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陶学锋被组织任命为博物馆的筹建负责人。当时筹建博物馆困难众多,压力大。据她回忆,她找到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向他陈述了市里想在2009年10月前建好博物馆的这个决定,希望陈馆长能为博物馆的筹建出谋划策。
可意想不到的是,陶馆长一去就被泼了凉水。陈浩馆长一听到这个决定,认为一年七个月的时间里白手起家建立一个博物馆是不大可能的事。
▲杭一棉旧址上重建的中国扇博物馆
但是根据领导要求,这个任务要坚决完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陶馆长从无到有开始了筹建工作。
当时面临几大问题:
◆1. 是没有博物馆的陈列策划方案
◆2. 藏品匮乏
◆3. 人员和经验缺乏,尤其专业人员缺乏
◆4. 时间紧迫,只有短短一年七个月的时间
陶学锋馆长首先解决博物馆陈列策划方案的问题。她找到了国内著名的博物馆策划专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物及博物馆系严建强教授。
据严建强教授回忆,他初一接到这个项目,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通常来说,博物馆的策划是先有藏品后有陈列策划,而且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的策划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当时三大博物馆的展品也没有,场馆建设也还在进行当中,一切都是零起步,这些对陈列策划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困难。不过在以陶学锋为首的博物馆筹建组再三恳切邀请之下,严建强教授被筹建组坚定的信心所打动,最终还是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红雷丝织厂改建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博物馆没有藏品是不行的,接下来解决的就是藏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筹建组立即组建了三个征集小组,分别是刀剪剑方向、扇子方向和伞方向。
工作人员有从张小泉剪刀厂、王星记扇厂、天堂伞厂等单位抽调的骨干力量。在博物馆首任馆长陶学锋和严建强教授的带队下,深入全国各地征集藏品。由于当时博物馆只是筹建,没有正式的单位名称,严建强教授说征集组一行刚开展征集工作时,还差点被人认为是“骗子”。
▲2009年3月征集组前往苗家征集
后来经过与对方的交流,打消了对方对征集组身份的误解,并且认为严建强教授这个“骗子”学问很高,不像是真的骗子。此人就是后来捐赠了刀剪剑博物馆200余件藏品的皇甫江先生。皇甫江先生与刀剪剑博物馆的缘分也就从此开始了。
▲桥西土特产仓库改建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
博物馆筹建人员很多是博物馆的门外汉,陶学锋馆长说她当时就是通过建立专家组的形式,较好的解决了经验缺乏这个问题。
如果是涉及建筑修复问题,就听取浙江省古建院和浙江省考古所的专家意见,如果是涉及展陈设计的就听取浙江省和省外的展陈设计方面的专家意见等。
筹建时间太紧迫,很多工作都是交叉进行,所有的工作都被要求提前衔接,做好预先计划,每个人都加班加点。“白加黑,5+2”是当时真实情景的写照。
在开馆前一个月,博物馆现场仍然还是一片“工地”。陶学锋馆长邀请浙江省内多家博物馆馆长来工地查看,所有馆长对于我们如期开馆不持乐观态度。
可是陶馆长当场就表态:一定要争取如期开馆!在开馆前的最后一个月,在当时参与筹建的一个工作人员的本子上可以看到,每天完成的工作计划不是一条、三条,而是十几条,每完成一条,就在本子上划去一条,工作太多,需要靠笔和本子来帮助记忆!
▲2009年9月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展览布展
2009年9月27日,开馆前两天,展厅仍然在热火朝天的布展、施工,所有能上场帮忙的工作人员全部上场,做好任务分工,不分昼夜彻夜而作,最终确保了29日博物馆的如期开放!
许多参与筹建的工作人员,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时所有人都抛弃了个人的小家庭,全心全意为博物馆的最后会战拼搏,奋进!
▲开馆前宣传与开馆典礼
严建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由衷赞叹,博物馆筹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高效率、高执行的风格,实在令人敬佩!这是在陶学锋馆长这样的人物的带领下,才诞生了这样的一个奇迹,使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实现!
▲一期开馆前和开馆后广场情况
2011年在陶学锋馆长的带领下,还继续筹建了工艺美术博物馆和手工艺活态馆。
▲红雷丝织厂改建为二期工美馆
博物馆群不断壮大,积极有力的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群的建立,对运河申遗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对地处运河西岸的桥西老工厂、老仓库进行了有力的保护。
▲二期征集调研
此外,博物馆群的建立还对杭州市的老字号进行了保护和宣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现场展示的空间,为杭州城北老百姓提供了新的文化消闲选择,提升了杭州城北的文化区域价值。
▲二期工美馆评获第十届全国十大精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