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9年之后杭州的北城残墙才拆除建路,道路东起环城东路北端接艮山路,西到环城西路北端连天目山路,因处于城区北侧,便起名环城北路;杭州的城墙最早的记载是隋文帝开皇九年罢郡置州,杭州之名始此,州治初设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艮山门是十大古城门之一;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门内有顺应桥,俗称坝子桥,故而也名坝子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城,门毁。至正十九年将城外展三里,在保德国门故址得建艮山门。艮山门一带,宋元以来个体丝织与机纺作坊遍布,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是中外的"杭纺"主要产地,故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谣,艮山门于民国初期因筑路拆除,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但艮山门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泛指环城北路。
南起莫衙营,北至环城北路,如今仅剩北端的天赐里,清名粪箕兜。《武林坊巷志》丁丙注:粪箕兜,西出头营,南通马路,北有元宝荡。明释本源住新庵。旧时,杭城东北郊庵堂庙宇不计其数,有钱人家借庵庙修来世,甚至消夏避暑的别墅亦冠庵名。大多建在城郊之间,入世寸步,出尘咫尺,享受天上人间两边烟火;粪箕兜附近就有万寿寺、七宝林、德宁庵、新庵、只园庵、药师庵、天花庵、孝慈庵等;抗战前,一个叫童田茂的老板在此建房24间,取名"天赐里"。建国后,东面建了丝绸印染厂,后改名喜得宝公司。
从天赐里往西,穿过建国北路有一地名木庵,原来这里有寺庙木庵,初建起名半亩居,清顺治初,里中周氏兄弟溪芷、溪筠辞官迎母归养于此,故又叫孝慈庵,庵内有放生池,风篁绕户,《半庙凤篁》为东园十景之一,诗曰:
地有茅庵深复深,青琅疏影澹禅心。 萧疏月白出清磬,戛击风和调素琴。 半庙静生池上韵,数竿凉动水边阴。 到门佛面如相识,一个枯僧何处寻。
孝慈庵重建几次,规模也是不小,还种了古樟三棵、挖了井,光绪五年巡抚梅启照凿新横河,汇东、西、中三河,河面上木排众多,孝慈庵也被逐呼为木庵,1997年建住宅小区庵拆除。
木庵西之水星阁是以阁名作的地名,北起环城北路中段,南起新坝,北至环城北路;宋有慧云寺在艮山门里白洋池,广寿慧云寺,俗呼张家寺,寺中有园,有留云亭、白莲池诸胜迹,占地约10亩,园中有宋梅数十株成尤奇。明建水星阁,水星阁在白洋池上,阁呈六角形,凡三层,中供毗庐佛。水星阁的建造于杭州的辟火有关,由于杭州居民稠密,住宅多以板屋,自吴越起就多火灾。水星阁建后数百年,曾多次修缮,还曾恢复过宋张氏古迹~白洋池;62年杭州电子管厂建造厂房时被全部拆毁,仅存石碑两块。
如今的环城北路已经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道路畅通、景观亮丽、设施完备的景观大道是杭州的重要干道之一,有着现代、大气、开放的大都市气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