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禹杭履迹
 
南宋画家们如何描绘西湖的美
来源:《追忆繁华昔梦耶》  作者:陈野  日期:2019-10-08

李嵩《西湖图》.jpg

李嵩《西湖图》

至南宋时,西湖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苦心经营,自然美中融进了建筑和园林的艺术美,丽质渐现,声名日盛。空濛清幽的一片山色、涟漪轻扬的一湖波光,是南宋画院画家们心中永远的珍爱,也是他们不会枯竭的灵感之源。他们平时游览和作画之地,常在环湖的风景佳丽处,与西湖日日为伴,尽情尽兴地体味、描绘西湖的湖光山色。他们以诗意浓郁的眼光、情趣和才艺,从五光十色的湖山美景之中,凝练出“雷峰夕照”“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石屋烟霞”等画意。西湖十景之名,便是出于画院的山水画题名。此风一开,顿成画坛盛事。西湖风光纷纷入画,逐渐从因景作画到因画名景,最终形成驰名中外的西湖十景,西湖图也因此成为一个专门的画题。

马麟《荷香消夏图》.jpg

马麟《荷香消夏图》

南宋时期的西湖,“至绍兴建都,生齿日富,湖山表里,点饰浸繁,离宫别墅,梵宇仙居,舞榭歌楼,彤碧辉列,丰媚极矣”。(《西湖浏览志》卷一)在这样一个喧腾热闹的西湖景象里,画家是不能也不会缺场的:“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岸闻莺、花港观鱼、雷峰落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无穷矣。”(《梦粱录》卷一二)南宋画院的画家们,与西湖日日为伴,尽情尽兴地体味、描绘着西湖的湖光山色,西湖图因此成为一个专门的画题。

夏圭 《西湖柳艇图》.jpg

夏圭 《西湖柳艇图》

只有游客和风景喧腾的西湖,不论淡妆还是浓抹,终究超不出一个美人的形制。笔者在此不拟用“西湖风景”一词来指称南宋绘画作品的题材,因为这些画作里的西湖,不惟只有风景的靓丽,精妙严谨的笔墨交织着画家一生的挚爱深情,沉沉稳稳地落在丝绢缣素之上。那样的一份对于西湖的虔诚礼拜、那样的一种对于西湖的终身托付,漫溢于画幅之中,静默无语、温润充盈。在他们的西湖画卷中,我们可以呼吸得到西湖的气息,体悟出他们眼中心底的西湖意象。

从今日可见的画幅里,我们看得到平坡远渚、轻烟淡岚中的一方宁静的湖面,湖上烟波里,沉静了浮世的躁动,积淀了岁月的风华。淋漓的笔墨,空灵的画面,有浓浓的诗意漫漫流泻,足以让观者感受到湖水清澈的本质和烟波里曼妙的风姿。

西湖不惟只是一个水的世界,在江南烟雨的滋润下,湖畔的山峦、坡石、林木、溪涧交织成一片水光潋滟之外的空濛山色。连绵起伏的不尽群山、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树、覆满青苔的嶙峋坡石、纯净明丽的花枝草叶、自流不息的蜿蜒小溪、空山无人的鸟鸣、叶落有声的静谧,都在大自然的滋养中彰显着蓬勃活力。厚重不语、生机内敛的山石林木,比那一湖清且涟矣的温软湖水,积聚着更为巨大的生命能量和创造的力与美。正是它们,为西湖的明艳传送着永不枯竭的美丽因素。从画家们的画作中,可以充分感悟到这样一个意韵丰厚、湿润清新的湖山天地。

陈清波 《湖山春晓图》.jpg

陈清波 《湖山春晓图》

在南宋时期的西湖绘画作品中,西湖的园林亭墅穿插以皇室、贵族、文人的闲适生活,是画家们表现得较多,也是最具特色的题材,表现手法工整、细腻、严谨。精于楼阁界画是宫廷画师的基本功,也是南宋院画精细典丽画风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华灯侍宴》《春山仙隐》《长乐清吹》《溪山楼阁》《春亭对弈》等表现皇家、贵族和士大夫生活环境的作品中,都有界画工整的园林亭墅。笔法劲挺,精细秀润,界画工整,尤显画院画师的本色,成为西湖绘画的特色。

湖光山色于四季之中的自然变换,最直接、最切实地昭示着西湖内在生命之韵的律动。风花雪月的表象形成西湖经年有序的景致,在其背后,更有人们对于四时更替、岁月流淌的体味和思索。在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卷》里,对之有生动的传写。

在南宋画家们的苦心经营和巧妙抒写下,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西湖风光。同时,画家们的绘画风格也在其间发生着变化。西湖的秀媚,孕育出了风雅精致、诗意浓郁的艺术趣味。

 

 

文章原名《西湖艺痕》

相关内容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二)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