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兰”引客,邵芝岩笔庄的商业秘密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山中路285号(老门牌433号)才是百年老字号邵芝岩笔庄旧址。邵芝岩笔庄旧址包括沿街二层中式楼房和背街几处平房,共计建筑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造年代为1930年。 虽然,邵芝岩笔庄的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笔者在查阅相关历史档案时发现,邵芝岩笔庄的老板并不拥有自己的店屋,中山中路285号的房屋,是邵芝岩笔庄老板以每月4.5石大米的月租,租下开店。1956年8月2日,强台风正面袭击杭州,暴风雨中,邵芝岩笔庄的大梁断裂,房屋损毁严重,已无法营业。当时,马路斜对面的石爱文笔庄已经歇业。台风过后,邵芝岩笔庄就迁到石爱文笔庄旧址营业,后来,邵芝岩笔庄再也没有回到旧址复业,人们也就逐渐遗忘了这座老建筑的历史身份。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 关于邵芝岩笔庄问世的年代,目前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邵芝岩笔庄“开设于同治元年(1862年)”;第二种说法,邵芝岩笔庄“初创于清代咸丰年间”;第三种说法,邵芝岩笔庄“创业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 在改革开放年代中,曾长期担任邵芝岩笔庄经理的包国震,一直致力于搜集邵芝岩笔庄的历史资料,他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介绍了邵芝岩笔庄早年创业的相关资料。 “邵芝岩笔庄的创始人,就是邵芝岩本人。他是杭州留下人,年轻时靠走街串巷叫卖各种毛笔谋生。在多年的叫卖中,他熟悉了杭州的民风民情,熟悉了杭州的市井商情,了解了杭州各个阶层对毛笔的需求。通过几年的沿街叫卖,邵芝岩积攒了一定的资金,然后就在杭州租赁房屋,创办自己的笔庄。”包国震说:“其实,邵芝岩的创业源头还不是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而是在更早的道光年间。”他向笔者出示了一份邵芝岩笔庄在1922年刊印的文字资料,上面印着 “本号自芝岩主人创始于道光年间,精制湖颖,并善艺兰,爰颜其额曰‘粲花室’。开设至今已垂六十多年,艺苑儒林竞相延誉”等字样。可见,根据这份历史资料的记载,至迟在1850年(道光末年),邵芝岩笔庄就已经问世,当时的店名叫“粲花室”。 这份历史资料还告诉我们:到了1922年,该店的大名已经是“邵芝岩笔庄”,但是,还保留有“粲花室”的名称。当时,这家邵芝岩笔庄的地址是“浙江杭州城内三元坊水样口北首朝东石库门内”。表明“邵芝岩”很早落户在三元坊,店门是朝东的(“文革”后恢复的邵芝岩笔庄,则坐落在寿安坊,店门是朝西的)。 名贵兰花吸引顾客 早年,邵芝岩走街串巷卖毛笔时了解到这样一种风气——文人墨客大多喜爱兰花,所以,邵芝岩笔庄刚问世就与花结缘,取名“粲花室”,在随后的经营中更是特色鲜明:既精制毛笔,又精养兰花。 粲花室出售的毛笔,尖如针,齐如壁,圆如球,坚如铁,质量之优,堪称“四绝”。但是,货好还需要有识货的人。所以,粲花室内常摆有名贵兰花,招引文人墨客前来赏花,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目的还是希望文人墨客能赏识粲花室内的好毛笔。 光绪十三年二月二十日,晚清重臣王文韶前往邵芝岩笔庄看兰花。他在日记中记下了“佳种甚多,室宇清洁,盆架亦讲究,足供清玩,主人亦乐此不疲。花时客来络绎,应酬亦不惮烦”等语,可见当时在邵芝岩笔庄内,观赏名贵兰花的文人墨客的确不少,店主人(可能已是邵芝岩的儿子邵小岩),忙得不亦乐乎。 本来,像王文韶这样的大官根本就不会去邵芝岩笔庄,要买笔墨完全是下人代劳,但是,“邵芝岩”的名贵兰花,终于引来了朝廷大官,这件事本身就有不小的广告效应。 据说,当年邵芝岩笔庄曾花重金买进一株顶级名贵兰花,取名“绿云”,在店堂内展出后引起轰动,从早到晚,笔庄内人流不断,一时间成为杭州的一大新闻,大大提升了邵芝岩笔庄的知名度。 清末民初,邵芝岩笔庄的毛笔,先后获得“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奖”、“农商部国货展览会奖”、“美国巴拿马赛会展览会奖”。名气大了,头痛的事情也就接踵而来。假冒“芝岩”毛笔的伪劣产品开始在市场上不断出现。为了应对假冒伪劣,笔庄的主人请人设计了一幅“芝兰图”商标,商标画面:左面瓶中插着灵芝,右面花盆种着兰花(画的这盆兰花就是当年轰动杭城的“绿云”),寓意邵芝岩的毛笔像“绿云”兰花那样名贵。民国5年(1916年),邵芝岩笔庄向杭州工部局注册了“芝兰图”商标。从此,邵芝岩笔庄就有了对付假冒产品的有效武器。 台风吓走了老字号 民国18年(1929年)三月,杭州官巷口一带发生特大火灾,大火也延烧到三元坊,周遍的店铺几乎全部烧光。此后,官巷口一带道路拓宽,新的店铺在废墟上再建。邵芝岩笔庄的石库墙门就是消失在那时,新楼屋建成后,邵芝岩笔庄的主人(此时是第三代的邵仁山),继续租房开店。据原始资料记载,当时邵仁山是以4.5 石大米的月租租下今天的中山中路285号,继续经营邵芝岩笔庄。 在1947年7月的商业资料中,中山中路433号的邵芝岩笔庄,有资本金500万元,门市部有营业员4人,负责人是“邵仁山”(当时51岁)。然而,笔者又发现当时的邵芝岩笔庄还开办有一家小分店,也在中山中路上,门牌号为216号,资本金为150 万元,负责人是“邵克文”,他应该是“邵芝岩”的第四代(当时24岁)。 新中国成立后,邵芝岩笔庄的经营集中到总店(中山中路433号)。1956年8 月2日,杭州遭遇强台风正面袭击,邵芝岩笔庄的大梁断裂,有职工遇难,房屋无法继续营业,当时,马路对面的石爱文笔庄已经歇业,于是,邵芝岩笔庄就搬入石爱文笔庄营业。1964年12月,在所谓“进一步清除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遗迹”的口号中,邵芝岩笔店更名为“文光笔墨店”。此后,文光笔墨店的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不久又被并入马路对面的一家文具店内,“浓缩”成一个毛笔专柜。“邵芝岩”就此消失。 改革开放梅开二度 今天,邵芝岩笔庄的经营场所,其实是恒泰祥服装店旧址(老板叫江泉鑫),老门牌是中山中路496号(现在的门牌是298号)。解放以后,恒泰祥服装店因经营不善关门歇业,后来,恒泰祥服装店旧址改开集体所有制的涌金制笔店,主要制作粉刷用的排笔。 1961年,包国震被派到涌金制笔店担任经理。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当时,我们店做的排笔,不少还是出口的,通过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就在文光笔墨店被并掉的那年,我们店就将邵芝岩笔店的几位退休老师傅聘来,开始少量制作毛笔试销。‘文革’爆发后,涌金制笔店被更名为‘勇进制笔店’,继续生产、销售排笔和毛笔。” “文革”结束后,杭州商界开始着手恢复老字号。1979年,杭州市商业部门决定在勇进制笔店的基础上,恢复老字号“邵芝岩”。包国震获悉此消息后,马上带队前往传统制笔基地——湖州善涟考察,并通过多种方式,从当地制笔厂聘请来十多名怀有绝技的老师傅(其中有当年邵芝岩笔庄派出的驻厂代表)。 毛笔制作有五大环节,老师傅进入梅开二度的邵芝岩笔庄后,每个环节都有了高手把关。不久,笔庄又推出了“尖、圆、齐、坚(健)”的优质毛笔。同时,包国震又从历史资料中搜寻出“邵芝岩”当年的商标图、包装用纸图等,在继承和创新中设计出新一代商标和包装纸,完善了“邵芝岩”产品的品牌形象。 1981年3月,包国震争取到“小额出口贸易权”,为邵芝岩笔庄的“芝兰图”优质毛笔直接出口,打开了通道。1983年,国家商业部下文,将“邵芝岩”所产毛笔 列为全国六大名牌之一。梅开二度的邵芝岩笔庄,名声比过去更加响亮了,所产毛笔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986年,邵芝岩笔庄创汇27万余元,1987年创汇33.5 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大数字。 如今,包国震虽然已经退休,但是还非常惦念着梅开二度的邵芝岩笔庄,希望百年老店的“邵芝岩”品牌能做得更强大、更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