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新巷子里再现老杭州,西湖边百年老宅重生记
来源: 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作者:上城报  日期:2019-01-30


走进直饮马井巷42-102号门就是李志明的家。40多平方的空间里摆放着一张大床,地板是新铺不久的大理石,阁楼间是淡色的木质栏杆,看上去很是清新淡雅。不过,这些家装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让李志明高兴的是,两年前,家里终于有了两间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


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在高楼林立的杭州闹市间,竟隐藏着一处没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老宅楼,这一藏,还是大半个世纪。


李志明生于直饮马井巷,长于直饮马井巷。改革开放那年,他正好20岁,印象中的老宅周边还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所以,当时白墙黛瓦几幢老宅在韵味西湖边也并没有显得很“违和”。他说,小时候每到傍晚时分,就会看到袅袅炊烟从屋顶头升起,夏日吃过晚饭后,街坊邻居们便会从家里出来,手拿一把蒲扇,搬个小凳聚到巷子里乘凉谈天。


和李志明家一样,不少老杭州人就是这样度过一个个岁月春秋的。改变发生在90年代。1994年前后,上城区延安南路向南延伸,1997年,西湖大道启动扩宽工程,随着西湖申遗成功,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秀美湖泊为圆心,西湖圈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十年间,上城高楼拔地,展现勃勃生机。而直饮马井巷,这片距离西湖千米不到的百年老宅虽坐拥着“黄金地带”,但基础配套却明显落后。那时候,周边小区楼里家家户户装上了空调、天然气、抽水马桶和电冰箱新“四大件”,而李志明家常备的用品却还是蒲扇、提桶、痰盂和煤饼炉。蒲扇是夏天乘风凉用的,提桶则是下雨天屋顶漏水时要在室内接水用的。


这种没有空调、只有电扇,做饭用煤饼炉,上厕所用痰盂这样的巷子生活从李志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2016年,上城搭乘G20杭州峰会的东风,大力开启危旧房治理工作。直饮马井巷、馒头山社区、思鑫坊、严官巷……一处处皇城根儿下的杭州老建筑得以整治改造,且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杭州味道。而改造后,最受益的,就是住在里头的原住民。


“改造之前大家其实都想往巷子外逃,外地人每个月只要付500元、600元的租金,扛着行李就能住进来。改造之后好了,当年搬出去的老邻居又都搬回到了巷子里,还有居民自己开起了民宿嘞。”


仅仅25天,迫切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的直饮马井巷居民全部再改造签约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短短数月,直饮马井巷在改造中“华丽变身”,房屋结实了,从木质结构变成了砖木混合结构,危房警报解除了;房子变漂亮了,成了江南院落。而且,家家户户有了厨房和卫生间。



至此,李志明和他邻居们“倒痰盂”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房子虽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但格局还是墙门里的老样子,出了自家门,转个身,就是一起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家。到现在,“新房子”已经住了两年了,李志明还经常念叨着“真好,真好呀”。他说,房子改造后,幸福感大大提升了,房屋外新设计了小院子、小花园、自行车位,有些一楼架空层改成了公共空间,摆上桌椅,晚饭过后,当年的那些“老面孔”依然会搬出竹椅聊聊天,只是舒适度,大不相同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