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理寺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大理寺是宋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宋史》和《续资治通鉴》记载:绍兴十一年,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十二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左仆射秦桧乘此欲诛飞,乃送飞父子于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 古代监狱狱址,改朝换代基本上沿用。南宋大理寺在杭州小车桥的狱址,在清代为按察司狱署(按司狱署)。 清末狱制改良,于宣统三年(1911)八月建成新式监狱。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命名为模范监狱。1912年5月19日,浙江模范监狱改名为浙江省监狱。1914年5月浙江省监狱改名为杭县监狱。1917年1月杭县监狱改名为浙江第一监狱。民间俗称“小车桥监狱”。监狱大门朝东,门前有西河,以桥通法院路(今东坡路),与西大街(今武林路)拐角相临。 1918年浙江第一监狱大门,浙江第一监狱于1948年1月改名为浙江杭州监狱。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1949年5月9日,杭州市军管会公安部军代表接管了杭州市小车桥1号的民国浙江杭州监狱。在原址设立杭州市人民法院改造所。 1951年5月15日,根据中央公安部、司法部《关于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改造队移归公安部门领导的指示》,7月,杭州市市长江华签署文件,划杭州市人民法院改造所归市府公安局领导管理,成立杭州监狱,与市公安局劳动改造院在武林路1号合署办公。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浙江杭州监狱大门入口处的石桥(“风波桥”)已经被拆,改为便于通行的木桥。 1955年10月10日,杭州市监狱更名为浙江省第二监狱(与现在的浙江省第二监狱没有任何渊源关系),监狱列入浙江省公安厅建制序列,由杭州市公安局代管。 浙江省第六监狱前身之一是浙江省第二监狱于1958年组建的西湖电机厂。1959年杭州市公安局将所属的交通大队的轴承厂、少管所仪表厂和西湖电机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杭州消防器材制造厂”,并迁至湖墅香积寺。同年10月更名为“杭州市启新机械厂”。 据《西湖游览志》和《武林梵志》记载,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原名兴福寺,后更名香积寺。香积寺旧时盛名江南,明清时据当地百姓说是灵隐的下院。香积寺曾是香客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是灵隐、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香积寺内建了两座宝塔,双塔东西对称,相隔十余米,形状相同,石塔上刻满经文和雕刻。1963年双塔列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西塔被毁,仅存东塔。 1963年4月,杭州市启新机械厂转为浙江省劳改局直属,更名为“浙江省启新机械厂”。对内名称是浙江省第七劳动改造管教队,承担管理劳教人员、关押罪犯的职责。1965年后改为安置刑满留厂就业人员为主的单位。 1965年4月,为了适应战备需要,启新机械厂搬迁至常山县。启新机械厂原厂址(杭州市香积寺)所有房屋全部移交给杭州市重工业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浙江省第一监狱(开化县)
杭江五金厂也是浙江省第六监狱的前身之一。 浙江省乔司农场(对内名称是浙江省第七劳动改造管教队)恢复后,于1976年11月从省第一监狱(五一机械厂)将螺帽生产工段连同管理干部、剩余刑期10年以下的罪犯,调给乔司农场,单独组建的单位。1981年7月,省劳改局决定,省第一监狱的链条生产连同150名罪犯、生产设备和管理干部调给杭江五金厂。 在此,我们必须提到一个历史细节:1978年5月1日,公安部十一局李石生局长和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杨辉,在乔司农场决定了 杭江五金厂的布局。这为浙江省第六监狱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3年2月,浙江省公安厅决定启新机械厂(对内名称是浙江省第五劳动改造管教队)与红旗汽车修配厂分开,两厂分设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 “严打”斗争开始后,为适应收押重刑犯的需要,1983年8月,省劳改局决定,启新机械厂迁杭州翁家埠。 1984年10月,浙江省司法厅决定,将乔司劳改支队所属的浙江省杭江五金厂与浙江省启新机械厂合并,成立浙江省第六监狱,对外仍保留两厂牌子。乔司劳改支队领导董学绪担任浙江省第六监狱第一任政委,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