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汪坚青(塘栖镇乡坤)先生家在超山的坟亲。经汪坚青介绍,吴昌硕先生及其子东迈先生经常到我家来,后来我家也成为吴家在超山的坟亲了。 吴昌硕先生生前曾多次来超山赏梅,并曾与当时超山寺的正法禅师洽谈,拟待自己百年后安葬在超山,请正法禅师协助,寻一墓地。 1927年冬,吴昌硕先生逝世后,东迈先生遵循吴老先生的遗愿,决定将吴昌硕先生安葬在超山。他从上海请来一位叫吕选青的风水先生,一同到超山来寻墓地。经过多处察勘,最后确定葬在超山前面的小山东麓。接着,又与超山寺正法禅师协商,正法说吴老先生要安葬在这里,为我寺增色,我们欢迎。 不久,吴昌硕先生的墓道就动工修建了。所用石块,均是金山潭头采的,质地极为坚硬。雇佣10多个石工,连续做了3年。从墓道至河埠,还修建了一条长500米、宽1米多的石板路。在这期间,吴东迈先生经常住在我家,那时我家专门腾出一个房间给他住。 1929年秋,吴昌硕先生的棺材从上海宁波会馆用专轮运到塘栖。消息传到后,我和谷绵春、谷雪春、朱阿三、朱宝山、丁文虎、朱永木、丁金连等十几个人,马上摇船到塘栖码头去载运棺材。我们上轮船抬棺材时,看到有三口棺材,除吴昌硕先生一口外,还有前聘妻章氏的骨灰箱和后妻施氏的棺材。吴昌硕先生的棺材是用纯楠木制成的,据说是日本友人赠送的。棺材很重,我们8个人抬还很吃力呢。这口棺材是用两只小船并在一起载来超山的。当时随轮船来的,只有其子吴东迈先生。那时由于墓道尚未竣工,棺材运到超山后,暂停放在我家后面的房子里。不久,吴东迈从江西买来许多瓷器,要我把它打碎成粉,再拌入红漆里,然后给棺材上漆,俗称“瓷封漆”。质地坚硬,密不透风,可以防水防腐。 1932年冬,坟墓墓道都造好了,墓成蟹钳形,中间凹处有三块石碑,中间大,两边小,石碑后面是墓的三个进口。右前平台上,屹立着吴昌硕先生手捧书卷的白石全身塑像。中间有石桌,两边各有一枝盘槐树。左前平台上有一块刻着参加葬礼人名单的石碑。 举行落葬仪式的这天,天气晴朗,前来瞻仰者成千上万。大明堂前,人山人海。为了做好保卫工作,浙江省、杭州市、杭县和塘栖镇都派警察前来维持秩序。墓上搭了一个很大的芦棚,把整个墓道都罩了起来。周围戒备森严,一般人是不准入内的。前来参加葬礼的有浙江省省长张载阳,还有杭州市长、杭县县长及其他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和吴老先生的生前友好、亲戚、弟子等。吴昌硕先生的家属先从上海坐轮船到塘栖,再坐游便船到超山。吴老的孙子吴长邺,那时只有七八岁,是我从轮船上背下来的。塘栖镇上来的人就更多了。如劳少鳞、姚萱甫、汪坚青等地方乡坤,都是坐游便船来的。汪坚青先生是负责葬礼的总指挥。在洋号洋鼓奏鸣及众道士高声朗诵经文声中,我们8个青壮年,抬着吴老的棺材放在中间大石碑后面的墓正穴里,接着又将章氏的骨灰箱和施氏的棺材放入左右两穴。 落葬典礼完毕后,借用超山寺大殿,摆了好几十桌素席,招待前来参加葬礼的客人。席上可以喝酒,酒后就各自回家了。 此后,每年清明前后,先是东迈先生,后是昌硕老人的孙子吴长邺,总是按时前来扫墓,顺便观赏一下十里梅海,从不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