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珍贵古籍化身千百”——谈到古籍影印的好处,人们常常会想起这句话。过去,为了核对稀见古籍中的一条资料甚至一个字,学者都不得不千里迢迢赶赴异地图书馆,耗时费力。影印出版,使原本收藏在少数图书馆的珍稀古籍版本,化身百部、千部,便于读者就近使用,无疑是嘉惠学林的好事。
可是,一些列入影印出版目录的古籍,很多已不是学界迫切需要的版本。
“我做图书馆采编部主任时,面对新出版的那些几百册、上千册的古籍影印丛书,经常感到很纠结:常常是丛书中2/3的内容,我们很需要,但还有1/3的内容,与其他丛书是重复的,我们已经收藏了。不买,觉得可惜;买了,又是重复。“对于图书馆来说,古籍重复影印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痛点”,身处其中的浙江图书馆原馆长、《浙学未刊稿丛编》主编之一徐晓军深有体会。
古籍重复影印为何频频出现?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出版方掌握了一些稀罕的版本,希望再“搭配”一些不那么稀罕的版本,以壮大声势;有时,是编选的角度不同,有以图书馆馆藏特色为主题的文献丛刊,有以地域为主题的文献丛刊,有“宋元”“明清”之类以时代为限的文献丛刊,有“经学”“史学”之类的专题文献丛刊,有求全的“全书”,有求善的“珍本”,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重复交叉在所难免;有时,则纯粹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这样的重复出版,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是吃不消的。”徐晓军介绍,现在每年出版的纸质图书数量庞大,即使是一家新图书馆,开馆5年后也会出现“涨库”现象——书库饱和、书架超载,对于科技类、财会类等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书籍,图书馆一般会定期“剔旧”——剔除旧书的复本,只保留一种版本,但对于影印古籍,为了保证文献的完整,则很少“剔旧”,“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出版几百册上千册的大部头,必须要考虑避免重复出版,不要占用图书馆宝贵的书库。”
从1500册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到1200册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800册的《续修四库全书》,从1000册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甲库善本丛书》到14000多册的《中华再造善本》,再到各种方志、海外汉籍,大多数重要的刻本古籍已经影印出版。现在,让读者求之不得的,主要是各种未经整理影印的稿本、抄本。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显示,该省近百家单位藏有明清至近代的稿本5700多部、抄本17000多部,其中许多是在近年的普查中新发现的,以前没有被各种古籍目录著录,更没有整理出版过。
“向社会充分揭示这些祖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当下古籍保护、整理的重要任务。”徐晓军说,《浙学未刊稿丛编》计划分5辑出版,拟收入各种稿抄本400余种,“集中影印出版未刊稿,可以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