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禹杭履迹
 
王瑞来 | 南宋士人怎样“发微信”
来源:文汇学人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瑞来  日期:2019-11-27

640.webp (14).jpg

写在简板上的文字,像是明信片一样,内容暴露无遗。在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的社会背景之下,已经有了保护隐私意识的士人便把简板做了改进。像虎符一样,两板合一,用纸封于两侧。后来演化得越来越精致,甚至发展到用丝袋把简板装起来再加封的状态。对于这种复古的书信方式,北方人朴实,就径呼作牌子,南方人则典雅一些,称作简版。通称也是叫作简版或简牌。
      
校勘整理南宋宰相周必大的文集,于卷十五《题六一先生九帖》,读到周必大指出的当时的一种状况:
      
宣和后,简板盛行,日趋简便,亲旧往来之帖遂少。
      
这里是说,从北宋后期开始,通信流行使用简板。由于很简便,所以亲朋故旧之间传统的书信也减少了。
      
那么,周必大这里提到的简板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简板应当与原始的木简、竹简有关。
      
在纸张发明之前,木简、竹简是最基本的书写材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典这册,都是编缀起来的简片的象形字。写在简片上的文字就叫  “简书”,《诗经》中就有“畏此简书”(《小雅·出车》)的诗句。将简书二字反过来成为“书简”,便又成为书信的代名词。《三国志》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又有书简上作千万数,着空仓中封之,令达算之。”(《吴志·赵达传》)三国时代,纸张虽然已经发明,但尚未普及,称为“书简”,必然还是简片的形式。因此,把书信称为书简,明显带有简牍时代的痕迹。
      
不过,宋代已经进入纸张普遍使用,并且印刷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时候流行的书信用的简板又是怎么来的呢?对此,与周必大同时的著名诗人陆游有比较详尽的说明。他在《老学庵笔记》卷三写道:
      
元丰中,王荆公居半山,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书藏经名,遣人就蒋山寺取之。人士因有用金漆版代书帖,与朋侪往来者,已而苦其露泄,遂有作两版相合,以片纸封其际者。久之,其制渐精,或又以缣囊盛而封之。南人谓之简版,北人谓之牌子,后又通谓之简版或简牌。予淳熙末还朝,则朝士乃以小纸高四五寸,阔尺余,相往来,谓之手简。简版几废,市中遂无卖者,而纸肆作手简,卖之甚售。
      
这段记载把简板的由来与演化讲得清清楚楚。简板的由来跟在北宋中期发动轰轰烈烈变法的王安石还有些关系。开始是退居半山的王安石为了向寺院借阅佛经,把书名写在金漆版上。后来流行开来,成为士人间书帖的代用物。这实际上是在纸张普及时代的一种复古。明人张萱在《疑耀》卷四指出:“古人书启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木竹为之,所谓刺也。”他认为明代的拜帖用纸就是来源于宋代熙宁时期。以拿来主义为宗旨承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日本,至今尚把名片叫作“名刺”。
      
不过,写在简板上的文字,像是明信片一样,内容暴露无遗。在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的社会背景之下,已经有了保护隐私意识的士人便把简板做了改进。像虎符一样,两板合一,用纸封于两侧。后来演化得越来越精致,甚至发展到用丝袋把简板装起来再加封的状态。对于这种复古的书信方式,北方人朴实,就径呼作牌子,南方人则典雅一些,称作简版。通称也是叫作简版或简牌。
      
一旦流行,便有商机。在市场上就有了简版的成品出售。时尚总是一拨又一拨,后浪推前浪。后来简版又不流行了,出现了新形式的手简,这是简版进化的第三代产品,改版为纸,四五寸高,一尺来宽。于是市场上又开始卖这种信笺,并且卖得还很火。
      
简版不仅流行于士人的个人间交往范围,也应用于政治活动之中。周密就记载了南宋中后期史弥远专权时期的情形。他在《癸辛杂识》前集《简椠》条写道:
      
简椠,古无有也。陆务观谓始于王荆公,其后盛行。淳熙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余者,简版几废。自丞相史弥远当国,台谏皆其私人。每有所劾荐,必先呈副,封以越簿纸,书用简版缴达。合则缄还,否则别以纸言,某人有雅故,朝廷正赖其用。于是,旋易之以应课,习以为常。端平之初,犹循故态。陈和仲因对,首言之有云,稿会稽之竹,囊括苍之简,正谓此也。又其后括苍为轩样,纸小而多。其层数至十余叠者。凡所言要切则用之,贵其卷还以泯其迹。然既入贵人达官家,则竟留不遣,或别以他椠答之。往者御批至政府从官,皆用蠲纸。自理宗朝,亦用黄封简版,或以象牙为之。而近臣密奏,亦或用之,谓之御椠,盖亦古所无也。
      
这段记载,就是流行的简版在政治场合应用的生动写照。
      
在我看来,无论是金漆版形式的简版,还是更新版的手简,注重的都是表面形式上的讲究,内容则可能比较简短,犹若手机的短信、微信。所以面对这种书信形式的流行,周必大颇有些失落感。他在给收集到的欧阳修的书信写题跋时,除了说到上面引述的“宣和后,简板盛行,日趋简便,亲旧往来之帖遂少”话之外,还感慨道:“使前辈时已如此,安得翰墨流传百世耶?”就是说,如果一直都用这种简短且简单的方式通信,历来的书信翰墨就可能流传不下来,也难以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以今日之境况观之,周必大的感慨很可以理解,也能引起共鸣。电子时代的到来,让许多事物成为了历史。数码相机的问世,让胶卷消失了。纸本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也让电子版和网络媒体挤走不少空间。

相关内容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二)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