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人文荟萃与趣闻逸事(一)
来源:西泠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8-08-22


百年前,一群以治印赏石为雅趣的金石篆刻家时常相聚广化寺人倚楼,品茗赏印,凭窗远眺,评论印学,以抒积愫,进而因印结谊,志同道合,萌意立社。王禔、叶为铭、丁辅之、吴小冈等皆为其中最积极、最活跃者。甲辰仲夏,诸君子再次相聚,抚摸手中宝物,远望秀丽的湖光山色,抑制不住的激情终于触景迸发,仿解社之先例,慕莲社之清风,相议在此谋一片净土,力挽清末印坛沉寂、印艺衰败的局面。人以印集,社以地名,遂取名曰“西泠印社”。时在沪上创业多年的浙江同乡艺友吴隐闻讯鼎力相助,数次来杭与诸君共同出谋划策。从此,孤山从静寂中醒来,奏响了金石相迸的开篇乐章。兴土木,建亭阁,凿岭开道,植竹布梅,修祠敬贤,春秋相聚。越十年风雨而规模初具,盛邀四方名流孤山同庆,公推名震江浙的艺术大师吴昌硕担纲社长之职,撑帅旗领路,聚同道之力,又积数十年之功,筑成西泠胜景,名扬寰宇。

 

640.webp.jpg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活动留影

 

西泠印社的问世,在金石篆刻艺术领域树起了第一面旗帜,倾心于篆刻艺术的印坛名流、社会名流纷纷加盟其中。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的构成主要来自两个层面:

 

(1)基本社员,由创始人及金石篆刻艺术方面造诣精深的篆刻家、鉴赏家、收藏家组成,如王禔、丁辅之、叶为铭、吴隐、唐醉石、王定叔、钟以敬、钱镜塘、葛昌楹等;

 

(2)赞助社员,他们尊重艺术,自身对艺术情有独钟并有一定功底,以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从不同方面对印社的初建给予扶持,并在土地、房产、器物等方面有实力赞助,如晚清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晚清杭嘉湖道台李辅耀、孙中山秘书底奇峰、杭县知事汪曼峰等。

 

1913年后,西泠印社基本确定了社员入社程序,除特殊情况外,印社每五年发展一次社员,新社员入社实行邀请制度,由创始人领衔联系社内五位同道认可,即可向被邀请者发出邀请,被邀请者如有意加盟,可在指定时间来印社聚会,即可成为社员。如被邀请者未能赴约,则只能等待下次邀请了。如印社30周年庆典时,曾邀请韩登安、方介堪、梁棨等进社,但方介堪因事未能来杭,后来才在印社补行40周年庆典时来杭成为社员的。但这一制度仅适用于基本社员,而对赞助社员就宽容得多,不会计较典庆、雅集是否到场,只要尊重艺术并对印社的建设有突出贡献就行。实际上,因特殊情况不能来杭相聚的极少数。正是这种即严格而又具感情色彩的理性标准的灵活实施,即保证了印社宗旨的把握和延续,又有利于争取实现宗旨的物质条件,顺利地构筑大本营,拓展装点印社基地,从而使印社不断赢得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发展空间。

 

640.webp (1).jpg

1947年,西泠印社同人马一浮、方介堪、马公愚、吴振平等合影

 

西泠印社虽名以“西泠”,却不以地域自闭。创始者们高屋建瓴,创社伊始,就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世界。“龙泓首出,宗风远挹。”这种艺术精神的主动释放,获到了各地艺术同行的互动效应,使得整个印坛乃至国际印人的视线同时也投向了杭州孤山这片热土。“汇流穷源,无门户之派见;鉴今索古,开后启之先声。”艺不轻门派,人不分南北。在治印“必宗秦汉”、篆刻尊崇浙派艺术的同时,吸收和接纳各地(各家印学、各种篆刻流派)艺术的创作风格,兼收并蓄,互为扶掖。于是,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名家相继加盟,连远在日本京都的河井仙郎也为这种艺术精神所感染,在印社成立的第三年就不远万里寻艺印社,成为第一个海外社员。正是拥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使得各路印坛精英携手聚集在西泠印社这面大旗之下,名家荟萃、辉煌相映,确立和巩固了西泠印社在国际印坛的至高地位。

 

1963年秋举行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庆典,这是西泠印社经过由私而公之嬗变后重整旗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社员聚会孤山,共商发展大计。在这次聚会上,西泠印社根据变化了的存在方式对新社员入社规则作了相应的修改,它针对五年一次接纳新社员的旧规作了符合时代的变革,缩短了吸收新社员的时间限制间隔,由理事会确定当年是否吸收以及吸收的数量;并将由五人联名邀请入社改为由个人提出申请、两位社员介绍,经过社长会议初选,提请理事会表决2/3人数同意通过,即视为接纳,并颁发社员证书。这一新社员入社规则,除“文革”期间外,基本延续下来,作为接纳新社员的主要形式。

 

2003年,西泠印社迎来百年盛典,有58位新社员同时走进了这个集体,这是西泠印社百年以来进入社门人数最多的一次。2004年后,新社员的发展采取特邀入社、作品评展获奖入社、常规推荐入社三种方式并举,这是西泠印社对百年以来凝聚人才的科学总结,更进一步体现了印社宗旨的指向,体现了广聚人才、重在质量的办社方针。

 

百年间,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进社、不论来自何方、不论何种国籍的金石书画界同道,能够成为“西泠印社中人”,都深感荣耀和自豪,因为西泠印社的入社艺术标准主线始终没有变,贯穿如一的精神始终没有变,这就是西泠印社之所以永葆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

 

西泠印社虽以“印”名社,亦不唯“印”为是。许多社员不仅是治印高手,在其他艺术领域同样有精深造诣。如近现代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大师吴昌硕,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在中国画领域屈指可数的艺术大师尤其指墨画造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潘天寿,集诗人、美术家、篆刻家、音乐家、教育家为一身的李叔同,当代书坛泰斗、著名学者沙孟海,以及钱君匋、王个簃、陆俨少、马衡、陆抑非、罗福颐、朱复戡等等,西泠印社的超强阵容令海内外钦佩和羡慕。西泠印社社员从创始阶段的单一印人结构到逐步聚合和接纳与印相关联的艺术领域的名流巨擘、专家学者,多种艺术门类共存,相互借鉴,使“印”的世界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可以说,西泠印社几乎囊括了创社百年以来有影响的金石书画大家。西泠印社群星灿烂,俊彦迭现,各有建树,成就斐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观。

640.webp (2).jpg 

建社75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社员在印社圆洞门前留影

 

西泠印社创立至今,共有社员600余人,均为不同时期卓有名望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陕西、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捷克、加拿大、法国、瑞典等国家。这些分布特点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中心地位的辐射力和在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巨大影响力。各地社员均同西泠印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积极关注和参与西泠印社组织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交流活动。每年清明、重阳两节的雅集聚会以及逢五、逢十周年庆典活动,各地社员纷纷携弟子云集杭州,海内外金石书画界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也纷纷相聚孤山切磋与交流,这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1913年秋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起,先后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担任社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