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路49号(老门牌53号、55号、57号),是杭州著名国药号——种德堂的店址,至今,大门上方仍留有“种德堂”三个大字。由于种德堂是叶姓人士创建的,所以,民间都称其为“叶种德堂”。 叶谱山开创基业 叶种德堂的创始人叫叶谱山,是浙江慈溪人,壮年时曾在清朝政府中担任过京官,他最大的特长是精通中医中药。清朝嘉庆年间,叶谱山告别京官职位,在杭州定居。生活稳定下来后,叶谱山就在居住处所挂出了行医招牌。由于医术精良,加上经常救助贫困患者,叶谱山的医术、医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当时,杭州城内并无较大的国药店(胡庆余堂更晚于叶种德堂问世),叶谱山基本摸清了杭州的医药状况后,通过家族集资,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望仙桥直街(今望江路)旁买下7亩多土地,建造起一座规模很大的中药店,取名为“种德堂国药号”。 叶种德堂问世后,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采用大批量进货的方式,大幅压低药材的进货价,同时,叶谱山又具有丰富的药业知识,完全能把好药材采购的质量关。所以,叶种德堂的药材采购,往往能做到:成本低、质量优。叶种德堂开业后,叶谱山广采历代宫廷药方和家传秘方,精心配制各种成药。由于药效明显,价廉物美,所以,名声远扬,生意兴旺。后来,叶谱山又推出促销新招:每逢农历的朔日或望日,各种药物一律以9折出售,因此,每月的朔日或望日,叶种德堂的大门前,购药的市民常常是摩肩接踵。由于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当时杭州的国药市场几乎为叶种德堂所独占。 叶筱兰做大产业 叶谱山故世后,叶家第二代掌舵叶种德堂的是叶筱兰。叶筱兰接手后,全力扩大叶种德堂的经营业务,增设丸散膏丹成药专柜,并建立印刷部,印刷各种丸散膏丹和瓶装药酒的说明书,大力推销叶种德堂制作的各种成药。叶筱兰最大的创新举措是:从关东买来众多梅花鹿,在店内设立养鹿苑,吸引广大市民前来参观。当时,梅花鹿还是很难看到的动物,尤其在南方城市更是罕见,所以,叶种德堂有梅花鹿的消息一传开,参观者就纷纷前往,人潮也进一步带动了成药的消费潮。 梅花鹿是制作大补全鹿丸和鹿角胶等高档补品的重要原料。当时,在叶种德堂内,人工养殖的雄鹿和雌鹿多达200余只,制作全鹿丸等补药是以雄鹿为主要原料(雌鹿则主要用来繁殖小鹿)。每到宰杀雄鹿的时候,叶种德堂就有高招出台: 提前一天在店门外挂出杀鹿通告牌。第二天,叶种德堂的员工鸣锣敲鼓,将披红结彩的梅花鹿从店内抬出,沿着最热闹的大街游行一圈。当梅花鹿被送回店堂时,游行队伍旁已经跟随着众多旁观者,梅花鹿抬进店堂,旁观者自然也都跟进店堂。接着,叶种德堂的杀鹿高手出场,他们用绳索套住鹿的头颈,将鹿活活缢死,然后剥皮取材配置药材。这套现场杀鹿的全程演示,就是要告诉人们:叶种德堂杀鹿从不用刀放血,而是用绳缢死。因为缢死的鹿,经血贯通全身各处,这样的鹿配制成药,能大大提高药效。而众多旁观者回去后也就成了叶种德堂的义务宣传员。 在叶筱兰的掌舵下,叶种德堂的经营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最近发现的一本印刷于1915年的《叶种德堂丸散膏丹说明书》中,既有叶种德堂所售药品的介绍,更有叶种德堂创始人叶谱山和他的第二代传人叶筱兰的画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叶种德堂的后人是相当敬重这两位先人的。 文章原名《叶种德堂——中山中路49号》,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