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三年(1133)的二月,赵构本是“诏飞即以兵赴行在”的。“以兵”,就是带了常胜的岳军到杭州让皇帝瞧瞧,当然,应该只是英模代表。“即”是马上,这也是宋史上赵构召见武将时不曾有过的记载。
但紧接着,赵构又变了,要岳飞先去虔州平“叛民”。估计岳飞也有点小脾气,他回奏赵构:天都热了,弟兄们穿了冬衣,怎么去南面打仗(“而飞言军无春衣”)?于是,赵构“诏江西、广东、湖南三漕臣济其”,大家帮岳飞一把吧。
这么一来一去,农历“夏四月”了。岳飞才率了两万四千将士,转道浙江龙泉,打进了江西,打败了彭友,这话一说就到了五月。打了胜仗的岳飞在“听旨时”,还是想着赵构的召见,刚准备去江西当安抚大使的赵鼎说了:前线军事吃紧,“虔贼既平令岳飞以全军往岳(州)鄂(州)屯驻”,于是诏书下来,岳爱卿你赶紧回鄂州吧。
此时的岳军,就驻扎在萧山进化一带,有欢潭为证。此潭在大岩山的西面,一个以“欢潭”为名的村子的西口。潭的直径3米,深约1米,至今潭底仍有泉眼咕咕。
(欢潭)
这正是农历的六月,南方燠热,将士苦渴,一潭清泉,确实带来了欢乐。欢潭附近,至今有“岳驻村”等地名,可见岳家军在此驻扎并非一日,应该是“平贼”后班师而归的从容驻扎。欢潭的西面不到十里,是滔滔浦阳江,江面开阔。岳飞将士,若是顺水而下,也就半日,即可到达京城临安(杭州)。
后来的南宋中兴四大将,岳飞资格最浅,农民出身,家有薄田,温饱无忧。这样的农家子弟读了一点书,能自愿报名参军,本身就是一种博得功名的人生取向。但打了胜仗,说好的召见、赏赐,全不算数了,岳飞的不痛快也是肯定的。
据《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后来赵构总算见了岳飞一面,这已是大秋天。“帝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以赐之,并授予岳飞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后改神武后军都统制。”皇帝亲笔题词并做成大旗,这在南宋史上是既无前例,后无来者。这一面旗子后来一直在岳飞的军中飘扬,一打出,金兵往往是望风而逃,“岳家军”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岳飞画像)
不过,看官注意,这授予岳飞的三个官衔,有两个“南”字,一个“后”字,这多少也体现了高宗赵构此时的内心。也就是说,从1131年改年号“绍兴”开始,金兵在中兴将领们的猛力反击后,一度停歇了战事。赵构在秦桧的影响下,也有了与金国议和的打算。但是,这对于家乡已沦陷的岳飞来说,心里肯定不爽的。
有关秦桧,本篇不做铺开。但要不是后来金兵又气势汹汹打来,估计,岳飞早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不过,这一次打来的不是真金兵,是刘豫部队,也就是北方伪政权齐国的大将李成。李成与湖北的地方武装杨么联手一气,顺长江而下,连续占了襄阳等六个郡。
这时候,大战方针就不是各将领随机应变自己说了算了,全要朝廷决定。赵构要岳飞备军迎敌。岳飞说,现在不是备战啊,是要打过去,襄阳六郡是我们的要地,不能丢。赵构接到岳飞的奏章,一看,又是烫手的蕃茹,脑袋“嗡”的一下又大了。他问旁边的赵鼎:本家,你说该如何?赵鼎倒是一个很明大义的人,他说,“(长江)上流(的)厉害,无如飞者”。
这是绍兴三年(1133)的年底,史书相当简练,简练到了不留一个把柄给你。当然,赵构听懂了,赵鼎是说:在座的没有一个能比岳飞更了解长江上流的事了。于是,赵构大度地将前线的指挥权授给了岳飞。
不过,赵构和所有的专制政权一样,想的是赵家天下的稳定,并不在于国土的缺失。赵构一激动的授权,与岳飞一激动的领旨,分歧就此大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