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清泰街—— 一条承载太多记忆的老街(二)
来源: 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作者:滨江美刚  日期:2019-03-20

大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作者就读杭州教仁街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家搬到了佑圣观路(佑圣观路小学附近)上,一住就是20余年,直到佑圣观路加入旧城改造的行列,家才搬离。现在走在清泰街上,读着"英俊的年轻人"和"老牛"等发表的帖子,倍感亲切。本期转载本文作者“滨江美刚”对清泰街回忆的第二部分。


丰禾巷


丰禾巷口有面店并且自己摇面。还有一家木瓦结构低矮的老式茶馆,茶客们在这里饮茶闲谈,交流市井新闻,茶馆门前空地是停黄包车的地方,旁边有家白铁店做白铁水桶之类东西(杭城水井多)。


有时这里来了一个卖小糖人儿的担子,用彩色糖做出吹哨儿,大刀,公鸡,猴子打拳,老鼠偷油等等,顾客都是小朋友。


有时这里会来一个卖面粉人儿的担子,有时木偶戏担子,也有圈个小场地江湖卖艺的赤膊耍起大刀,也有猴子变把戏的,猴子穿着戏服会自己打开箱子戴上面具和帽子。


有时也有卖泥人的,会叫的泥老虎。到了晚上这空地经常有卖梨膏糖的,小锣声和雪亮的汽油灯引来了不少老老少少围成一个圈,"小热昏"起劲介绍梨膏糖的种种好处,还当众将几味中药锉成粉末现场做起梨膏糖售给众人。


有时也有卖钢针的,将一个小木箱敲得砰呯响,然后用个亮晶晶的钢钳子夹住钢针在木板上挑着快速退行,钢针发出动听的响声,又拿起4-5枚钢针向木板投去,钢针居然都整齐地立在木板上,众人纷纷掏钱购买。


有时这里还有变戏法的。巷口周围还有水果店杂货店裁缝店皮匠摊等。当时杂货店最热闹就是过年的时候,卖小烟花,小鞭炮,火药纸,小玩具,洋片儿之类的东西,生意很好,小孩把压岁钱就用在这里了。


丰禾巷里住着三个高中同学,那时上学喜欢叫上同学一起走,"小个子"吴同学家墙门很深很深,走一个来回,估计离学校也不远了。

当时杭州有名的邵南堂中医(内科)就在丰禾巷内,诊所就在家里。前面就是当铺弄和瓦灰弄,丰禾巷穿出,就看到英国人梅滕更办的广济医院了(1869,浙二医院前身)。完全的西式医院,里面还有产科,杭州很多小孩在这里出生。医院附近有几个出名的中医,皮市巷内有中外科余步卿(1913-1976),据说穷苦人来看病不收钱。当时医生的医德极重要,医生尊重病人,病人敬重医生。医院对面是中医儿科詹子翔,家中四代行医(詹志飞,詹起翔,詹子翔,詹起荪)。医院后面,就是钱学森的家。医院的贴隔壁是树范中学(杭九中前身,其地盘1960年划归浙二)。


佑圣观路口

佑圣观路口是有名的景阳观酱菜店最初地点,路口有一家照相馆,一家"四明画室",还有一家花人儿店,一家协昌祥蜡烛店。


蜡烛店自产各式蜡烛包括龙凤花烛在内,店后院有作坊,店主姓S。蜡烛店在街上共有2-3家。


佑圣观路里面有座"佑圣观"。还有一座建于明朝的崇文书院(1599),今天很出名的胜利小学就诞生在这里,早年的老师如黄埔先生等等年纪普遍都比较大,学校木刻版画能刻印出老师的形象等等艺术品发给小学生们。


附近有一个青砖二层的中西式建筑那是有名的痔疮专科陆奇医生的家和诊所,旁边有马正兴衡器厂,杭州早期的磅称生产于此。边上还有做木桶木盆的店,这种木制东西是每家必备的。近代有名文人施蜇存先生(1905-2003)的故居在水亭子,他是上海华东师大的教授早年与鲁迅先生还有过论战。这儿附近有一个习武之家,客堂里摆放着不少古代兵器,主人好像叫冯斌。


佑圣观路口有三件事印象很深:


1、是母亲经常让我去景阳观酱菜店(走到佑圣观路口,穿过清泰街马路即是,店铺设曲尺型的柜台,犹如鲁迅小说《孔乙己》里孔乙己常去的酒店,柜台与我一样高,手擎上去,才能将小碗递到店里的伙计手里)买"辣蜜"(即红辣酱),2分钱一小勺,近一小碗,回来就着青菜,特别下饭;

2、是老父下班饭后喜欢抽支烟,老母就常到路口杂货店给老爸买三五根烟备着(家里穷整包烟买不起);


3、蜡烛店后面是我们的一个学习小组点,经常在里面三五个同学围着一张方桌一起做作业。


梅花碑



近代有名文人施蜇存先生(1905-2003)的故居在水亭子,他是上海华东师大的教授,早年与鲁迅先生还有过论战。这儿附近有一个习武之家,客堂里摆放着不少古代兵器,主人好像叫冯斌。


再往前就是梅花碑了,旁边就是军阀孙传芳的衙门,还有练兵的大操场(现赞成宾馆一带)。据说孙有时会骑马出来,他的一条腿好像有点拐。辛亥革命后此处为民国省政府,1912年孙中山来杭作行宫。


 

梅花碑附近的丝绸公司里的图书馆和理发店是我常到的地方。因为老爸在丝绸公司工作,堂而皇之进去是不成问题的,借上一本小说,看上个把小时是十分惬意的事。理发店是丝绸公司职工开的,接待我们是理所当然的。记得老爸带了我们几次就让我们自己去了,理发师瘦高个,喜欢拿我们小孩开玩笑,常常弄得我们很尴尬。


九曲巷口


九曲巷口有远近闻名的王永隆锡箔庄,至少是三代名店了(王荣焕,王连宝,王福年),双开间门面二层楼,锡箔的制作需人工捶打玉石研磨以光亮无花者为上品,店堂的柜台终端立着出自论语的"慎终追远"四个金底黑漆大字,凡店里出去的银洋上面都有毛笔签过字的印记以表诚信。每逢清明和冬至顾客很多,可见当时人们对祖先的虔诚。


除王永隆锡箔庄比较出名外还有陈元隆等几家规模小一点的。隔壁是银匠店,电料店和新新文具店。


九曲巷口还有一个皮毛的公司,门口有霓虹灯和光滑的水门汀地面,有点洋派,后院晒场很大,好像是上海人开的,当时浙江还有很多野兽可猎(此处不知是否乾隆时有名的"也园"?据说"也园"里面树石玲珑亭台错落,场地很大,可惜民国时消失)。


巷内有二个庙,一个庙叫轩辕宫,杭州第一个话剧社团诞生于此,还演出过杭州早期第一部话剧,后来此处成为轩辕小学(即以后的九曲巷小学)。还有个庙在50年代初变成居民会堂,再后来成为市三医院一部分。九曲巷口在近代还有一座九庙曲。

马路对面就是孟大茂香糕店,此店源于绍兴发在杭州,当时已有帮工6-7人,白米白糖海盐芝麻做的香糕还有蛋包和小烧饼已成特色,顾客来购买时店里总用黄毛纸包成长方形一包,上面附一张店名红纸。香糕店左右边有祥和酱油店,陈得利理发店,钱西良牙科诊所(据说从日本学成归来),聚源兴米店和米仓(大店,门口经常停着运米的马车),张小泉剪刀店,久大碗店(前店后栈,大店),钟表店,吴氏茶叶店(祖籍安徽茶叶世家),金华火腿店(也卖鲞),炒货店,天寳雨伞店,糖果店等等。


严衙弄堂口有一个西式3-4楼的建筑好像是一个杨姓人家开的文具公司(香烟公司?)门口有霓虹灯。


街上也有几家水产品店,新鲜黄鱼、乌贼、牡蛎、蚶子等每斤大约0.15元左右。西北风起就卖湖蟹了,每两小的5分钱大的8分钱,当时1斤有16两。店门口上方,挂起一只很大的湖蟹灯笼,家家户户都会买些。


说到水产品,从前每到鱼汛期,杭州的黄鱼、带鱼、乌贼、梭子蟹是吃不完的,价格也就1角多点1斤,每家桌子上都有这些菜。当时丰禾巷进去"千古一人庙"拐弯,就是茅廊巷菜场,整个菜场都是鱼腥味。


甲鱼并非宴会和喜庆时用的,杭州人喜欢把甲鱼与大蒜一起蒸,只是身体虚弱时用来强壮身体的,上不了大台面,价格也就几角钱一斤。


孟大茂香糕店的鸡骨头香糕,瘦瘦的,脆脆的,后来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个味,老大房的样子也不一样,更没那个味。


街上有三家大的中药店:承志堂门面如河坊街的胡庆余堂,泰山堂格局如中山北路张同泰,大元堂门面为白色高墙石库门。这些大中药店货源充足品种齐全。承志堂的位置在佑圣观路和九曲巷的中间,以前里面有鹿园养鹿。


   


城头巷口


城头巷口有宁波汤圆店,良友米店,灯笼店等。


第三医院在城头巷附近,有四次上医院印象很深:

1、趴在老爸的背上,被老爸驮着送入急诊室;

2、侄女晚饭间烫起了手,前呼后拥进了三院;

3、就是送二妹上三院。

4、女儿就在第三医院出生。


以前缩在城头巷里的第三医院现在是鹤立鸡群了。


城头巷的位置,据说就是杭州的城门头。城头巷看似平常但不简单,1953年有户人家搞清洁卫生,清出了7百斤多废纸旧书账本,以几分钱一斤卖掉。无意中引起国家重视,原来是极重要的文物。人民日报还作了报道,后由浙江将文物全部护送北京,这家人的祖上叫吴煦(1809-1872)在上海组建并督带洋枪队(常胜军)。城头巷,还是沪杭甬铁路工会和杭州总工会的地点。


  

城头巷口对面是金鸡岭,金鸡岭其实没有岭,原为南宋的皇城根。由于一场火灾,剩下一根烧焦的旗杆,所以清泰街的这一段也叫焦旗杆"。


当时的章家桥边有布店,麻袋店。桥下面的河里还有不少小鱼,环境自然,河里有船来往很繁忙。桥边有临河茶室。


桥另一边有个庙。


道元巷口附近还有一家单间门面景阳观酱菜店,后面有作坊,景阳观由寿达清1907年创办,先开在佑圣观路,前店后坊。


金鸡岭煤饼店是我们必去之地,煤饼供不应求,常常排队,在"哐铛,哐铛"的声响中,将新鲜出炉的煤饼搬回是经常的事。去金鸡岭买煤饼是一件大事,有条件的带上一辆"备轮车",我们出发金鸡岭常常由老母去借一辆三轮车,三轮车很忙,要不断地去探察,一看停在那里,才去借,匆匆而去,急急而回,唯恐耽误了别人的大事。三轮车进墙门到家,要经过三个天井,每过一个天井都有一个石坎,托着轮子翻上去翻下来,唯恐将煤饼震破,艰难的岁月。


1984年春节前,杭州章家桥菜场前排起了买菜的长队。摄影 吴国方


石牌楼


可惜,石牌楼的牌坊,记忆中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


  

照片是石牌楼粮站,再往前就是石牌楼了,大概就是古城门所在,这里有一家高墙石库门的元泰酱园店,是大店,专买酱酒油醋,整条街大约有4-5家酱园店,大的店拥有成片的大酱缸而小店也有5-6只。


石牌楼往左走二百米就是美国人办的蕙籣中学,校长是美国人叫葛列腾,老师中也有不少美国人。紧贴的锅子弄里还有蕙籣小学,二校相通建筑相同,蕙籣小学还附设幼儿园,周边小孩多数毕业于蕙籣。49年后中学更名为杭二中,小学更名为新光小学,后又更名为建国一小,最后更名为时代小学。时代小学至今比较好地保留着当时主楼原貌,非常珍贵。而杭二中内几无遗存,仅有一个很小的楼即当年的惠德图书馆还没有拆去。小学对面还有一座气派的洋楼,至今还在,是一个有名中医的住宅好像叫何少山(中医女科)其家中行医好几代了。


高中沈姓同学就住在石牌楼口,他家门口是个鞋铺,常去坐坐,颇有印象。


从石牌楼往右走,到城站也不远了,当时上海游客到杭州来很多,回去时都会带上杭州小胡桃,香榧,龙井茶叶及一根走山路的竹手杖在此地上车。


城站傍边就是二七电影院,它是杭州早期的电影院之一,创办人姓徐。


石牌楼附近还有最早的基督教会"崇一堂"。建于1866年, 原址在清泰街77号,就在铁路医院一带。


石牌楼笔直行就是清泰门外了(也称螺蛳门外),一直可以到江边,以前这里也可以看钱江潮。


十字路口附近还有一家有名的悦采芳南货店,从猪蹄筋香肠香肚西湖蒓菜到蜜饯什么都有供应,蜜饯是自产的非常好。


隔壁就是老南安酒店供应糟鱼,青鱼干,酱鸭,千张包子,荷叶粉蒸肉,红烧乌贼,油炸白条鱼,猪头肉冻等下酒菜。


街拐角处有一家打铁铺。除此之外街上还有香烟摊,洋袜摊,小书摊等等,位置相对固定。也有流动叫卖的如卖山北盐炒豆的背着一大布袋豆子,挑着担补碗的,磨剪刀的,补洋铅桶的,阉鸡的,卖晾杆的,卖柴的,卖门儿布的,卖玩具纸风车的,卖竹子小玩具的(如竹子的小椅子,小纺车,竹蜻蜓等,竹机关枪等),卖飞蝴蝶的(这种飞蝴蝶用纸,橡皮筋和竹做成,可以飞到高高的承志堂墙顶),卖菜的,卖叫哥哥的,卖鸡卖鸭的,卖热芋头的,卖热番薯的,卖热玉米的,卖水红菱的,卖扒老菱的,卖土贴(黄泥螺)的,卖捣尾巴螺蛳的,黄昏时叫卖河鱼河虾的等等应有尽有。到了晚上有敲着竹筒的馄饨担,糖粥担,担头挂只小油灯。还有卖热白果的,边卖边唱:"现炒热白果,香又香来,糯又糯"......


现在清泰街已经变成一条全新的大街,都是高楼大厦和车辆,旧时的踪迹几乎找不到了。


历史的画面已经过去了,它是一个城市的回忆,也是一种宝贵财富。


勘误说明

上期文章发布之后,收到热心读者的留言,指出了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再次一一列出,恳请指正。

1、民国成立后拓宽清泰街,将清泰街从荐桥西延至中山中路,新建水漾桥,在清泰路与光复路交界。光复路原是小河,抗战后,拆桥填河建路。新水漾桥北有老水漾桥,至今还有老水漾桥巷。

2、三座银楼与民生路之间有古旧书店,值得一提的。

3、清泰街城头巷口,是南宋荐桥门所在,金鸡岭城头巷是南宋东城墙。东河是南宋东城河。

4、教仁街,今邮电路。教仁街小学是邮电路小学前身。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