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 年 3 月,有三艘商船徐徐离开葡萄牙的里斯本港,船上除了满载着各种货物外,还搭乘着 10 余名天主教传教士。其中有两位传教士后来成了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一个人名叫罗明坚(MichelRuggieri,1543—1607),另一个名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他们于 7 月绕过非洲好望角,9 月到达印度的果阿。 1579 年 7 月,已经 36 岁的罗明坚从印度来到中国澳门学习中文。1582 年 8 月,利玛窦也从印度来到了澳门。1583 年 10 月,罗明坚和利玛窦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得以进入中国内地,获准在广东省的肇庆居住下来。肇庆城内的主要官员名叫王泮,是浙江绍兴人。王泮对罗明坚、利玛窦这两位传教士颇有好感,并且建立了的很深的友谊。在王泮的安排下,1585 年初冬,罗明坚从广东来到绍兴,受到了王泮父亲王钰的热情招待。接着,罗明坚又来到了杭州,并且留下了三首关于杭州的中文诗: 游杭州府 不惮驱驰万里程,云游浙省到杭城。 携经万卷因何事?只为传扬天主名。 寓杭州天竺诗答诸公二首 其一 僧从西竺来天竺,不惮驱驶三载劳。 时把圣贤书读罢,又将圣教度凡曹。 其二 一叶扁舟泛海崖,三年水路到中华。 心如秋水常涵月,身若菩提那有花。 贵省肯容吾着步,贫僧至此便为家。 诸君若问西天事,非是如来佛释迦。 罗明坚的这三首诗,是欧洲人关于杭 州最早的中文诗作。即使是在近现代,能够用中国古体诗来描述杭州的西方人,也是凤毛麟角。更加令人敬佩的是,罗明坚 原先对汉语是一无所知的,他仅仅学了几 年的中文,这些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是 多么刻苦地学习中国语文。罗明坚已经意 识到他所要传播的天主教与佛教之间存在 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诗中写道“诸君若 问西天事,非是如来佛释迦”。但另一方 面,他不仅无法说清这两种宗教之间的巨 大区别,而且还大量地借用佛教词汇,例如把自己称为“僧”,把自己来到杭州说 成是“云游”,用佛教的“度”字来表达 罗明坚所写的两首游杭州诗基督教灵魂救赎的观念,等等。因此,这些诗也反映了中西方文明最初相遇时期在语言交流上的困境。 罗明坚《中国地图集》上的杭州与西湖 罗明坚在绍兴、杭州逗留了不到半年,就返回了广东。1588 年底,罗明坚离开了澳门,1589年 9 月回到欧洲,并于 1606 年着手编绘《中国地图集》。不幸的是,这部地图集还没有彻底完成,他就于 1607 年在意大利去世了。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是欧洲人编绘的第一部中国地图集,但一直不为人知,直到 1987 年才被发现。在《中国地图集》的浙江省地图上,不仅画出了杭州及其周围密集的城镇,而且还画出了西湖。显然,美丽的西湖,给罗明坚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 (龚缨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