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特别关注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禹杭履迹
 
明知道金被灭,下一个就是自己,南宋为何还要与蒙古结盟?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吴启雷  日期:2019-04-24

这是一个东亚大陆纵横捭阖的时代。仿佛放大版的战国历史的再现。


01

历史定律


金政权是女真人建立的。女真人发自东北;蒙古政权是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来自蒙古高原。


女真人不堪忍受统治草原的契丹人所建立的辽政权压迫,当然,也因为辽政权在圣宗和道宗两朝将军事资源大量投掷于蒙古高原,两重原因影响之下,女真人起兵反辽,并于1116年建立政权,国号为金。其国号大意有金胜铁之意。毕竟契丹之名,其本意为镔铁。


金政权与南方的北宋政权在1120年达成协议,结成同盟,联兵灭辽。虽然这一过程有点坎坷,但是双方在1125年灭辽成功。


而此后的历史,大家也比较清晰,金人在灭辽半年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不久,便两路伐宋,继而在1126年冬攻入宋都开封,1127年春掳掠开封皇室、臣僚、军民约20万人北上,史称“靖康之变”。此后,宋金之间持续交锋,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双方停战后,宋金之间才维持了相对长期的和平,而双方疆土大略——如下图:


南宋时期地图


金政权立国之初,以及初入主中原之时,其政治中心在黄龙府。其核心利益大抵在吉林-辽宁一带。这一地区是金人龙兴之地,金人长期在此经营,根基雄厚。


从金帝谱系来说,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其统治中心基本都在东北。


只是,海陵王完颜亮是一个特例,根据《金史 卷129 佞幸 高怀贞传》记载,海陵王人生有三大志向:


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


不得不说,海陵王是一个真性情的汉子,从即位之初便有混一天下之志。


海陵王正隆四年(1159)他命画师混在出使南宋的使团中,回国后将南宋临安景色绘制于屏风之上,并将自己的形象绘制在临安的山头。


根据《大金国志》卷14《海陵炀王》记载,海陵王还在屏风上题诗曰:


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

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首诗也被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记,只不过诗文的内容略有变化,岳珂《桯史》卷8记载说: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内容略不同,但主旨思想大同小异,都是要立马吴山第一峰。


正因为海陵王有混一天下的意思,故而在他即位后,欲将统治重心从东北迁移至更适合中原,甚至更适合统治全中国的地方。


所以,根据相关的史料,我们不难看到,海陵王时代金人迁都中都,也可以看到海陵王时代,金人营建、恢复开封旧城、宫室……


这些记载,虽然都是因海陵王伐宋而来,但也反映了金人逐渐将政治中心迁入中原的意愿。


而实际上,若纵观国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塞外民族若要入主中原,其关外政治中心必须迁徙至中原地带。金人之前的拓跋鲜卑便是典型例子——其从代地迁都至洛阳,全面开启其汉化过程。


迁都有利之处便在于此——可以更有效地对中原进行管控;而迁都的弊端也非常明显——政治中心的南迁,必然会对北方草原的管控力度下降,继而造成北方草原崛起的不可控。


拓跋鲜卑居代北时,北方草原时刻处管控之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柔然崛起,时而寇边。加之六镇地位的下降,自北魏迁都洛阳开始,北魏一朝北方边患、北方兵变战乱就没停止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北朝,直至隋文帝时代才有所好转。


 南朝刘宋与北魏对峙图


历史就是这么有规律,发生在拓跋鲜卑身上的事儿,也会在完颜女真身上重演。


金人立国于东北。东北的地理位置可以形成对蒙古高原的侧翼包抄,可以对草原进行有效管控。或者退一步说,起码可以实现有效的防御。但迁都北京后,对草原的管控毕竟有明显下降。


金人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却也无可奈何。这并不全是政治中心南迁所带来的问题。实际上,即便是辽国时代,辽国以草原政权,居于草原,其对于西北和蒙古高原上的各种游牧部族,也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前文提到的辽圣宗和辽道宗两朝,辽国对北方乌古、敌烈等游牧部族长期战争,最终导致国力衰落,金人崛起。


以草原民族特性,中央政权若以直接的军事占领,实施如中原一般的郡县管控,其成本过高,无法承受;若仅以羁縻方式进行管辖,则必然会出现控制不稳,貌合神离,甚至是时顺时叛的尴尬局面。


金人无力直接管控草原,于是金人便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从中挑拨,以行分化瓦解,羁縻管控之意。


这套法子辽国当年也对金人用过。但挑拨各部关系的结果,貌似很完美地削弱了对手,而长久看来,一旦各部觉醒,大家发现,矛盾的真正集中点并不在本民族之间。


金人的战略可以取得一定成功,却无法长久实施。而在实施过程中导致的血海深仇,必然会有现世报的那一天。成吉思汗的父亲便在部族仇杀中身亡,他难道会忍气吞声一辈子而不反抗金人吗?


而当北方游牧民族团结起来,貌似强大的金人因为丧失了对草原的控制权,也只有依靠燕山幽云一线的长城来进行防御,这种防御非常被动,并无效果。


后来的明代土木堡之变是个典型的例子。明代貌似建立了完善的对北卫所防御体系,而实际上蒙古军队却可以在各城防要塞、卫所之间来回机动,整个明代北方边防便是个大筛子,到处漏水,到处透风。


因此,我们可以将蒙古灭金看成是金灭辽的历史翻版。这种历史的再现,甚至连双方的盟友选择上都有极强的相似性。


02

居的态度


这是个纵横捭阖的大时代。


辽金对峙时代,东亚大陆上有辽、金、北宋、西夏四大政权。


金蒙战争时代,东亚大陆有金、蒙、南宋、西夏四大政权。


在金蒙战争开始之初,蒙古以弱小一方,攻击强大的金国,他们需要盟友的支持。而在当时的政治地理中,蒙古能够选择盟友,无非就是南宋和西夏。



南宋嘉定七年1217,蒙古骑兵三人渡淮河至濠州,递交成吉思汗国书,希望与南宋合作,联蒙灭金。但南宋自觉事态重大,又曾有北宋末年联金灭辽的惨痛教训,将之拒绝。后这三人还为金人所获。


就在这一时期,金宣宗抵抗不住蒙古的打击,从北京迁都开封,进一步退缩。


根据现有史料来看,宋廷对于是否联蒙灭金的态度相当谨慎——殷鉴不远,至于联金灭辽的惨剧,宋人时刻不敢忘。


因此,在金蒙开战后,宋人虽然已经敏锐察觉到金人在蒙古打击下风雨飘零的事实,但前门送狼,后门迎虎的教训还在,尽管宋人有积极地收复失地,灭亡金人的冲动,但在是否与蒙古联合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


蒙古政权兴起之初的版图


最终促使宋人全面倒向蒙古的因素大抵上有两个:


其一,金国人自己搞不好与南宋关系。金在暮年,每与蒙古交战不利,辄欲南侵伐宋,欲取偿于宋。


此外,金人还盲目自大,觉得自己总比南宋强。


《金史》卷119《完颜娄室传》就记载金哀宗这么一段话:


北兵所以常取全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我实难与之敌。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


甚至在金哀宗被蒙古军队压迫得从开封逃到蔡州时,还幻想着金将武仙、武天锡集结数万军队,“集大军与上会于饶风关,出宋不意,取兴元”。

相关内容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二) 2024-05-08
古今西湖名人缘|湖上寓居忆姜夔 2024-05-08
马黎:乾隆帝又来杭州刷存在感了,这回发现的诗跟他吃早饭有关 2024-05-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