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口对杭州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它位于复兴路东南端,指的是白塔岭以东原来江边的小桥外街至化仙桥一带的区域。旧时在白塔岭有龙山闸,闸口的地名也是由此而来的;闸口刚好是在老复兴街的一个大转弯处。这里百年前就是杭州城里交通、工业的发源地。
清光绪年间,这里有了浙江省最早的营运铁路江墅线,闸口至拱宸桥;铁路1907年通车,沿当时杭州的老城墙外,由南而北设闸口、南星、清泰、艮山和拱宸五个站;闸口当时是起始点,后来还曾作为浙赣铁路车站。钱塘江大桥没有通车时,运往浙东、浙南、浙西的大量货物都是在此通过水路转运的。清末铁路闸口机厂也建在这里,建于1929年的闸口电厂是当时杭州最大电厂,民国时这里有煤、油专用码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白塔公园。
· 白塔老照片 ·
193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携妻林徽因来到杭城,对白塔做测绘、调查,兴奋地发现了五代吴越国建筑的遗传密码。
公园的核心是白塔,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现存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这是古人描绘的白塔,这里是古杭州货运的主要河道,也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龙山闸所在;早在南北朝始,这里就成为外地人由钱塘江进入杭州的港埠,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他们从这里下船登岸,那时白塔在这里起到了航标的作用。
· 闸口电厂正在铺设江底电缆 ·
· 闸口发电厂 ·
· 闸口机务段 ·
· 喧闹的闸口火车站 ·
· 闸口老照片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闸口火车站是最喧闹的地方,杭州知青上山下乡都要从这里出发,开始遥远而艰辛的征程;如今闸口站早已不用,但扳道房、道岔、信号灯上,依稀能让当年的老杭州们回想起这里送别的情景。
图片:滨江美刚
1968年12月23日,到1970年10月25日,杭州一共发送了25趟北上黑龙江的知青列车,其中,除第一第二趟奔赴黑龙江抚远的在城站火车站(即现杭州火车站)、第三趟在南星桥车站发车外,其余的都在闸口启程,它们被称为知青混编直达列车。
1969、1970两年中,赴香兰、铁力、嘉荫、宝清、鹤立河、梧桐河、依兰等地农村、农场和兵团的知青,一批接一批地挥泪北上。到1976年止,全省赴黑龙江的知青总数达8万人,其中不仅有"老三届",还有66、67、68三年由小学升入中学的毕业生(俗称"新三届"),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三年中,仅抚远县就先后接收了三批杭州知青共1381人。
· 如今铁路已是公园的一景 ·
图片:滨江美刚 · 白塔公园全景 ·
如今这里还可以看见保留下来的闸口火车站堆场,标志建筑龙门吊,其中一座龙门吊还改造成了登高望景的好地方;台阶最高处,西面能远眺雄伟的钱塘江一桥、六和塔;东面可以眺望白塔;风景分外的好。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