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特别关注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武林旧事
 
周恩来总理曾五上梅家坞,对村干部提出了发展茶经济的殷殷嘱托
来源:《杭州茶趣》  作者:陈志坚  日期:2019-05-15

 1966年“文革”发生之前,国家领导人来杭州的很多,他们经常会视察走访杭州的城乡各地,关怀百姓,留下了很多佳话。其中尤以周恩来五上梅家坞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周总理与梅家坞茶农亲切交谈.jpg

周总理与梅家坞茶农亲切交谈

作为日理万机的总理,周恩来五上梅家坞,自然不仅仅是因为爱喝茶。总理其实很爱茶,也懂茶。在梅家坞老百姓口中,都知道总理在梅家坞吃茶的故事呢。总理来梅家坞喝茶,喝完了临走前,他说:“这茶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消灭’掉好。”说完端起茶杯,用食指和 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咀嚼起来。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周恩来却笑着说:“你们啊,不懂得喝茶,茶叶是凉性的,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总理的这一举动,后来被人们称为“啜英咀华”,成为“龙井茶”的又一则品茗佳话。

 

总理五上梅家坞,其中三次是陪贵宾来参观,分别是苏联最高苏 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那自然是国家外交大事。

 

另外两次来梅家坞,总理可算是专程的微服私访。而他来的目的,其实是看中了梅家坞的茶,更看中了产茶的人——梅家坞的村支书卢正浩!

 

19574月,总理陪伏罗希洛夫主席(梅家坞人提起他,都亲热地 称“伏老”)第一次来到梅家坞,亲切地和群众聊天,参观炒茶,甚至亲自上山采起茶来。这次美好的经历,给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在这一年,中共中央作出一个决定,要求每位中央领导要联系一两个农业合作社,对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搞调查研究。这个时候,总理心中立刻就想起了梅家坞,还有梅家坞那个年轻而认真的村支书。

 

1958年的元旦刚过,13日,总理就带了一个秘书,悄悄来到梅家坞。一到梅家坞,就直奔合作社办公室。不料村干部们都去劳动了,只有会计在值班。

 

周恩来坐定后,一边喝茶,一边问道:“这里有没有下放干部?”“没有。”会计回答。周恩来说:“这里太好了,我下放到这里来好不好?”

 

会计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望着周恩来,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时,得到消息的卢正浩飞也似的跑了回来。总理见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脸色发青,忙用双手握着他的手,连声关心地说:“把你跑累了,快歇会儿。”气喘吁吁的卢正浩一时还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向周恩来又是点头,又是摆手。待他平静下来后,周恩来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对他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没有把你的名字记下来,这次要把你的名字记下来了。”卢正浩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接着关心地问道:“你在山上干什么?”卢正浩说:“我在山上踏勘,准备搞今年的规划。”接着,卢正浩详细地向总理汇报了新近的打算。

 

卢正浩与周总理合影.jpg

卢正浩与周总理合影

总理听后,深思了一会儿说:“茶园本身是绿化,它是灌木树嘛! 山上面绿化,山下面开荒。这样也绿化了,也保持了水土。”卢正浩一边听,一边把这些具体指示都记在了心里。随后卢正浩又陪同总理走访了村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3时多,总理再次来到梅家坞,这次总理和梅家坞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整整聊了4个多小时。总理既仔细听取了情况,更对梅家坞的生产规划谈了许多具体的看法。最后,周总理和大家交了底:“以后梅家坞就是我在全国的工作联系点之一(另外一个是上海郊区的棉花生产合作社)。”他笑着对大家说:“我要和你们做朋友了,以后要经常到梅家坞来。”

 

总理对梅家坞的期待,是梅家坞莫大的光荣,对梅家坞的当家人卢正浩来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卢正浩除了在总理五上梅家坞时每次都参与接待外,更有过深夜被总理召见的经历。多年后,卢正浩曾经对家人回忆起这段故事:

 

那是一个深夜,卢正浩都已经入睡了。突然,窗外有人喊他了, 把他从床上叫起来,说是领导召见。于是他稀里糊涂跟着来人走了,有一辆车载着他,一直来到了杭州饭店。卢正浩感觉自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进了好几道门,最后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沙发上坐着两个人, 其中一人站起来,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实在对不起了哦,半夜把你叫到这里来了。”哦!这个时候,卢正浩才反应过来,站在他眼前的这 个人,就是周总理。他接着说:“我把你请来,是要跟你交个朋友。”总理接着说:“我有两个事情要委托你:一是你要把茶叶生产搞好!二是你要把家乡建设好!”总理又说:“我会经常来的。”第二天早上醒来以后,卢正浩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可以说,总理这样面对面的郑重嘱托,在卢正浩的心里,那是比山还重的任务!当然,也是一份必须完成的承诺!在全国不计其数的村子中,可以说梅家坞并不算起眼。但是总理偏偏看中了,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更是一种信任。总理相信梅家坞这块宝地,相信梅家坞的茶,也相信梅家坞的当家人卢正浩会闯出一条路子来!

 

事实确实如此,总理没有看错人,卢正浩的一生,都在为实现当年总理的嘱托!总理特别关心梅家坞的第一个茶叶问题就是产量不足。他多次提到如何扩大生产。就在1958年年底,卢正浩作为全国农村建设先进分子,到北京开会。总理把他和其他十来个先进请到自己家吃饭时,再次关心梅家坞茶叶的产量:“现在我们国家茶叶还不多,你们要多多增产!”

 

卢正浩回来后就在全村提出:地少就多开荒,林少就多种树。梅家坞虽然早就以产“龙井茶”出名,但茶园面积并不大,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500亩,亩产也只有30公斤左右。

 

卢正浩带领全村的老百姓,几乎年年都不断地开辟新茶园。比如开垦石荡坞滩,虽然只有区区的12亩茶园,却经历了六个年头,失败了三次才搞成功。其中的血汗辛劳,不是今天的人们可以想象的。一直到“文革”前,梅家坞的茶园已经增加到了近一千亩,可以说,卢正浩带领全村十年奋战,战果比得上祖先几百年的辛勤开垦呢。至今,梅家坞产茶量是整个杭州“西湖龙井”的三分之一,这是梅家坞的骄傲!

 

周总理第一次来梅家坞,看见给炒锅烧柴火的茶农被火烤得满头大汗,心疼地转身对社干部说:“能不能改用电炒茶?”

 

卢正浩就认认真真开始探索用电炉炒茶,最后一举成功。电炉炒茶,也是全国第一的创举。至今,梅家坞乃至杭州炒茶都已经采用了电炒的方式,这个开创之功,首先要算在周总理和卢正浩头上。

 

卢正浩研制的电动索道示意图1-电动机;2-涡轮涡杆;3-木盘;4-轮车; 5-铁扁担;6-主线;7-牵引先;8-水泥堆;9-机架;10-支架;11-主轴。.jpg

卢正浩研制的电动索道示意图1-电动机;2-涡轮涡杆;3-木盘;4-轮车; 5-铁扁担;6-主线;7-牵引先;8-水泥堆;9-机架;10-支架;11-主轴。

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炒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炒茶方法,要使用柴火,不仅难以控制火候,还会产生许多烟尘。使用柴火产生的高温环境,也让炒茶工人异常辛苦。此外,为了炒茶所需,还需要投入许多劳动力捡柴、砍柴。卢正浩请来了杭州锅炉厂厂长陈有生来攻 关,陈有生在实地考察后,经过数次实验,成功制成了炒茶电炉。随后,在卢正浩的倡议下,炒茶电炉在梅家坞推广使用,梅家坞还成立了炒茶工厂,厂内约有240个炒茶电炉。从今天看起来,电炒茶还有一大优点,就是环保。没用电炒茶之前,单单梅家坞炒茶,都要烧掉一百多万斤木柴呢。梅家坞的山,今天已经是郁郁葱葱,当年可是童山濯濯,据当地百姓的说法,兔子跑过都一清二楚。今天的青山绿水,也有卢正浩的一份功劳呢。

 

周总理曾说,茶园要向电气化、机械化发展。卢正浩除了在电炒茶上动脑筋外,还破天荒地在采茶生产上用上了索道。

 

一到采茶季节,茶农在山上采好茶叶,还得辛苦地肩挑下山。在采茶高峰期间,因鲜叶无法及时运输,茶叶品质受到了极大影响。卢正浩认识到这一问题后,就开始筹建梅家坞的茶山索道。1960年,梅家坞建成了一条总长900多米的电动索道,从三分岔顶一直延伸至朱家里, 适用于长距离的运送物料,茶忙时输送午饭和新摘的青叶,冬季茶园管理时输送肥料。这条索道建成以后,将采茶区与茶叶初制厂连成一线, 运输往返时间从原来徒步45分钟缩短到15分钟,保证了鲜叶的品质,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这条索道一直用到上世纪80年代分产到户后,才逐渐废弃。虽然现在只剩下几根水泥柱,但至今梅家坞的村民提到索道,还是啧啧称赞,觉得这种超前的东西,只有卢正浩这样的人才能想得到,才能用得起来。

 

可惜的是,像卢正浩这样一位有领导能力,也有领导魄力,更有满腔热血的干部,“文革”中也遭受了种种打击、折磨,甚至冤屈。但让人感动的是,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卢正浩在80年代虽然没有能够再回到干部岗位上来,但是他依然满腔热情地在“折腾”,要想发展茶叶经济。有人说,他卢正浩后来还一直不停“折腾”,并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想继续闯出一条新路子来,继续带领梅家坞前进!这种精神,真可以用得上屈原的名句:“虽九死而犹未悔!”我们可以相信,卢正浩这个“未悔”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当年那个深夜,总理对他的嘱托,以及他心里对总理的一份承诺!

 

至今人们到梅家坞去喝茶,梅家坞的村民依然可以向您津津乐道周总理五次来访的故事,也还在赞叹和惋惜卢正浩的传奇经历。当我们看到满山青翠的茶园、品尝沁人心脾的“龙井茶”时,应该了解在这里曾经有过的那么一段故事——这是一位新中国的总理和基层村干部的友 谊故事。这是真正的、为了共同事业的伟大友谊!

 

(陈志坚)

文章来源《杭州茶趣》

文章原名《周恩来五上梅家坞     一位新中国总理和茶乡村干部的伟大友谊》


相关内容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下)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上) 2024-05-10
【余杭风物遗迹】古桥沧桑(二)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