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小和山的记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陈博君  日期:2018-12-14








沿天目山路一直往西,过了留下集镇,再往西南方向一拐,就进入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平坦狭长谷地,这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和山”地区。这条静谧得有点出世的绿谷,北靠小和山,南倚午潮山,因被两大森林公园合围其间,自然环境绝对是得天独厚的。

小和山环境这么好,距离市中心也并不算远,但奇怪的是一直以来总给人有些偏僻的感觉,所以几年之前,身边的好多朋友同事买房,都宁可去更远的闲林埠或者老余杭,也不买小和山的房子。说到底,还是因为人气不太旺。不过事实上,小和山的商品房楼盘也不多,因为这里大部分的地,都已经被高教园区征用了。

❶ 环境静美的移民之地

我们所称的“小和山”,其实包含了四个自然村,小和山村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三个村分别是屏峰、横街和石马。当然,如今这些村落早已撤村建居,村民都集中到新居住点,成了社区居民。

那天,在小和山社区党委书记郑月明的办公室里听他讲述小和山历史,中间走进一位年轻的社区干部,拿着一叠文件咿里哇啦地跟他说了一通完全陌生的方言,弄得我很好奇:莫非这月明书记不是小和山本地人?

郑月明当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过他除了会讲留下的方言,还会讲一种温州洞头那边的方言。他说:“我们小和山四个村的老百姓,有百分之七八十平常都是讲温州平阳洞头一带方言的。”原来,现在的小和山乡民,祖上都是从温州移民过来的。“大概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最早过来的时候,整个小和山除了有少量的绍兴移民外,基本上就没人了。”

说来惭愧,我在西湖区工作也快三十年了,之前有听说过个别村的村民是外来的移民,但整个小和山地区的乡民都是温州移民的后代,这我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不过仔细想想,小和山的乡风民俗,还真的跟周边其他地方有些不同。除了保留了温州的方言之外,这里的乡民们还将浙南的一些生活习俗也沿袭了下来。比如西湖区的其他农村,家酿米酒一般都是乳白色的,而小和山这几个村的村民则习惯酿制深红色的红曲米酒,还有咸肉、酱鸭等的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可别以为小和山的移民史不长,这里就只有迷人的自然山林风光,而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了。事实上,这里的历史遗存并不少。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半个世纪前,在小和山和石马一带还可见大量的石碑石人石马,因为这里有某个朝代一位宰相的“天官坟”,还曾经引来过不少盗墓者,但是这“天官坟”的具体位置谁也说不上来,结果盗墓者挖开了山上的许多老墓,仍是遍寻不着,最后只得作罢。至于石马村的村名是否由此而来,却不得而知了。

杭州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崇利老师则提及了另一处历史遗迹,他说在他们的校园里有一口井,据当地老人说,当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饮过马。 而这个校园古井的所在位置,正是当年的石马村。诸如此类的遗迹,在如今小和山地区的几所高校内其实还有不少。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历史遗迹因为缺乏考证与史料记载,不仅未能得到很好的存续,甚至大多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消亡湮灭,只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中留下了一个个神秘的背影。

❷ 盛极一时的森林公园

改革开放之前,小和山仿佛还是一片颇为闭塞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乡民靠山吃山,主要以种植茶叶和黄泥笋为生,在地势平坦处也兼种一些水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这片宁静的山谷,村民们开始外出打工,几个村也通过集体建造厂房出租的方式引进了不少企业。据郑月明介绍,仅小和山村,当时就有钣金厂、生产锅巴的食品厂、为五丰配套的包装塑料厂以及牛蛙养殖场等好几家企业。

当时,有一位建材公司的老板想在小和山办个外贸服装厂,现场考察的时候,他爬上了食品厂的房顶四处瞭望,看到周围的景色如此美好,觉得在这儿搞旅游开发应该大有前途,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强,于是将浙江明日投资有限公司的老板引荐到了小和山。

当时一股“旅游热”正在兴起,宋城、未来世界落户转塘。在考察了小和山的环境后,明日公司老板当即决定在此投资开发建设森林公园。1993年,一座占地面积达5000多亩的小和山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公园内不仅有高档宾馆、木屋别墅、人工湖、蒙古包、跑马场,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笑迎天下客”的弥勒佛,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当时我在区委办工作,兼任着西湖区报道组的组长,辖区范围内有这么重大的一个旅游项目建成,自然是要宣传报道的,为此还曾不止一次地赶到小和山,去森林公园采访报道在那里举办的许多赛事活动。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跳伞比赛和摩托车越野赛,还都是国际性的赛事。

1992年进入小和山村委会工作,曾担任过三年村委主任的张加荣,家就在距离森林公园几百米的地方,忆及当年的盛况,他记忆犹新。“那时候来这里烧香的人特别多,一车一车的,都是外面来的。特别是到了年三十夜里,十二点多了,还都是烧头香的人,香火很旺盛的。”

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小和山森林公园的开办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因为这个森林公园,进出的道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森林公园的大门两侧,商业用房建起来了,当地村民有的在这里开店,有的进公园就业,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挣钱的机会,谁不高兴呢?

但没过多久,森林公园里的那座大佛就被拆除了,原因据说是没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从1995年起,这里的经营开始每况愈下,原本盛极一时的小和山森林公园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了。

❸ 高教园区的艰难起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浙江提出“科教兴省”战略,杭州的下沙、滨江、小和山、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萧山五大高教园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1998年12月,浙江省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关规定,明确高校可以举办民办的二级学院。这一政策令许多高校跃跃欲试,当时的浙江科技学院前身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就表现出了很强的意愿,但是这所与德国合作共建的大学老校区面积只有160亩,他们想办二级学院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而这个时候,风光不再的小和山森林公园也正在寻找新的出路。一个有办学的资质和经验,一个有支持办学的场地和情怀,这种互补的优势使双方甫一接触,就很快达成了合作。1999年10月,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获准自筹资金组建民办二级学院,于是双方合资成立了小和山高教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按股比等量出资成立理工学院。小和山地区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就此在这片幽静山谷中正式开建。

与此同时,另一所民办大学也在小和山诞生。1999年12月,民盟浙江省委和浙江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浙江国信求是科教实业有限公司,向浙江省原蚕种场租用300多亩场地和5万余平方米房屋,开办了全日制的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小和山高教园区正式启动建设,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之江专修学院等一批新的高等院校也开始陆续迁入,一座风光秀丽、林泉辉映的高教园区这才雏形渐成。

2003年9月,杭州外国语学校从教工路整体搬迁至小和山高教园区。与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租房租地办学的方式不同,杭州外国语学校是通过正式征地的方式来获取发展空间的。郑月明介绍说:“为了这次搬迁,杭外征用了小和山、屏峰和留下部队茶场的几百亩土地,其中光我们小和山村就征了百余亩地。”

然而,发展的过程并不顺利,此后园区内的几所院校经历了多次的更名和撤并。2001年,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03年3月,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并入浙江科技学院,建立二级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2006年8月,省政府又决定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终止办学,由浙江教育学院全面接管;2009年6月,杭州外国语学校进行体制调整,整体划归浙江教育学院管理,成为浙江教育学院的附属中学;2010年,浙江教育学院改制并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校名称变更之频繁、隶属关系之错综,足见办学之路艰辛曲折。

❹ 办学带来的旺盛人气

昔日偏僻的小和山蜕变为高教园区,过程虽然不乏曲折,但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带热了这片幽静山谷,带来了旺盛的人气。

2001年,浙江工业大学在小和山建成屏峰小区后,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小和山村和屏峰村的村民们终于“洗脚上岸”,全部迁入新建的小区,成了坐拥一幢幢“小洋楼”的社区居民。

环境改变了,小和山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然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以前我们的收入主要靠山上的茶叶跟毛竹,挣点钞票很辛苦的;现在不一样了,待在屋里收收房租,日子过得不要太好了!”家住屏峰新村的阿兴婶对此感触良多。她说,她们这个小区位置蛮好的,背靠屏峰山,穿过留和路,对面就是浙工大,所以教师学生过来租房的特别多。

那时我的家人正从事着餐饮行业,听说小和山建起了高教园区,我们也曾专程赶去考察。在刚刚启用不久的浙江工大屏峰校区门口,我们看到一拨一拨的学生围在流动小吃摊前,那个闹忙啊,当即决定在校门附近租房开店。于是那几年,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乘公交赶往屏峰,去那儿与开小餐馆的家人一起过周末。浙工大门前的小道虽然十分泥泞,但依旧阻挡不了学生潮带来的旺盛人气,各种小吃铺、服装摊、台球桌、游戏房鳞次栉比,尽管颇为杂乱,却充满了亲切的生活气息。

住在马路斜对面屏峰山脚下的阿兴婶,也是正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别看这个撤村建居后新建起来的屏峰新村规模并不算太大,但人气却特别旺,小区中央主干道的两旁,房东们纷纷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沿路的底层房屋出租给各路商贩,开起了各式各样为生活配套的小店,比如小餐馆、小超市、水果店、杂货铺等等,甚至还有专门针对外来租客的无人洗衣房,一个七八平米的小间里放着几台洗衣机,只要投进两块硬币便可开启一次,消费者定位真是相当精准。阿兴婶的房子虽然位置稍微差点儿,距离主干道有点远,并不适合开店,但这幢四层小楼也从来没有空闲过,除了最顶层留给自家居住、最底层的厅堂留作公用外,其他楼层都被阿兴婶租给了浙工大的师生。

“有一对小夫妻是浙工大的老师,双职工,好像刚刚来这个学校工作,还没分到房子。其他几个都是浙工大的学生,这些伢儿家里经济条件都蛮好的,嫌学校的集体宿舍太吵,就住出来了。我们的房租虽然没他们开店面的收得多,但想想已经蛮满足、蛮心平了!”

❺ 浪漫小和山的美好明天

在屏峰新村的西边,一个规模更大的撤村建居小区也在差不多的时候建成,这就是小和山社区。因为距离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几所高校都不远,这里很快也成了周边院校学生的生活聚集地。

相比较屏峰新村,小和山社区的开放度似乎更大,因此聚集了更多的特色餐饮店。久而久之,这里竟自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一条街”,既有传统的火锅店、烧烤店、饺子坊,又有现代的奶茶店、西饼屋、甜品房,还有山东煎饼、温州肉丸、天津包子等数十种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引得大批美食爱好者慕名从杭城的四面八方赶来大快朵颐。

每当夜色降临,小和山社区道路两旁的各色餐饮店里的璀璨夜灯就会渐次亮起,漫步在人头攒动的美食街上,一张张年轻飞扬的脸庞中,还会不时闪过一个个头发卷曲的脑袋,这些肤色黝黑的留学生让这座山乡新村平添了一丝国际范的气息。

小和山人变富了,生活方式也变得时尚起来了。从前一吃过晚饭,村民们就会窝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到隔壁邻舍家里串串门、聊聊天。现在环境改造得越来越好了,许多成了“城里人”的村民都开始爱上了散步运动。去哪里散步呢?小和山有的是好地方。如果是在白天,就去小区后背的山上,一百多公里的西山游步道,往西南可以走到古荡,往东北一直通向龙坞。不过,当地人更爱的,还是晚饭之后去边上的大学校园里走走,快步行进在改造得花园一般的校园里,看看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还有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心情都会莫名地舒畅。

如今的小和山,有了“浪漫和山”的美名,这里不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交通和配套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地铁三号线已经开始建设了,而且我们这里还要建一个地铁总站,总共涉及土地200来亩,听说这个总站还是一座‘地铁医院’,就是专门维修地铁的地方。”对小和山的未来,郑月明充满了憧憬。他说,目前整个小和山地区还没有大型的商业中心,当地群众和院校师生购物、休闲和娱乐还不够便利,为此,小和山、屏峰和横街三个社区已经联起手来,将三家经济合作社的98亩百分之十留用地集中到一起,正在开发建设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

而在屏峰新村的西北角,一座风格独特的“东信·和创园”已然英姿初展,园区内的红砖厂房上涂满了标语,与文艺范儿十足的现代主义建筑混搭成趣,吸引了近一批文创与科技类企业在此聚集,成为杭州文化艺术的展览、展示中心和又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