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浙江文丛0857-0862:…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史林春秋
 
张海鹏:说说历史有什么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日期:2019-08-05

“历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过无数遍的问题,总是有人提出来,可见这个问题是有生命力的。前些年,某大学校长问历史系主任,历史有什么用?弄得历史系主任哭笑不得。我曾出过主意,只要这样说就可以:全世界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一定要有出色的历史系,敝校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请问要不要建设一流的历史系?那位历史系主任听了,觉得这个回答好。

  历史有什么用?既好回答,又不好回答。历史能当饭吃吗?能造飞机、造汽车、造高铁吗?能造宇宙飞船吗?都不能造,所以没用。如果我们找造飞机、汽车、高铁和宇宙飞船的工程师问一句,你们造的这些东西,是盘古开天地一开始就有的吗?还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物质条件下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今天引以为傲的高科技产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物质条件下逐步发展过来的。有人把社会历史背景和物质条件讲清楚了,这就是讲了历史,讲了历史的用处。把这些讲清楚了,可能对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较为清晰了。这就是历史判断能力和历史的用处。这个对历史从无用到有用的认识转变,就是认识的辩证法。

  理工科任何高深的学问,包括数学、高能物理、天文气象在内,都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进步的人们认识宇宙、改造宇宙的反映和产物,无一例外。这就是历史活动。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历史活动。以前有些极为聪明的人痴迷于永动机的发明,却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直白地说,这就是不懂历史,不懂得社会历史背景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今天,执着于发明永动机的人少很多了,说明今天的人们更聪明了,更懂得历史了。可见,一定的历史和物质条件,是发展自然科学的前提。

  换一句话说,任何一个高明的自然科学家,要想取得超出同人成就的科学成果,而不懂得掌握社会历史条件,不懂得在同样历史条件下的人际关系,不懂得前人的成果是在何等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单凭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想象能力,取得高水平成就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任何科学家只有在历史活动所允许的条件下,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果。这个道理是不难讲清楚的。

  历史科学是基础科学,无论哪一个学科,其实都离不开历史,至少离不开本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即使是自然科学,也离不开历史,至少离不开自然科学各学科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只有透彻了解本学科形成发展的历史,才能对学科发展的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科学事业永远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都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无论社会科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只有透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才能明了本门科学发展的方向,以及本门科学如何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是科学家,我是一个普通人,我种田、做工,我甚至不问政治,历史对我有什么用?的确没有大用。但是任何人都不是孙猴子,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任何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也是由其父母所生。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历史久远,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要知道自己所从何来。修家谱、修族谱、修地方志,都是要知道自己所从何来。我为什么姓张,你为什么姓王,他为什么姓刘?都是从历史中走来。成渝一带的人会说我的祖先清康熙年间从湖北麻城来。湖北、湖南一带的人会说我的祖先明洪武初年从江西来。福建、广东一带的客家人可能在魏晋时期从陕西、河南一带迁过来。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为什么知道钓鱼岛被日本侵占很气愤?因为600年前中国皇帝派大臣到琉球王国册封琉球国王,就把钓鱼岛一带的地形地势搞得很清楚了,那些地名也是我们的祖先命名的。为什么说南海是中国的,因为唐朝以后中国南粤渔民在南海打鱼,就把各条路线和岛礁、沙洲弄清楚了,地名也起好了。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军舰要侵入南海我国岛礁附近海域就很气愤。这就是家国情怀。哪个普通人没有家国情怀?至于茶余饭后,听历史故事、看历史电影电视剧、评价古人、津津乐道,不都是陶冶在历史的情境中吗?可以说,一个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爱国主义情感、讲不出几个历史故事的人,可能就是一个人文素质不高的人。

  对于任何一个准备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懂得历史是至关重要的。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乡镇、一个单位、一家学校,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治理的地区越大,你需要的历史知识就越要扩大。直白一点说,治理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一个学习了一定医学知识的人,一开始就可能成为好医生吗?不会的。好医生都是从无数病人身上积累起来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光凭理想是不成的。从基层做起,摸爬滚打,经历无数曲折磨难,聪明的人从中积累最有用的经验,结合自己勤学,特别是读一些有用的历史书,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方才可以在治理自己负责的地区中有所成就。在这里,历史既包括自己的历史经验,也包括前人的历史经验。

  积累自己的历史经验,举例说,毛泽东同志所做的一系列农村调查,如湖南农民运动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乃至1956年为形成《论十大关系》对国务院各部委做的一系列调查,都是在积累自己的历史经验。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后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之江心语》和“八八战略”,也是在积累自己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自己积累的历史经验只有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形成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历史经验,才能称之为历史经验。

  借鉴前人历史经验的例子不胜枚举。秦始皇是促成中国统一的伟大历史人物,“书同文,车同轨”,从精神和物质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但是,他自我膨胀,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过度消耗民力,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秦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建长城好不好,当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超过现有物质条件建造宫殿、陵墓就很不好。秦亡的教训,是历代不同人士长盛不衰的话题。总之,乱用民力就不好。此后,末代君主往往不爱惜民力,不顾惜民心,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改朝换代。唐太宗李世民常与群臣讨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贞观政要》记录了贞观之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虚怀纳谏的故事。李世民时的贤臣魏征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就是初步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总结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经验。习近平同志总结我党不忘初心的历史经验说:“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这里也是引用载舟覆舟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这一道理。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活的运用。

  从事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不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是要吃大亏的。凡是成功的政治家,都是成功运用历史经验的大家。当乡长、县长、市长、省长,你不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你不了解本地区在全国的地位,你不了解本地区与世界的联系,你不了解本地区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表现,你不了解本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作用,你是难以当好乡长、县长、市长、省长的。

  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来说,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是他们的专业。历史有什么用,是不待言的。习近平同志致函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就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功能发表了重要论述,受到了与会国内外学者广泛欢迎。贺信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2018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习近平同志给成立大会发来贺信,殷切希望中国历史研究院“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贺信要求中国历史研究院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习近平同志的贺信给我国历史研究工作者极大的鼓舞。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司马迁的经典语言。习近平同志几次引用这句话说明历史研究的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史学要研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要深究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从唯物史观来看,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人类社会何以从低级阶段发展到今天的高级阶段,何以从原始阶段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学的任务,这样的认识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我想,习近平同志在这里引用这句话,用意也在于此。从这个角度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就可以成立了,这与马克思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大体是一个意思。

  习近平同志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他在另外一个地方说,历史是人类的百科全书。人们需要从历史知识的宝库中获取营养。个人、团体、政党、地区或者国家,都需要了解自己的昨天、了解自己的前天、了解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从而判明今后前进的方向。历史研究可以把前人克服前进困难的智慧挖掘出来,把前人的历史局限性、时代局限性即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结出来,可以把前人胜利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提炼出来,供今人参考。这些了解,这些总结,都不是自然发生的,都是需要靠人们的努力去深入研究才能得到的,从这个角度说,后人的总结往往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深入,这就说明了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这个提炼和总结的工作,不是一般个人能做到的,这就是专业历史学者的责任。

  中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典籍,也有众多的研究成果。二十五史,可以说都是后人对前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宋人司马光主编的中国通史称作《资治通鉴》,把中国古人研究历史的出发点讲得清清楚楚。所谓《资治通鉴》,是指编撰一部通史作为治理国家者镜鉴。我理解,这个治理国家者是泛指的,是指现在和今后治理国家者,也包括所有准备参与治理国家的人。这里的国家也是泛指,它既指国家,也指地区。按这样理解,就是说历史经验要提供给所有参与社会活动的人或者人群。这就是说,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可以为所有准备参与国家治理者提供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历史和历史学的借鉴意义就十分清楚了。习近平同志在贺信中还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欢迎各位专家从对历史的感悟中为我们提供真知灼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就大量引用了历史经验。这一贺信表达了习近平同志对历史学家寄予的无限期望。

  作为中国历史学家,我们既要了解中国历史,也要了解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学家要著书立说,总结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经验,提供给中国和世界准备参与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人们参考。

  历史的用处大乎哉,大也。历史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它的作用是明显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史学人生|孙达人教授 2024-01-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