唤了张家父母,张家父母又恨又气,但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还是履行了婚约。后来,李公子在张家的资助下,做起了生意,在茶市街上开了茶行,生意还非常兴隆呢。张家也感到满意。 有一苏州茶商的女孩跟着父母到杭州来游玩,而且,还要去到小和金莲寺山烧香,烧完香后,在留下镇上过夜,并且还去戏场看戏。看戏的时候被当地的苟姓小流氓调戏,据说,苟家祖上做过大官,在本地颇有势力。苏州茶商在老家地位也不低,哪里肯罢休,一旦打上官司,千万家产都会往里面扔。第二天,苏州客商还是在申明亭里向留下乡绅申诉,当时的乡绅还是传唤了苟家父子,苟家父亲也确实承认昨晚儿子酒后看戏失态,当场道歉,赔了一些银钱,并且摆下赔礼酒。苏州客商挽回了面子,在乡绅们的劝说下,也就见好就收,以后自己也要常来做茶叶生意,过头了对自己也不利。申明亭里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可以在此讲个道理,辨个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