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年前,北宋词人柳永一曲《望海潮·东南形胜》,极尽钱塘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湖山如此多娇,本应悉心爱护,然而杭州却如同匹夫怀玉,历史上不乏战争掠夺。
(一)流年战火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流播,金主亮(笔者注:金国皇帝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清代徐釚撰《词苑丛谈》也记述:“金主亮颇知书,阅柳耆卿西湖词,……乃密隐画工于奉使中,写临安山水。” 正隆六年(1161)九月,完颜亮果真大举进兵南下,并提笔写下《南征至维扬望江左》(也称《题临安山水》):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可怜铁蹄之下民不聊生,再美的景致,到这时也成了罪过。南宋诗人谢驿曾以杭州为题作诗,诗曰: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笙歌处处,却满纸无奈。 清朝末年国力孱弱、列强环伺,美丽富庶的杭州又成了他国眼中的一块肥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国清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辟杭州为商埠,划拱宸桥为日本通商场所。但是日本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杭州城内。从那时起,日本人就开始违规进入杭城,与杭州商人争利,纠纷也由此而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国人与列强交涉格外艰难,所幸泱泱华夏,民族节气尚存。时任浙江交涉使的王丰镐,在当时“弱国无外交”的大环境下,还是竭尽所能为民族民众做事,显现了一个正直中国人的良知。 △“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各界群众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二)王丰镐其人 王丰镐(1858—1933),字省三,住宅取其字命名,名曰“省庐”。1995年12月,杭州市园林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编撰的《西湖志》中写道:“省庐,在葛岭,业主为王丰镐。今已不存。”此后不久,就有人注意到,北山街36号围墙下有一块“省庐”的界石。北山街旁的名人故居,至今仍保留着青石墙界的已经很少,但是这块青石墙界却完好地保留着,上刻“省庐之界”四个大字。由于北山街就在葛岭之下,所以大家都认为,这处别墅应该就是王丰镐的别墅——省庐。
省庐依山面湖,临街而筑,是一座美丽的临湖别墅。朝南向阳的庭院用花窗围墙圈护,背阴依山的一面顺山势用石磡驳砌、院子中间为一幢两层多开间的主楼,左右各有一座角楼,与主楼以檐廊相连,似分又合,互相呼应。底层有宽大走廊,楼上有宽敞阳台,楼内厅室俱全,设施完备,房中水泥磨石子地坪一律精磨细嵌,漂亮而经久;木材地板则一律用高档质材装饰,精致而耐用。整幢房屋的外墙及院墙,用的是清一色的民国初年上海“周福昌”青砖,厚重结实,且历百年不变色。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建造时间约为20世纪30年代。特别的是,省庐的楼房都是中国宫殿式的屋顶,中西合璧,十分抢眼。在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湖别墅中,这座别墅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领风气之先,颇显气派。
“今已不存”的省庐被重新发现后,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而当时被认为是省庐主人的王丰镐,也被发掘出了不少生平事迹: 清朝末年,英国传教士梅藤更在杭州宝石山上大肆圈地,甚至把保俶塔、来风亭都圈了起来,引起了杭州市民的公愤。当时担任浙江洋务局总办的王丰镐不畏艰难、据理力争,最后终于从帝国主义分子手中收回了被强占的土地。 民国十一年(1922),有人发现岳庙内失踪的精忠柏居然沉没在众安桥河下(越王旧庙曾在此)。由于民间流传着精忠柏可以治病的传说,所以不少人都赶来敲取,用作治病的异方,整棵精忠柏因此裂为数段。时任浙江特派交涉员的王丰镐见此情景,马上出资雇人,将断裂的精忠柏统统抬入西湖岳庙中,并为精忠柏建起铁栏,围起厚垣,叮嘱好好保护。 民国十四年(1925),五卅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以高压手段阻挠学生参加爱国行动,该校师生572人愤然离校。王丰镐谋议成立不受人干预的新校,决定捐出自己在上海法华乡的60亩土地作为建校基地。在众多学生家长及社会爱国人士支持下,被聘为大学筹备会名誉会长之一。当年成立光华大学,次年迁入大西路新建成的校舍(现中国纺织大学)。 …… 但是,在发掘王丰镐的生平事迹时,已有学者注意到,王丰镐并不住在西湖北边的葛岭,而是居住在西湖南边的吴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西湖快览》和《西湖名胜快览》都说:“浙江交涉使王丰镐之别业——省庐,在宝月山。”宝月山位于西湖南边的吴山,确切说就是在吴山的西坡,与葛岭相去甚远。 可见,北山街上的省庐主人并不是王丰镐,但是由于一时还难以弄清它真正的主人,这座省庐就被长期的张冠李戴了。 (三)此省庐非彼省庐 揭开北山街36号别墅历史谜团的,是浙赣铁路局局长包煜文先生生前的日记(未出版)。这部私人日记中写道: 民国卅五年八月十二日,晴。今早,舒国华、陆增祺、过襄先、吴海龙、刁寄萍偕我由杭市孝女路承德里一弄第十一号迁至里西湖十八号省庐。本路局人员宿舍系租自陈希曾房主,在里西湖边,风景极美,较旧寓佳。 民国卅七年十二月廿七日,阵雨。今日,我嘱本路总务处向省庐房主陈希曾先生之妻续租省庐一年(卅八年二月一日起,卅九年一月卅一日止),押金二万五千元,连一年租金,共计八万四千二百金圆。今日即付清。 北山街,民国时曾叫里西湖(后又改静江路),包煜文日记明确告诉我们: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山街省庐的门牌号为里西湖19号,当时的房主叫陈希曾。 陈希曾(1897—1961),字省夫,浙江吴兴人。所以也为自己的别墅命名为“省庐”,正好与王丰镐别业同名,造就了一段阴差阳错。陈希曾与陈果夫、陈立夫为堂兄弟,曾经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过上海市警察局局长、汉口市警察局局长、国民政府参军处总务局局长等职,他的夫人姓张名文华。当年,浙赣铁路局就是从张文华的手中租下省庐,此后省庐就一直是铁路局员工的宿舍。 关于陈希曾的生平,值得一说的事并不多。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在汉口担任警察局局长时,曾为蒋介石打发走一个“财神”,倒是一件趣事。 民国二十一年(1932)9月下旬,山东黄县八区乡民梁作友来到省府济南,求见省主席韩复榘,声称要向政府献金。会见时,梁作友说:“我祖上传下的家产有6000多万元,愿拿出其中的3000万元,捐助国家。”还提出:“小民意欲去南京一趟,直接与中央接洽。”韩复榘于是发报南京。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马上回电,同意梁作友入京。 10月1日上午,梁作友抵达南京,被安顿在最豪华的中央大饭店膳宿。此后,何应钦、宋子文曾先后会见了梁作友,称颂了他的“善举”。梁作友到南京后,便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时,有的报纸曾刊登文章,怀疑梁作友的捐款是否另有其私人目的。而上海《申报》的一则评论,更怀疑其献金是一场骗局:“3000万元为数巨大,今梁君更作豪言,此数不足道,虽再筹同样之数亦非难事。言似近于夸诞,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梁君夹有几分精神病态。”宋子文看到这些文章,也产生了疑心,他与何应钦商量再三,还是同意了梁作友去见蒋介石的要求。于是电告在汉口的蒋介石,并将怀疑之点一并做了报告。 10月17日早上,梁作友在财政部科员陪同下,坐船西下。10月18日,蒋介石在汉口召见了这位“大财神”,他问梁作友何时把捐款献出,梁作友脱口而出“一个月”,马上又改口“两个月”。蒋介石看了宋子文的报告已抱有戒心,当下中止谈话,一个电话召来了市警察局局长陈希曾。 陈希曾到后,就请梁作友在捐款中拿出一部分救济汉口水灾灾民。梁胸脯一拍随口就说:“很好,我可以从日本提出一笔款子汇来汉口,以应急需。”陈希曾便问:“你怎么会在日本存款呢?”梁作友一听神色开始紧张,马上加以解释道:“钱存在日本是为保障安全,而且存款已有一部分移存天津,如有急用,可在天津提款。大约七天可到。”一番探问,陈希曾对梁作友已经略知一二。从这天起,梁作友的行动就被监视起来。 几天以后,陈希曾突然出现在梁作友面前,一张冷若冰霜的脸使这位“大财神”不禁浑身战栗起来,退向墙角。“你这骗子,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陈希曾大声呵斥。梁作友开始冷汗直冒…… 本来梁作友的性命肯定难保,但是,因为此事已经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所以,陈希曾在请示蒋介石后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对于梁作友冒充巨富行骗一案,姑念乡愚不予深究,着即驱逐出境。没料到这位梁“财神”却于当晚突然来到市警察局投案,赖着不走,说是愿意被判刑坐牢,因为旅馆催他付房钱,自己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寸步难行。这一招真把陈希曾局长弄得哭笑不得,最后,他只得派人武装押解他上船,另给了20元钱为路费,才把这位“大财神”打发走了。 10月26日,当地新闻媒体上出现一条短讯:“梁作友抵汉后,经陈希曾查明,全系招摇,已驱逐回乡。”一个乡下人,骗了省主席,骗了国民党中央要人,还骗到了蒋介石头上,实属空前绝后、贻笑中外的一大丑闻。蒋介石恼怒自不必说,但为顾及面子,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以君子气度打发走了事,同时,又严令新闻检查署严加把关。自此后,有关梁作友的消息杳然无闻。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陈希曾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北山街上的省庐也就一直是铁路系统员工的宿舍。 北山街省庐主人的身份明确后,我们也明白了,当年杭州西湖旁曾经有两座省庐:一座是吴山、宝月山下的王丰镐省庐;一座是葛岭、宝云山下的陈希曾省庐。令人遗憾的是,王丰镐的省庐至今不见下落。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