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内容已无从考证,但崔护写诗的地点是明确的,在唐朝都城长安的南郊,用现在的话说,与杭州吴山的宝成寺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史书上也没有找到崔护到过杭州的记载,没有他在吴山上题诗的史实记录。如说诗题中的都城,那是唐代的西安,杭州到南宋时才成为都城。
那么,苏东坡这首诗为何会刻在杭州吴山的岩石上呢?
岩石上苏东坡的诗,是明代朱术珣依据拓本重刻的,诗上“感花岩”三个字,也是朱术珣所书,诗两旁的“岁寒松柏”为明代书法家吴东升书写。明代人将这首诗刻在吴山宝成寺附近的岩石上,可能是认为诗题《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中的释迦院就是杭州的宝成寺。因为宝成寺在晋天福年间初建时,名释迦院,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寺。清代阮元在《两浙金石志》注释中就认为,是“好事者”因杭州吴山宝成寺旧称释迦院,所以将苏东坡的诗刻在宝成寺旁的岩石上。
对杭州吴山来说,与唐代这首名诗的相涉,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一段错位的粉红色回忆,但也使杭州人多了一件可谈论的风雅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