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碑,又号“梅石双清碑”。此碑本非刻于南宋时期,但其所刻主题却是南宋德寿宫旧物,此处一并介绍。 这德寿宫在南宋初年属兴礼坊境,因有望气者说此处地旺,有郁葱之祥,被秦桧看中,请为府第。秦桧死后,其宅邸又被退政的高宗占去,改名德寿宫。孝宗退政,又居于此,改称重华宫。后又改慈福、慈寿等名号。度宗时,割德寿宫苑囿之半建道观,即宗阳宫。故相关记载多见于《宗阳宫志》中。 这“梅石双清”之梅,便是前文所述之宗阳宫中的“德寿梅”,画梅者为明末清初的画家孙杕。杕,字子周,号竹痴,工行草飞白,善竹石花卉。如若此梅真枯死于崇祯初年,则孙杕画它时,它已奄奄一息,垂垂老矣。此古苔梅历经数百年沧桑巨变,枝丫间饱含风霜之气,实在比新梅更有生命感。
又有芙蓉石,高丈余,玲珑苍润,宛似芙蓉,与古梅同为德寿宫旧物。写之者为明代画家蓝瑛。瑛,字田叔,号蝶叟。其画山水取法宋元,自成一格,为浙派巨子,尤工画石。有好事者将两画刻于石碑,题曰“梅石双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经两次来看此梅花碑,当时杭州的官员善迎合圣意,便将这梅花碑和芙蓉石都运到了北京,同时临摹了一块留在杭州。乾隆有首《题梅石碑诗》云: 临安半壁苟支撑,遗迹披寻感慨生。 梅石尚能传德寿,苕华又见说蓝瑛。 (宋时苔梅久萎蓝瑛画梅镌于石。) 一奉雨后犹余润,老干春来不再荣。 五国风沙哀二帝,议和嬉乐独何情。 现在,这碑留在了北大未名湖畔,芙蓉石则置于北京中山公园,而杭州的这块临摹的碑则在文革初被毁。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