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史林春秋
 
吴于廑先生对世界史宏观理论的贡献
来源:世界史评论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志强  日期:2019-11-19

吴于廑先生最后十余年利用不同场合、通过一系列文章,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他的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理论,明确系统地阐述了对相关重大问题的见解。笔者反复阅读,仔细思考,认为吴于廑先生对世界史宏观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其整体世界史理论,这一理论表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方面,前者涵盖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产生前、后的人类历史发展,后者则把人类活动遍及全球的足迹纳入其中。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轫前的世界似乎杂乱无章,各个地区的人类活动表现得复杂多样,似乎无章可循。为了说明混乱中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为基础,力图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发展动因上解释人类整体发展的问题,对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问题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说明,形成了人类社会阶段性进化发展的宝贵理论。吴于廑先生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说明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从分散孤立向联系密切状态的横向发展。


吴于廑先生对世界历史纵向与横向发展的辩证关系做了充分的诠释。“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处于较低社会发展阶段的人类,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不会有程度较深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与此相应,人们就不可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济上的以及其他方面的交往。不达到较高的物质生产水平,没有程度较深和方面较广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历史就只能是各个地区相互闭塞的历史,而非联系密切的,结为一体的世界历史。”这一理论的合理性鲜明地表现在它对现有世界史宏观理论困境的突破,亦即突破研究主体的立场和视角的局限性。他对已经出现的各种世界史宏观理论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后,认为这些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察历史的偏见,因此要切实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就要使世界历史表现出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辩证地结合起来。


吴于廑先生的第二个贡献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他对前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关于农耕和游牧两个世界的划分及后者对前者的三次大冲击理论。他认为,“就亚欧大陆而言,经历了好几千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由黄河至长江,印度由印度河至恒河,西亚、中亚由安那托利亚至伊朗、阿富汗,欧洲由地中海至波罗的海,由不列颠至乌克兰,还有与亚欧大陆毗连的地中海南岸,都先后不一地成为农耕地带……我们不妨称此长弧形地带为亚欧大陆上的农耕世界”。“在亚欧大陆,宜于农耕的地带基本偏南,即上面所说的从东到西的长弧形农耕世界。宜于游牧的地带基本偏北,几乎和农耕地带平行,东起西伯利亚,经我国的东北、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到欧洲东境,也是自东而西……称之为游牧世界。”两个世界的不同发展道路和前景在于,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因此这两个并列存在的世界一个富庶先进,一个贫瘠落后;南农北牧,南富北穷。这样就将前资本主义时代纷繁复杂、不断变动的世界格局纳入合理的框架,清晰地展现出那个漫长时期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这个理论不仅注意到游牧和农耕世界的区别,更揭示出这个相对闭塞的世界各地区也发生着大范围的横向联系,吴于廑先生将其归纳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这个理论不仅勾勒出前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发展横向运动的宏大图景,而且分析了造成大冲击结果的原因,以及三次冲击造成的影响。“三次大冲击说”准确地描述了农耕和游牧时代世界范围内地区间横向运动的情况,弥补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内提出的所有世界历史理论的不足。


吴于廑先生的另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关于近现代世界多种现代化模式之间竞争较量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界历史最近数百年发展的基本性质就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核心内容是工业文明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结论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兴起以来的世界史发展所进行的全局性观察基础上。他认为正是工业文明在西欧一隅的发展,突破了人类社会农业文明长期形成的限制,并进行了迅猛的世界性扩展,进而导致全球性的重大变革。从世界历史长时段观察,经受过游牧世界三次大冲击并最终取得胜利扩张的农耕世界,在15、16世纪遭到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工业文明的冲击,并最终败下阵来。吴于廑先生明确提出“世界史”形成于15、16世纪的观点,认为:“这两个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的重大转折,也许是意义最深、最大的转折。这两个世纪是世界性海道大通的世纪。海道不仅取代了以往联结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陆上通道,而且大大扩大了联结的范围,海流所至,无远弗届……各大地区间的闭塞从此获得世界性的突破。这两个世纪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其初生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世纪。世界市场自此渐次形成,资本主义最初以其触角、然后以其超越前资本主义一切生产方式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伸入地球的每个角落,终之席卷世界……世界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愈来愈彻底’的消失……十五、十六世纪以来四百年的历史说明,世界已经从根本上消灭各民族、各地区的闭塞,密不可分的全局已经形成。”当代世界体系始于15世纪末海道大通或者1500年这个说法并不新奇,如今几乎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吴于廑先生充分注意到这两个世纪历史发展的趋势,注重分析农业和工业两种文明地位的历史性转换,细致剖析农耕世界如何孕育工业文明,以及由重商主义到工业革命之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型。这就克服了施宾格勒、汤因比等文化形态史观学者观察各个时代不同文明间横向联系的视觉盲点,也克服了弗兰克等力图以“世界贸易”和“海陆交通”结构解释1000年甚至5000年世界体系之缺乏历史感的不足,突出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和现代性。吴于廑先生认为当前历史发展横向联系的作用越来越强烈,“三四百年来,大体自易北河口迄莱茵河一线以外之东,都在经历这样(工业文明)的改造。这是社会进步阶级、阶层和人民为摆脱落后的农本经济及其传统统治的改造,亦即工业化和适应工业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造……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横向发展的主题”。这一理论正确地预测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世界范围两大工业文明体系的发展前景,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


吴于廑先生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美好未来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当今这个多变、多样、多元且联系空前紧密的世界给我们制造了过于复杂的局面,令人眼花缭乱,难于把握。无论是“后现代主义”“文明冲突论”“世界体系论”,还是多种“世界现代化理论”“多元文化对话主张”等,都试图对现实的困惑做出合理的解释。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对此提出了清晰而合理的见解,并指出了人类发展美好的前景。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各大殖民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自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方在新生阶段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是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继续存在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工业世界的成长壮大以至最后代之而起,成为当代世界全局性矛盾的焦点。”他正确地预测:“两个世界正在由对抗转向对话、并存和互相竞争的局面,亦即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不断较量彼此的实力和影响力高低胜负的局面,已在逐步形成。”他乐观地认为:“世界历史的合理未来——合理地生产、合理地分配、合理地应用科学技术、合理地满足人类群体和个体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不在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补苴延续,而在于社会主义工业世界的更新继起,在这个更新继起之中,也包括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蜕变。”两种工业文明由对抗转化为对话,由“不同”趋向“相同”,求同存异,追求世界共同发展。而吴于廑先生提出的“世界历史的合理未来”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大同世界”即共产主义理想。


行文至此,笔者深为吴于廑先生的理论所折服,值此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冒昧提出浅见,与学界同仁共享心得。



来源: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辑),收录于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 (www.crggcn.com)。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