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特别关注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禹杭履迹
 
杭州历史上的清官——北宋胡则两知杭州
来源: 方志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正秋  日期:2019-04-09

      胡则(936—1039),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官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两任杭州太守,人称“胡公”,是北宋著名的刚正清官;晚年生活在杭州,他的墓也在龙井。1959年8月,毛泽东主席从庐山回京,途经金华,召集县委书记座谈时,对永康县委书记说:“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毛泽东主席还称赞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的为官政道

胡则,据《宋史》卷299《胡则传》载:“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才气。以进士起家。”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登进士第,为许田县(今河南许田县)尉,以幹自闻,补蕲州广泽宰(县令),又补宪州(今山西静乐县)录事参军。当时,北宋正与辽、西夏交战,需筹运粮草至边地前线。河东转运使索湘命令胡则担任后勤,“送刍粮”为一月计。而胡则认为仅备一月粮草,恐怕不够,于是他告诉转运使索湘说:“为百日备,尚恐不足,奈何为一月邪?”但增加粮草的运送,需要奏请朝廷批准。转运使索湘感到胡则运送百日粮草的建议,是正确的,他表示钦佩,希望他立即进京面奏圣上。因边战大事,太宗皇帝立即召见。《宋史》本传载:“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太宗)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材)?’命记姓名中书。”准备提拔重用胡则。战争的发展,证实顾胡则的正确预料,结果相持了三四个月时间,最后打败了西夏的入侵。由于战争的胜利,索湘又升为右谏议大夫兼河北路转运使。胡则也由他的推荐,在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升任秘书省著作佐郎、佥书贝州观察判官事。贝州在当时属河北路管辖。河北路一带是北宋抗辽的前线地带,这一带百姓各种劳役十分繁重,胡则建议索湘改由当地驻军承担驿、递的运送任务,为当地百姓减轻了劳役负担。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他升任屯田员外郎(六品官)提举江南银铜场铸钱监,力图解决朝廷“钱荒”之事。胡则亲自到池州永丰监视察检查。他做了两件事,深受监吏与矿工的赞扬。一是朝廷早在景德四年(1007)规定,每年五、六、七月,因夏天天气炎热,下诏每天开工半天。而天丰监的铸钱炉工仍然开炉铸钱,陪同胡则巡视的监吏却十分得意地讨胡则欢心,胡则脸色顿时阴云密布,并严肃地对监吏下令说:“明日起即按朝廷诏令减半开工。”二是次日,监吏送大礼给胡则,胡则十分忿怒,拒绝并把礼品拂落在地。第二天,他到实地调查,按朝廷规定,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铸钱千文,重五斤。而永丰监却减少了铜的比例,监吏等贪污了数万斤铜。这怵目惊心内幕被揭露出来,全监上下纷纷要求严惩赃吏。监吏知道犯法重罪,立即向胡则投案自首,全数退赃,要求请死。而胡则反复思考,如何处理知罪悔改的办法,把监吏等所退的赃铜,作为“羡余”输入国库,也给监吏戴罪立功的机会。经过胡则对铸钱监的整顿,有利于“钱荒”的缓和。

胡公庙里的胡公塑像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胡则以礼部郎中出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次年五六月间,一艘满载货物的外国商船“遭风至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且告食乏,不能去”。船工与商人看见船只残破的样子,发财梦被打破,不停地呼救。当地港口“爱莫能助”。他们找到正在琼州视察的广南西路转运使胡则。胡则考虑“睦邻抚远”是朝廷的国策之一,不能见死不救,就下令由琼州府给外国商船“贷钱三百万”。琼州府吏却怕夷人行踪无定,难守信用,以“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为由,不肯贷钱,怕负责任。胡则对府吏说:“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并表示责任由他承担。幸而外国商船恪守信用,“已而偿所贷如期”。据范仲淹《胡公墓志铭》载:“后夷人卒至,输上之货十倍其贷,朝廷省奏而嘉焉。”胡则这次行动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胡则调任福州知州。此时,他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令官田授劵(田契类)百姓耕种,每年只缴纳两次田税,夏税收钱,一般每亩四文四分;秋税收粮,一般每亩三斗,受到佃农的欢迎。不料,在仁宗天圣二年(1024),福建路转运使方仲旬向朝廷建议,把租给佃农的官田出卖得租钱,可得三十万缗,可盈国库的厚利。结果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这种既交税又交租的办法,仁宗又怕违背先祖遗制而举棋不定。胡则到任福州不久,就接到了官府佃户既交租又交税的文书,使他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为此事,他立即奏书朝廷,不报,连续三上奏书。在奏书,他指出反映百姓疾苦是地方官的天职,言辞甚为尖锐。据范仲淹《胡公墓志铭》说:“公奏之,未报。(奏)章三上,且曰:“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意思是朝廷不听从),刺史可废矣。”这份奏书总算起了一半作用,仁宗虽没有收回成命,但下诏减半征之,而民始安。百姓十分感戴胡公。


两知杭州,不为私积

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五月,胡则由知福州官拜右谏议大夫,移知杭州。这是他第一次知杭州,至天圣六年(1028)初。明道元年(1032)八月,他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适逢江南大旱,农业欠收,百姓饿死者甚众。胡则上奏,请求永远免除江南各地的身丁税钱,尤其是他家乡衢州、婺州的身丁钱,得到朝廷批准。衢、婺二州百姓怀念胡公的恩德,每户画像奉祀之。

明道二年(1033),他以刑部侍郎知杭州。景祐元年(1034),以兵部侍郎致仕。南宋《乾道临安志》卷三《牧守》对他知杭州的评价是:“少有清名,尚风义,真宗、仁宗擢用焉。”南宋《咸淳临安志》卷六十五《列传》记载较详细:“胡则,字子正,少倜傥负气格。初,吴越间不设贡举,儒风几息。(胡)则独搜经史,属文词,及归朝(指吴越国归北宋事),遂登端拱二年(989)(进士)第,践更中外,凡四十七年。”称赞他在朝廷内外为官四十七年之久,被人称为刚正清廉之官。

据范仲淹《胡公墓志铭》载:“(胡)则性至孝,丁母忧,庐于墓侧以终纪,有草木之祥。……(胡)则富宇量,笃风义,临时得法外意,轻财尚施,不为私积,士大夫咸称之。”并把胡则长子胡楷,从知睦州调到杭州,任命通判,以便侍奉老父。宝元二年(1039)六月,年七十七卒于私第(在杭州)。天子(仁宗)闻而悼之,进(升)一子官,遂葬钱塘县履泰乡龙井山地。好友范仲淹撰墓志铭。南宋初封显应侯,建庙祀祭,据清代学者翟灏等撰《湖山便览》载:“婺之宦学于杭者,每岁必相率谒庙下。俗称胡公庙,在十八棵御茶园附近。

胡则两知杭州期间,常与友人游西湖,访高僧,同唱酬。一次,他到上天竺寺,访问高僧慈云大师,作诗一首《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和桂子》:“孤峰耸高桂,千载同一日。秋气正飞霜,天风落丹实。纷纷宝砌傍,颗颗露珠密。始自月中来,又从骊颔出。香浮古佛刹,光照高僧室。吴越饶珍异,金玉非俦匹。尝咏贤人诗,未载史臣笔。至矣天竺山,山灵诞奇物。”

胡则致仕(退休)的那一年,他的好友范仲淹因直谏郭皇后不宜废事,触怒宋仁宗,被贬出知睦州(治今建德市,今属杭州市)。范仲淹在钓台下建造了严子陸祠堂。邀请胡则吊念严子陵祠,范仲淹亲自陪同胡则瞻仰了祠堂。胡则赋《题严子陵祠堂》诗一首,范仲淹也赋七言诗一首《答胡侍郎则》。

胡公墓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南宋高宗亲笔御书 著名画家李公麟绘制——《南宋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石碑》 2024-12-26
湘湖望族|护湖功臣何氏家族 2024-12-24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