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有两位杭州人,和意大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位叫李之藻。李之藻,字我存,又字振之,号凉庵居士等,隆庆五年(1571)出生于杭州一个低级武官家庭。李之藻的先祖是南宋抗金名将李宝。万历二十二年(1594),李之藻考中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考中进士,并且在殿试中获得第二甲第五名(总排名为第8名)的好成绩。万历二十九年(1601),在北京工部任职的李之藻在初次拜访利玛窦时,被利玛窦挂在房间里的世界地图所深深吸引。利玛窦对着世界地图,向他讲解了欧洲人所获得的世界地理新知识,叙述了自己从欧洲来到中国的路程,介绍了经纬度知识及其测量方法。这位官员大为折服,但他觉得利玛窦带来的地图太小了,于是他建议利玛窦重新修订,第二年,这幅给中国人带来全新认识的世界地图绘制完成,这就是著名的《坤輿万国全图》。
除了利玛窦以外,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当时还有很多位,比如比利玛窦更早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那不勒斯人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 S. J. 1543-1607),曾经来过杭州,还写下了几首在杭州的汉语诗,可以看出这位传教士深厚的汉语功底。
万历三十九年(1611),新受洗入教的李之藻因父丧返回故乡杭州,邀请传教士到杭州开教。于是新任耶稣会中国传教会会长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意大利西西里人)派遣郭居静(Lazare Cattaneo,意大利托斯卡纳人)前往杭州,在杭州开教的过程中,又一位杭州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名字叫杨廷筠。
杨廷筠,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出生于杭州的一个官宦之家,字仲坚,号淇园。在加入天主教之前,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读书、科举、做官。23岁成为举人,26岁考进士,历任江西安福知县、监察御史、光禄少卿等职。
杨廷筠对西方的科技兴趣不大,但是对天主教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宗教著作主要有《天释明辩》、《代疑篇》、《代疑续篇》等。他对天主教的理解,以及他调和融会儒家和天主教的尝试,主要见于这些著作。他真诚地相信天主教本来就与中国的圣学道统相通,称西方传教士为“西儒”,在自己的天主教著作中多次提到“吾儒”,有学者因此称其是一位“天主教儒者”。杨廷筠对杭州的天主教事业贡献甚多。据中外资料记载,他在杭州修建了4所天主教圣堂和小教堂,其中一所后又重建,即今中山北路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