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路255号(老门牌379号、381号),如今是老字号“广合顺”的商铺,但是,这处房屋的原有身份是:美纶绸庄旧址。美纶绸庄旧址为沿街二层四开间楼房,建筑面积为918.43平方米。当年的房屋主人是湖南同乡会,美纶绸庄的几个股东是在此租房开店。 前身是恒丰绸庄 美纶绸庄与恒丰绸庄有渊源关系。恒丰绸庄曾是杭州四大绸庄之一,其旧址保存完好,就是今天的中山中路18号(老门牌48号、50号),为双墙门楼房。抗战爆发前,恒丰绸庄是多人合股经营的企业,后来在日伪时期担任杭州维持会副干事长的谢虎臣也是股东之一。 1937年12月24日,日寇铁蹄临近杭州,大多数商人都关闭店门逃离杭城,时任杭州市商会会长的谢虎臣却伙同王五权、陆佑之等人前往武林门,迎接日寇军队。日军进城后,吩咐谢虎臣尽快成立“杭州市治安维持会”。12月26日,杭州市治安维持会成立,高懿丞任干事长,谢虎臣任副干事长(实际负责的就是谢虎臣)。不久,谢虎臣等人就将恒丰绸庄从清河坊搬迁到商气更旺的羊坝头(也就是今天的中山中路255号),并将店名改为“德丰绸庄”。 今年85岁的潘鹤龄是1941年进德丰绸庄的,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现在的‘广合顺’商店,当年就是德丰绸庄。我进德丰绸庄后做了两年学徒,满师后就一直在德丰绸庄工作。当时,负责绸庄日常经营事务的是章子华经理,‘德丰’的股东谢虎臣等人很少来绸庄。谢虎臣偶尔来一次,也是坐自备人力包车来店,耀武扬威地走一圈。由于日伪统治初期杭城不少绸庄都关门歇业,所以,德丰绸庄占了便宜,生意不错,加上谢虎臣是出名的汉奸,也没有发生过有人来店敲诈的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德丰绸庄股东中因为有谢虎臣这样出名的大汉奸,其他股东都认为企业前途不妙,所以决定卖掉德丰绸庄。1946年4月,宋炳生等人出资买下了德丰绸庄,并将店名改作“美纶绸庄”。但是,宋炳生只经营半年多时间,又将“美纶”转手让给了陶志彬等人。 美纶的经营特色 陶志彬、马菊如、朱永康、毛松庆四人于1947年初买下“美纶”后并没有改变店名。陶志彬(1908-1982)就任“美纶”的业务经理,主要负责进货工作。今年 65岁的陶炯是陶志彬的儿子,他向笔者介绍了其父亲的简况:“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由于家境贫寒,15岁就去当学徒。后来,长期做绸布运销生意,主要是将杭州个体机房织造的绸布销往南京、上海等地。多年的辛苦劳作,才有了一些积蓄。后来,我父亲就与几个朋友共同接盘美纶绸庄。” 潘鹤龄经历了从德丰绸庄到美纶绸庄的转变,又迎来美纶绸庄的新主人。他说:“当时,我们‘美纶’的职工都将宋炳生接手的时期称为‘前美纶’,将陶志彬等人接手的时期称为‘后美纶’。无论前后,‘美纶’的生意都还是比较兴旺,没有受商店转卖转手的影响。”潘鹤龄说,这是因为“美纶”已经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有自己的目标顾客。即使换了店主,“美纶”的经营特色都没有大的变化。 “美纶”最显著的经营特色是:走高档化的道路。美纶绸庄以销售绸缎呢绒为主,兼营棉布,其中绸缎呢绒占全部资本的70%,棉布(大都也是高档货)只占30%。前来购买的顾客几乎都是富有阶层的人士。“美纶”还长期实行幅度比较大的“柜川”制度,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提成制度,哪个职工卖出的货多,他拿到的“柜川”就多。潘鹤龄说:“那时,我每月收入大约是三四石米,其20%是工资收入,80%是‘柜川’收入。这种提成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员工推销商品的积极性。” 使潘鹤龄最难忘的还是“美纶”股东对员工的生活帮助。潘鹤龄说:“我在美纶绸庄长期是光棍一个,吃住都在店内。1948年,我回绍兴老家结婚,婚后夫妻俩都来到杭州,但是没有自己的住房。我将住房困难的事向股东陶志彬作了反映,他马上 说,‘你就住到我家来,我家有空的房子’,于是我们夫妻就安家于陶经理在火药局弄的房屋,与陶家做了长期的邻居,一直到2001年房屋被拆迁为止。” 潘鹤龄认为:“美纶”在经营上有特色,加上股东与员工的关系比较融洽,所以,“美纶”的生意一直比较稳定,员工也有满足感。 江华市长说美纶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社会风气崇尚简朴,高档奢侈的商品少人问津,美纶绸庄生意一下子清淡下来。当年7月,“美纶”的劳资双方召开一次业务检讨会,研究如何改进经营方式。会上,双方的注意力渐渐集中到这样一个现象:店内的绸缎呢绒生意逐渐减少,棉布增多,棉布的销售已占全店营业额的60%。于是,劳资双方在会上协商改变商店原来“走高档化道路”的营业方针,商店经营面向广大普通市民,并确定今后经销商品以大路货的龙头细布、士林布、小国民元斜、元哔叽等为主。 由于当时其他绸布商店都没有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经营方针,所以“美纶”的经营方针改变后,立即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光顾。1949年10月至11月,美纶绸庄的营业额创下了该店开设以来的最高历史纪录,月销售达到了3000匹(以龙头细布为折算单位),其中棉布的销售占到了总营业额的70%以上。由于营业旺盛,美纶绸庄在年终结账时,除了开支,及资方股利外,尚有盈余140匹。 1950年5月22日,江华市长在杭州市一届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如果资方能诚恳积极的把许多不合理制度加以改善,不仅工人的生活得以逐步改善,而且资方也必然有利可图。又如美纶绸布庄,经劳资共同研究,改变经营方针,面向劳动人民,销路增加,再加以人事调整,会计制度亦较健全,去年年终结账盈余一百四十匹。” 美纶绸庄的现象也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1950年5月24日,《浙江日报》发表一篇近2000字的专稿,对美纶绸庄的良好经营与高义泰布庄的经营困难,作了对比报道,指出了改变经营方向、经营作风的重要性。但是,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一年后,美纶绸庄却在杭城商界消失了。 1951年6月15日,“美纶”、“九纶”、“老大纶”、“天源”、“开泰”等五家绸布店联合成立“五联棉布公司”,以“五联”作店名,下设3个门市部,美纶绸庄经营门店被取消,“美纶”的店名就此消失。后来,另一家老字号“广合顺”搬进美纶绸庄旧址,一直经营到今天。 文章原名《美纶绸庄——中山中路25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