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三墩蒋村人,自古就是钱塘人
来源: 钱塘往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袁长渭  日期:2019-04-26

       我在蒋村街道工作过,也和三墩镇打过不少的交道,几乎全部打过交道的三墩蒋村人都认为自己是余杭人,这是一个误区,今天我要撰文更正,三墩蒋村人,自古以来就是钱塘人。

   


       首先从钱塘县的历史说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钱唐县,当初秦始皇南巡会稽郡, “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说明了一点,钱唐县是秦始皇设立的,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汉朝元封五年(刘彻当皇帝),也就是公元前105年,天下有十三州,会稽郡辖26县,属扬州管辖,其中包括了钱唐县和余杭县。(《杭县志稿卷二——九》)。


       王莽当皇帝时,九州之内有县2203个县,有360个县叫亭,钱唐县也就改叫泉亭县,余杭县没有改名。

       汉朝会稽郡议功曹华信发起在今西湖之东,建筑捍海堤塘,他因时制宜,以挑土得钱的办法鼓动居民参与筑塘,因此筑成的海塘也被称为“钱塘”,让钱唐县和钱塘县有了一定关联。

       三国时,孙策、吕布、袁绍和袁术之间,在钱唐、乌程(今湖州)和余杭等地发生战争,说明,那时候钱塘县和余杭县是并存的,相互是邻居。(《杭县志稿卷二——十四》)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时刘道真任钱唐县令,写下杭州第一部地方志——《钱唐记》,里面讲到的都是关于钱唐县的山水地理和特产之事。

      南齐时,钱塘县为吴郡首县,吴郡辖12县,其中就有富阳、永兴(萧山)和余杭等县,吴郡归扬州管。

       陈后主祯明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87年,吴郡脱离扬州,成立吴州,钱塘县升格为钱唐郡(属吴州管辖),管富阳、新城(新登)二县。

   文帝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也就是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钱塘县为杭州的首县。大业三年(607)改杭州为余杭郡,辖钱唐、富阳、余杭、盐官、武康、於潜6县。如果说三墩蒋村人在此期间是余杭人,还是有一定道理。因为这时的余杭郡就是杭州,下面还有余杭县和钱唐县等六县。三墩蒋村人是钱唐县人,属于余杭郡管辖,但不是余杭县人。

   那么,什么时候钱唐县的县名加了土字旁,改成了钱塘县呢?在唐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那时的皇帝是唐高祖李渊,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为了避讳,把钱唐县改成钱塘县。因此,六朝时期,“钱唐”是县名,“钱塘”是海塘的名称,不可混为一谈。唐朝以后,县名与海塘名才合二为一,都叫“钱塘”。

   还是武德四年(621),又改余杭郡置杭州,天宝元年(742)杭州复改余杭郡,乾元元年(758)再改余杭郡为杭州。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余杭县升望(首)县。钱塘县,会昌四年十一月(844年)升望(首)县 。至光化三年(900),杭州领钱塘、余杭、盐官、富阳、新城、临安、於潜、唐山、桐庐9县,这时的钱塘县和余杭县都是杭州下属县。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从富阳割长寿安吉两乡给钱塘县,划出钱塘、海宁各半个县,成立了钱江县,钱江县后来改名仁和县。从此后,杭州府城之内就有了钱塘和仁和两个县,也就有了“钱塘不管,仁和不收”这句古话。钱塘、仁和两县都是杭州的首县,余杭是钱塘县西边的一个小县。大清朝末年(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浙江巡抚府向朝廷上奏,要求把钱塘和仁和两县合并成立杭县,朝廷也同意了此议。

       据《杭县志稿》中记载,钱塘和仁和真正合并的时间在民国元年,也就是公元1912年1月22日,两县合并成立了杭县,归省政府直辖,杭州市政府是一个管理六县(含余杭县)的机构。

   

   

    与钱塘县同时共存两千年的邻县有萧山、富阳和余杭。与钱塘相邻一千年的就是仁和县,仁和县一度叫做钱江县,她的范围就在现在的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北部、余杭区东部的一部分。一千年中,钱塘县的范围始终在现在的西湖区、上城区、拱墅区的一部分、余杭区的一部分和富阳的部分地区,现在的杭州市西湖区(含三墩、蒋村)和上城区历来就是钱塘县的主要组成部分。

       讲了这么多,为什么三墩蒋村人会认为自己是余杭人呢?这又要从近几十年的历史说起。

 

       1912年成立杭县时,杭县是一个大县,余杭县是一个小县。杭县的县政府早期是在井亭桥,抗战前搬到了拱宸桥,后来搬到了临平。三墩中学为浙江省立杭县县中,那时还没有上泗中学,我们上泗人都是到三墩读初中和高中的,我的老同事张世华、苏子良都是三墩中学毕业生。

       同时期的余杭县就是现在以老余杭为中心的余杭镇、闲林镇、中泰乡、径山乡等地的老余杭,那里是章太炎的出生地,也是杨乃武小白菜冤案的发生地。五常、三墩、蒋村、良渚、塘栖、临平、乔司等地,与上泗、留下一样都是属于杭县所辖范围,不属于余杭县。

   


到了解放后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销,三墩蒋村归杭州市直辖。1959年1月,成立拱墅联社,三墩蒋村归拱墅联社管辖。1960年1月拱墅联社改名钱塘联社,三墩蒋村归钱塘联社管辖。

       同时期,余杭县建制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并入钱塘联社。1961年4月,钱塘联社撤销,上泗片的周浦袁浦龙坞转塘四个公社和祥符古荡等公社划入西湖区,三墩、蒋村、良渚、塘栖、临平和乔司等地方划入余杭,成立新的余杭县,余杭县的县治设在临平镇。所以,也就有了人们经常搞错的老余杭和新余杭,余杭县的县府不在余杭镇,而在最东边的临平镇;余杭镇上的人去余杭县城办事,要穿过杭州城,容易搞错吧。这时的余杭县范围扩大了许多倍,实际上把原来杭县的很大一部分划入了余杭县。



       钱塘县可以按照水系划分成钱塘江水系、西溪或苕溪水系。上泗片属于钱塘江水系,三墩蒋村属于苕溪或西溪水系。钱塘县有三大公路交通体系,就是杭富公路、杭徽公路(西溪辇道)和京杭国道(莫干山路、104国道),三条道路都连接杭州城。自从南宋建都杭州后,钱塘县城门外语言都和城内不一样,上泗处于富阳和萧山之间,讲自己明显特征的泗乡吴越方言;三墩蒋村和留下古荡的语言基本一致,三墩、蒋村历来和余杭县接壤,也和余杭县的吴越方言非常接近。由于近几十年古荡镇(包含西溪街道、北山街道、翠苑街道、古荡街道等四个街道和灵隐街道的一部分)的城市化,古荡本地方言已经消失,所以,三墩蒋村人认为自己讲的是余杭话,实际上,也和古荡话和留下话差不多的。



       从历史演变来看,三墩蒋村划归西湖区,就是游子回乡。三墩蒋村人作为余杭人也就只有1961年至1996年之间短短35年历史,三墩蒋村人自古就是钱塘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